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醫院內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韓 紅
一、醫院內部控制存在以下主要的問題
1.內部控制環境方面
(1)權責劃分不清
在很多醫院,存在著各科室之間權責不清的現象。由于沒有明確的職務說明書,各崗位人員責任不清,日常工作不是唯上司之命是從,就是跟著感覺走,規劃性不強。而各級主管向下多采取口頭授權的方式,并且主管對于所授予下級的工作,缺乏監督和評價。
(2)職業操守以及價值觀的偏離
有的醫院過分重視經濟利益和個人利益,內部會計人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等現象屢見不鮮;很少對員工進行價值觀教育,缺乏書面的行為守則,對違反制度的行為不能及時予以懲戒。
(3)人力資源政策存在弊端
有些醫院不實行公開招聘,人員進入憑關系,導致人員素質低,結構失調;沒有建立員工績效考評系統,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注重員工培訓,不鼓勵員工學習與發展,沒有建立完備的用人機制。
2.風險評估方面
(1)盲目投資
醫院對于市場沒有仔細分析,對項目未經充分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盲目購進大批設備,設備購進后相關人員培訓和宣傳工作又沒跟上,導致設備長期閑置,利用率低,回收緩慢。造成占用大量資金,增大財務風險。
(2)信用管理欠缺
病人記賬,結算等環節控制不嚴,出現病人逃賬卻無人追究的現象,不能及時清理應收賬款,造成大量呆賬、壞賬,使醫院遭受重大損失。
3.控制活動方面
(1)貨幣資金管理不嚴
醫院貨幣資金種類多、經辦人員多、現金交易量大、發生次數頻繁、內容復雜、涉及環節多,所以管理難度大,如果內部控制不嚴格,極易發生舞弊行為,使單位財產造成損失。
(2)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當前醫院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與制度已經能夠滿足日常財務管理的需要,而在會計內部控制部分沒有有效的法律法規。由于會計內控制度的基礎薄弱,無法制定出科學、嚴謹的會計控制制度,嚴重影響了執行制度的實際效果。
(3)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問題
會計工作人員、內控管理執行人員在工作水平與職業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內控系統運行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4.信息與溝通方面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有的醫院雖然已建立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并沒有很好的發揮其功能,很多事情依賴非正式溝通渠道,導致各種非正式組織形成,影響員工的士氣和工作效率。
5.監督方面
醫院的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大量的制度和活動來實現的,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且執行的效果好,就必須進行監督。很多醫院的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受到監督,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得不到認真的執行,內部審計也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
二、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的對策
針對以上醫院內部控制框架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本人提出以下改善建議:
1.完善和健全醫院的內控環境
(1)要增強醫院員工尤其是醫院領導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
首先,從增強領導的內部控制意識出發,作為管理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上,要改變家長制管理思想,重視其制度的建立,把內部控制視為醫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完整嚴謹的內部控制制度。從院長到財務科長及財務工作人員,層層把關,對各種開支實行分級監督管理,以實現資金的合理分配。
然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度進行加強,特別是對會計人員關于業務技能、職業素養方面的培訓。基于及時更新知識、提高操作能力的前提,安排會計人員常去參加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通過學習及交流,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最后,職責明確,即因崗設人、責任到位。考慮到醫院的特殊性,應設置專人匯總核對每日的掛號、住院等收入,以避免發生挪用公款、錯弊的行為。
(2)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框架
即明確的職責劃分,使各個部門、崗位和員工都各自負責、相互制約。在橫向上做到權力制衡,各部門之間在合理分工、職責分明的基礎上做到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在縱向上做到精簡辦事程序,明確工作目標。使員工按照規定的標準正確處理各項事務,實現既定的目標。此外,還要加強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醫院應建立崗前培訓,在職人員定期不定期進行再教育制度,以確保會計工作規范,正確;加大業績考評力度,對不能勝任者堅決更換。
(3)加強制度的監督、評價
加強醫院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可以起到差錯防弊和便于收集相關信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可以通過合理設置內部審計監督機構、明確審計的內容、做好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審計及做好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四個方面來實施。
而對于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需要從健全性、實用性、協調性和經濟性四個方面來看。健全性是用來評價制度是否全面建立、符合相關的基本原則。實用性是用來評價制度是否符合單位的現實狀況。協調性是用來評價制度是否與本單位的目標一致,與控制環節及相關措施相協作、配套。經濟性就是用來評價制度是否符合相關的成本利益原則。
2.加強醫院的風險評估
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必須建立風險評估系統,以識別醫院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對經營管理構成的風險程度。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必須對影響醫院內部目標實現的各種風險進行連續的評估,以便及時的防范和化解這些風險。醫院應根據科室制定相應的制度,以降低經營風險,如采購控制程序,藥房管理程序等,并對控制程序中反映的主要問題匯總分析,及時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風險。
3.強化控制活動,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包括:(1)相互牽制原則;(2)協調配合原則;(3)程式定位原則;(4)成本效益原則;(5)整體結構原則。醫院必須根據以上原則,建立各項控制活動的控制制度。
4.充分利用信息,完善溝通渠道
首先就是要建立暢通開放的正式溝通渠道,盡量用有形的載體來傳遞信息。同時,高層主管要有虛心聽取員工提供的訊息的意識,因為單位員工只有在相信上司有接納訊息的誠意,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時,才愿意提供問題發生的資訊。
5.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
監督機制是確保醫院內部控制有效的關鍵環節。醫院一方面可以建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制度,由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其指定專職人員監督檢查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另一方面,由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或其上級主管部門(衛生局)實施監督。醫療機構可聘請中介機構或相關專業人員或者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動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實施進行評價,并對內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