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其培訓系統和市場信用環境。
(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降低成本粘性
1.加強外部對企業的監管,以保證內部控制措施的貫徹執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內部控制要求的逐漸增強,需要建立一個能夠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措施有效執行的外部監督體系,這一點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增強政府的監督與指導功能;發揮社會審計的作用,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強制性審計;完善市場監督體制,促使企業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這些方面來幫助企業管理者制定更加正確的決策行為,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粘性。
2.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對于企業的資產結構,我們要特別注意流動資產的構成,即企業的速動比率。非流動資產一般不容易在較短時間內變現,因此若企業非流動資產比率較高,就會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難度,例如對于存貨等非速動資產更應該加強管理,如我們可以減少存貨的取得成本、購置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提高企業存貨等非流動資產對成本變動的敏感性,這樣就可以較好的應對企業業務量的下降,減少成本粘性。
3.重視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企業的經營決策基本都是由其管理者制定的,因此企業能否順利應對外界環境的沖擊,當業務量下降時能否表現出較低的成本粘性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自身的決策能力。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對管理人員素質的培訓,提高企業整個管理層的管理水平。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和理論水平;管理者眼光視野及對于外部環境洞察能力的培養;督促管理者了解更多的新型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
4.合理安排企業的股權結構。企業董事會規模對成本粘性能夠起到有效的減弱作用,即董事會規模越大,成本的粘性行為就越小。當投資者處于較好的法律保護條件下時,能夠影響管理層的行為,增強監督的效率。“一股獨大”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即第一大股東能夠依靠他們的權利對管理層實施有效的監督激勵,從而抑制成本粘性。另外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管理經驗越豐富,獲取的信息越多,那么所作出的經營管理決策就越正確,企業業務量下降時對成本費用做出的控制行為也就越正確。
5.對于成本粘性的控制,還應該分清行業類別,根據不同行業,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例如制造型行業需要分清銷貨成本粘性、銷管費用粘性以及總成本費用粘性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而對于冶金行業的成本粘性問題來說,需要針對其流程長而復雜、工藝類型多樣、設備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組織架構復雜等鮮明的業務特點,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來降低成本粘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