
物流成本中有很大部分是非顯性的隱性物流成本,隱性物流成本組成,并對其進行會計核算,對控制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現代物流的發展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物流已被人們譽為“第三利潤源泉”。降低物流成本是“第三利潤源泉”能否得到充分實現的重要工作,也是物流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但長期以來,我們在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著重視顯性物流成本,忽視隱性物流成本的不足。因此,加強隱性物流成本的核算,對于完善物流成本管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隱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過程中,為了提供相關的物流服務,必須占用或耗費一定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將這些活勞動和物化勞動以貨幣的形式來表現,就形成了物流成本,即產品在包裝、運輸、儲存、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力、財力、物力的總和以及與存貨有關的資金占用成本、物品損耗成本、保險和稅收成本。通常來說,物流成本可以分為顯性物流成本和隱性物流成本。顯性物流成本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實際發生的、計入企業實際成本費用的各項物流支出,如在物流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人工費、材料費、運輸費、辦公費、水電費等;隱性物流成本是指那些并不是企業實際發生的,而在物流管理決策中應該考慮的機會成本,主要包括存貨占壓自有資金的機會成本以及由于物流服務不到位所造成的缺貨損失等。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是以實際發生作為確認成本費用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在企業現行成本核算體系中,顯性物流成本已通過各個分散的會計科目在會計記錄中得以反映。而機會成本由于沒有實際發生,故不能確認為企業的實際成本,因此,隱性物流成本尚未在會計核算中反映出來,它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是為企業內部加強管理服務的。由此可見,隱性成本隱藏于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但卻游離于財務審計監督之外。因此,我們要想全面強化物流成本管理,就需要加強隱性成本的控制,深入探討其核算方法的問題,這樣才有助于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隱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一)庫存隱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按照美國等國家通常使用的物流成本統計方法,社會物流成本由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三個部分構成,各組成部分有各自的構成內容,也有各自測算的方法。其中,存貨持有成本是指為保存貨物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存儲、殘損、人力費用、保險和稅收費用以及存貨占壓資金的利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企業不斷增加產品的種類與數量,因此,存貨幾乎成為企業在資產上最大的一項投資,甚至占到其資產的20%以上,為保存貨物而發生存貨持有成本也居高不下,如美國存貨持有成本約占其存貨價值的1/4,可見,加強存貨持有成本的核算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在計算存貨持有成本時,一般都是基于Alford-Bangs公式的基本原理,將其分為保險費、倉儲費、稅費、運輸費、搬運費、存貨貶值、存貨占用資金的利息、存貨過時費用等項目。其中,前五項都是實際要發生的成本,可以歸入顯性物流成本的范疇。而后三項在會計的核算中,并不被當作一項實際的成本,我們可以視之為一種機會成本,歸入隱性物流成本的范疇,但這些隱性成本在物流決策中是不可小視的。存貨持有成本如下圖所示。
(圖略)
社會物流成本中隱性物流成本的核算原理為我們對企業微觀物流成本中該項目的核算提供了借鑒。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庫存隱性物流成本:
庫存隱性物流成本=庫存平均余額×(貶值比率+利息比率+過時比率)
其中,貶值比率可以以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參考;利息比率可以用當年一年期商業貸款率確定,也可以用投資者期望的報酬率作為持有存貨的機會成本計算基礎;對于過時比率則要考慮不同的行業和產品自身的特點,尤其是產品周期短、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數碼產品、電器等不僅新品推出頻繁,而且價格也變化多端, 庫存期過長會造成的商品過時、報廢,其過時比率可能要比較高,而對于有些價格變動不是很大的產品,過時比率就比較低,甚至可以不計過時成本。
