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前形勢下強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
呂喜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提高經營效益的途徑很多。但是在目前經濟增速總體放緩,部分產品供大于求,很多行業面臨轉型的新形勢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自身的發展,唯一的途徑便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因此加強成本管理工作仍然是當前形勢下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
一、成本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生存發展,就應該加強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但現實情況卻是成本管理工作每況愈下,產品成本呈上升趨勢。盡管有價格上漲、稅費增加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導致成本升高的主觀因素也不能否認。
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的產品要占領市場,并有利可圖,就要在追求產量和銷價上下工夫。但是在產品保持暢銷、銷價居高不下,給企業帶來較高盈利的情況下,雖然降低成本可增加利潤,但由于設備及工藝未作重大改變,降低一個百分點,往往要花很大力氣。因此,即使成本有所升高也不被重視,這是當前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次,由于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外購材料、燃料和動力提價,稅收、人工工資、利率費用標準提高,已成為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這不但沖淡了成本管理的成績,也掩蓋了成本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問題,這是企業過分強調客觀因素,忽視主觀努力的主要原因。
再次,企業內部績效考核中,指標設置和獎勵重點普遍傾斜于產量和內部利潤,對成本指標的考核有所放松,且在獎勵中所占比重較小,引不起車間、工段和班組的重視,甚至出現以丟消耗、丟成本來保產值、保利潤的情況。原材料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相當大,應是成本控制的重點,然而在原材料缺乏的情況下,往往“饑不擇食”,很大程度上做不到“貨比三家”,致使原材料價格、質量無法保證,也給成本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二、對強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幾點看法
成本是商品補償價值的尺度,如果按成本提供的補償尺度得不到滿足,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就無法進行;與此同時,在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盡管有了一定的盈利,但盈利水平的高低仍取決于成本的高低。鑒于此,加強成本管理、降低成本的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一要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在市場條件下,產品的價格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企業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也會隨著市場供需矛盾的變化而變化,加之國家財政、稅收、金融、財務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變化,影響成本升高的因素隨時存在。所以各級領導、各級財務管理和技術設計人員要從實踐上、思想上高度重視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從內部入手扎扎實實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各車間、工段和班組要加強基礎工作的管理,保證原始數據和各種臺賬的準確、完備和齊全,認真開展全員成本管理工作,為做好全公司成本管理工作打好基礎。
二要做好成本的日常控制。成本控制是為實現預定目標,在成本形成過程中把各項消費和費用控制在計劃和定額范圍內的一系列組織工作和管理活動,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第一,要把目標成本和責任成本管理相結合,真正把各項控制指標落實到各基層工段班組以至個人,真正把責任落到實處,改變以往只有財務抓成本指標的狀況。第二,對降低成本要抓大頭、抓重點。物耗和能耗往往是企業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把降低物耗、能耗作為成本控制的主攻方向。第三,對變動成本要抓好技術攻關和工藝操作,以達到實際消耗低于定額的目的,要把貫徹工藝操作規程和提高技術操作水平放在首位。
三要做好成本核算和考核工作。成本核算工作要適應市場的變化,以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為目的,緊緊結合降低成本開展工作。企業必須面對市場,加重對內部利潤的考核,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首先要做好各分廠、工序之間的結算工作,保證結算價格和市場一致或接近,確保內部成本利潤計算的準確,同時要加強對成本完成情況和內部利潤的考核,加大成本考核的分量。
總之,在目前形勢下,要努力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以保證企業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