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
丁鐵成
隨著我國工業生產、人民生活對天然氣需求不斷增加,國內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不斷加快,天然氣長輸管道固定資產規模迅速攀升。
一、天然氣長輸管道的特點及其固定資產管理的難點
天然氣長輸管道一般具有購建復雜、口徑大、經過地域廣、場站專用設備多樣等特點,這使得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有一定的難度。現有的資產管理模式主要問題有:一是未能將涉及天然氣長輸管道固定資產的立項、規劃、可研、設計、構建、運營和對固定資產的維護保養、更新改造、報廢退出生產環節、處置等不同階段的管理形成有效的銜接,使得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脫節;二是固定資產名稱不一致,編碼各異,導致一些固定資產轉資環節容易出現混淆、賬實不符,給后期固定資產清查帶來諸多不便;三是一些固定資產基礎數據信息不全,影響了對固定資產的經濟效益評價的準確性;四是各部門、各系統相對獨立,數據難以實現共享。
二、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的意義
全生命周期效益型固定資產管理強調對固定資產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管理,不同于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它是傳統管理模式向投資領域及生產經營過程的延伸,是對固定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集成和流程再造。全生命周期效益型固定資產管理以固定資產整體效益為出發點,可以對固定資產整個壽命周期及各個階段進行有效的經濟評價,實現固定資產的完整性管理,使會計信息的決策支持和價值管理作用進一步加強,財務信息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避免總體決策的局限性。
三、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的措施
1.修訂、完善相關制度,編制具有指導性的資產管理手冊。根據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點,查找現有制度尚未覆蓋的業務,完善制度,消除制度空白。在制度中明確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各部門及人員的職責,使制度切實可行,切實符合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的要求。以規范業務操作、指導業務實踐為目的,結合相關制度,編制固定資產管理手冊,全面、系統地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業務流程、操作規范等予以闡述。同時要明確各層面應統一遵循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通過細化管理規定、固化業務流程、統一工作標準、明確操作規范,實現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技術管理的適當融合,指導各層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2.統一固定資產名稱,建立、更新固定資產目錄。統一各專業固定資產的名稱,使固定資產名稱達到規范統一;針對新出現的專用設備及新業務,應不斷更新固定資產目錄,加強日常維護,定期檢查,使各項固定資產有唯一識別編碼,確保固定資產目錄適應管理的實際需要。
3.搭建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將各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有機融合。打破原有的條塊分割管理的局面,突出從源頭入手,將涉及固定資產的立項、規劃設計、報廢處置等環節進行有機融合,達到數據共享,鏈條完整。
在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搭建過程中,應從以下四個階段入手:
(1)立項及規劃設計階段,就項目不同的規劃、設計、選型、建設方案經綜合比較后,確定轉資資產名稱。在購建過程中的設計變更,應及時調整管理平臺中相關內容。建立建設項目后評價框架,包括對固定資產的性能、風險評估以及成本效益核算的動態模型。
(2)購建階段,充分考慮招標、采購、正式投產等工作任務,按照內部控制制度,結合工程建設目標,通過動態控制體系來確定各項工程成本支出。在此階段,同時應考慮收益和費用的投資收益分析模型,為后期經濟效益評價打好基礎。
(3)運行管理階段,結合生產工藝,設計合理的運行管控模式,使其能積累歷史數據,實現系統化管理。對設備的質量保證期進行規范管控,合理加以利用,降低固定資產維修成本。結合建立實物資產管理系統,實現固定資產實物的動態管理,對調撥流程實行合理化控制,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便于開展固定資產清查,有利于發現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原因。
(4)報廢退出階段,結合設備運行狀況,考慮安全、成本效益等因素,對固定資產是否退出生產運行環節進行合理判斷。按照固定資產報廢相關規定,考慮拆除設備的部分零部件可利用性,建立報廢固定資產及其附屬零部件再利用流程,對可單獨使用、達到固定資產條件的,繼續轉為相關固定資產;可利用的零部件,經技術鑒定后,轉為備品備件進行管理;對外處置報廢的固定資產,其流程應考慮與固定資產評估及審計監察流程相銜接。
四、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理念
1.增強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是全過程、全面、全員的管理。全過程管理是從固定資產所涉及的項目立項、規劃設計、購建、處置等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周期性長,可以避免決策的短期性。全面管理是綜合研究固定資產各個生命周期,充分考慮其安全、風險,有針對性的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實現效益最佳。全員管理是指固定資產管理不僅僅涉及財務人員和資產實物管理人員,還涉及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各個部門及全體人員。需要說明的是,財務人員應了解固定資產的形成過程、運行維護周期、技術更新等方面的知識,便于對其生命周期相關階段的費用進行相對準確的預測。
2.促進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優化細化業務流程。業務流程內部控制能夠明確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可以控制、降低風險,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將規劃計劃、物資采購、工程建設、運行維護、報廢處置等涉及固定資產的全過程形成閉環管理,及時準確地動態反映固定資產的各階段狀態,實現有序管理,操作規范。
3.對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的效益型經濟指標建立分析評價模型。應根據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內各階段不同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建立相應的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經濟指標分析評價模型,有利于衡量全生命周期效益型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同時也有利于督促各部門、人員明確管理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經濟評價指標可以包括:技術管理指標、經濟管理指標、效益管理指標等。確定相關分析評價指標的同時,應建立類似杜邦分析體系的固定資產相關指標分析體系,明確每項指標的責任主體。
五、結論
對于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來說,固定資產是企業提供清潔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實現收益的主要資產。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是對原有固定資產管理的升華,真正體現了對固定資產的完整性管理,是更為全面、科學的管理理念。實現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理,能夠促進投資決策的正確性,避免無效益的投資。運用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經濟效益分析評價指標,可以為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決策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