與傳統物流成本計算不同,這種物流成本的測算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的理念,核算中考慮了存貨占壓的資金利息等隱性物流成本,這表明,只有在物流成本中包含速度、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的內涵,才能真正反映出物流的作用,做出準確的評價。只有這樣,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速度才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當前我國企業的庫存量相對較高,庫存管理水平偏低,使得庫存隱性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更大,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我們應通過縮短商品流轉時間,加快運輸、存儲的周轉速度和提高效率,極大地降低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二)缺貨成本的核算
1.缺貨成本的類型。缺貨成本又稱虧空成本,是指由于存貨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缺貨對企業的危害很大,可導致停工損失、銷售業績滑坡、競爭能力降低、客戶忠誠度下降,最終影響企業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和企業的聲譽。缺貨對企業造成的隱性成本一般有以下幾種:
(1)延期交貨。如果客戶對企業有較高的忠誠度,即使推遲交貨也不會選擇其他廠商,愿意等待企業在下一次的正常交貨中滿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企業實際上沒有任何損失。但如果客戶不同意,企業將會采用以緊急采購或加班生產來解決庫存中斷之急,通常情況下,緊急采購的開支大于正常采購的成本,速度快、可靠性高的運貨方式收費也高,那么這些成本就構成了延期交貨成本。從這一角度看,這種成本將在實際的會計核算中發生,也可以說不構成隱性成本的內容,而成為一種顯性的附加成本。
(2)失銷。目前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許多公司都有生產替代產品的競爭者,由于缺貨,雖然有些客戶可以等待延期購買,但仍有一部分客戶將取消本次購買或將向另外一個供應商訂貨。對企業來說,缺貨就是失去了銷售的機會,減少了原本可獲得的利潤,雖然還沒有喪失客戶,但已喪失了顧客滿意度,對企業的信譽造成了損失,而且這也意味著從事初始銷售的銷售人員所付出的辛苦、時間、精力上的浪費,因此,這時的缺貨成本是一種隱性的物流成本。
(3)失去客戶。由于缺貨導致客戶離開本企業而永遠地轉向其他供應商,企業也就失去了未來一系列收入,這就是客戶“用腳投票”所產生的缺貨成本,此時的缺貨損失成本最大,由企業每年從客戶身上獲得的利潤和該客戶的壽命期限決定。另外,除了利潤損失外,缺貨還會造成信譽損失,這種缺貨成本也是一種隱性成本,信譽很難度量,在庫存成本決策中常被忽視,但是它對未來銷售以及企業經營活動非常重要。
可見,實際中三種情況都會對企業造成預期的或現實的成本影響。
2.缺貨成本的計算。在企業庫存決策中,對缺貨損失的估算是十分重要的。缺貨成本的確定往往用如果發生缺貨發生的期望損失來計算。
為了制定科學的庫存決策,保持合理的存貨持有量,企業必須確定發生缺貨的預期成本。如果發生某次缺貨,應先對照缺貨成本的三種類型,分析確定缺貨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計算與可能結果相關的支出或利潤損失。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每次缺貨都計算各自的缺貨成本,不僅工作量大而且也很困難,因此,我們可以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計算出缺貨一次的平均成本,然后根據每期缺貨的次數估算每期的缺貨成本數額。做法是:首先,通過市場調查分析確定三種缺貨成本類型的比例;其次,計算每一種后果的缺貨成本;最后,利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平均缺貨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假設平均缺貨成本為C,三種缺貨成本的比例分別為R1、R2、R3,各自的缺貨成本分別為C1、C2、C3,則C=R1×C1+R2×C2+R3×C3=∑Ri×Ci。
例如,某企業如果出現產品短缺現象,假設60%的缺貨導致延期交貨,延期交貨成本為3 000元;30%的缺貨導致該產品失銷,失銷成本為6 000元;10%的缺貨導致失去客戶,失去客戶成本為8 000元。則企業的平均一次缺貨成本可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4 400元是企業的平均一次缺貨成本,如果防止缺貨此成本能夠節省,因此只要持有額外存貨的成本少于4 400元,企業就應當持有額外存貨來防止缺貨。企業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來確定缺貨成本,并利用這些數據對多種物流系統方案進行決策,將缺貨成本包含在整個決策過程中將使得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三、總結
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中,由于隱性物流成本不是實際發生的費用,因此在會計核算中往往容易被忽視。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隱性成本在物流總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在物流管理和決策過程中應予以考慮的機會成本,這也是與其他物流成本項目的不同所在,因此,我們應對隱性物流成本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加強隱性成本的核算,這樣才有助于物流成本控制。
參考文獻:
1.江勁松.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S2):47-48.
2.張小華.淺議現代物流成本的管理[J].會計師,2012,(19):33-34.
3.鮑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