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社會責任會計是一門會計分支學科,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是其核心內容。本文對歐美國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模式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借鑒,并根據我國的國情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 信息披露模式 建議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及信息披露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日益凸現,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人員失業等,西方國家政府越來越認識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開始重視企業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問題,人類進入了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新時期,社會責任會計應運而生,用來計量和披露企業所履行的社會責任情況。1968年,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在《社會經濟會計》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一詞,并闡述了它的基本含義,由此揭開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的序幕。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有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社會責任會計的提出者戴維·F·林諾維斯在1973年進一步完善了社會責任會計的定義,提出“社會責任會計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業行為對社會公共部門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果”。馬修斯認為,社會責任會計是使用定性的、定量的、財務的、非財務的手段來披露企業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阿德巴育認為社會責任會計經過確定、監督、計量進而報告企業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葛家澍、林志軍(2001)提出“所謂社會責任會計,就是要以貨幣或非貨幣形式,把企業在環境保護、就業、雇員培訓、反種族歧視、醫療勞保、與社區之間的聯系等方面的努力與成就通過一定的會計方法加以衡量和報告反映”。
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也有一定的理論背景。戴維·F·林諾維斯在《社會經濟會計》一文中不僅首次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而且用非會計科目形式的文字方式披露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非會計基礎的信息披露模式。李·塞德爾建議將企業的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用貨幣形式編制“社會收益表”來反映。Anonymous(2002)在《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文中首次在企業中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運用增值表進行了披露,這正是它的創新性所在。同時約翰·蒂貝爾·馬林提出了污染報告這一模式,該模式將公司的實際排放污染物與聯邦政府設立的相關標準進行比較,同時將公司的實際污染控制情況與AICPA所屬的“生態和社會衡量委員會”和某一產業委員會共同制訂的標準進行比較。總的來說對于會計信息的社會責任披露模式,一個較為統一的解釋是站在社會的角度,利用會計核算的形式來計量和披露企業中有關社會性質的經濟活動及其影響,目的在于指導經濟資源的最佳分配,并為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提高企業的總體效益。
二、歐美國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分析
(一)美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社會責任會計最早起源于美國,其理論和實踐均走在世界的前列。20世紀70年代初,奧斯特斯出版了專著《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把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推向了第一次高潮。事故防護局、環境保護局、職業安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等美國的政府機構均要求企業提供某些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對此,美國會計界三大協會也是尤為支持。美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特點如下:第一,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進程中大量的非政府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政府機構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比如會計研究機構與職業組織在信息披露中就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論研究水平也比較高:AICPA發表了《企業社會業績》研究報告,建立了一個初步的計量系統;AAA成立了各種委員會來研究社會責任會計,推動了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發展;NAA專門成立了“企業社會行動會計委員會”,并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范圍、目的、程序和溝通方式等一些內容。二是跨國公司對披露體系的建立發揮了主要作用,比如福特汽車、戴爾電腦和惠氏制藥公司等。三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呈現多樣化。社會責任會計包括的內容比較繁雜,通常用貨幣計量比較困難,美國企業采用的計量方法主要有資產負債表法、盤存法、成本法、人力資源評估法、方案管理法等。計量方法的多樣化也使得信息披露方式出現多樣化,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簡單定性描述的社會責任報告,主要是通過定性描述、輔助以及附加有關賬戶來反映;二是中級社會責任報表形式,運用一定的報表進行反映;三是高級的定量的社會責任報告,即運用定量的財務會計的形式來編寫報告,例如1973年的ABT公司在編制社會審計報告的過程中,就是以貨幣的形式量化社會成本、社會收益、社會資產、社會負債,并用40個報表附注來詳細解釋編制理由。
(二)英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英國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也非常重視,要求各公司在社會報告中應當披露有關職工福利、環境保護、人力資源、慈善捐贈等方面信息并且對此制定了法律。早在1992年,英國政府環境管理體系BS7750就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環境管理法規。英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特點可以總結如下:一是英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原則上是自愿的,但實際上存在著強制性的社會責任報告范圍,可以說是自愿披露為主與強制披露為輔相結合。如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0年出版的《公司報告》一書中就鼓勵企業編制社會責任報告。同時政府頒布法規對一些信息的披露進行強制性要求,比如企業職工人數達到100人以上必須披露工資數據,250人以上必須向公司董事會提供有關職工雇傭和培訓方面的數據。二是披露形式呈現多樣。英國財務報告準則建議企業不僅要編制傳統的財務報表,還應編制增值報告、公司目標報表、就業報告、未來前景報表、企業與政府之間貨幣往來報表等一系列社會報表以滿足企業外部投資者、職工、債權人和政府等社會各界的信息需求。
(三)法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法國被公認為是對社會責任會計最重視和取得成績最大的工業國家,社會責任報表為其主要披露方式,法國政府通過政府規定強制要求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并且制定了有關法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法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政府主導型社會責任披露模式。法國政府關于社會責任會計的各項規定具有特色,并且十分完整。比如,法國政府在《關于公司法改革的報告》中就提出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會資產負債表”的建議,即“社會報告”。1977年法國政府規定雇員超過750人的組織必須編報年度社會資產負債表,把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用貨幣來表示,并且雇員人數后來增加到300人,資產負債表所列示的年限也擴展到3年。另外,社會報告必須按整個公司及所屬行業分別進行編制,各項內容被進一步分解為具體的報表指標,這些規定在發達國家處于領先地位。二是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框架十分完整。法國的社會資產負債表具體可以分為七個方面,主要有雇員人數、雇員及其家庭的生活條件、工資和有關成本、職員培訓、健康和安全保護、行業關系、其他工作條件等內容。在具體披露時,這些項目內容只是大的方面,它們還將被進一步分解成很多具體指標和內容,其中被強制要求披露的有94個指標,這些規定側重于職工福利方面,從而反映了法國的福利主義傾向。另外,法國政府還要求企業注重保護環境,如對社會環境治理提供服務和捐贈,降低資源消耗,注重三廢的治理,節約資源等(詳見圖1)。
(四)德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德國不僅要求企業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同時,注重企業實行之后的經濟后果和對社會責任目標的實現程度。目前,德國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發表本公司的社會報告,另外,100家公司將社會報告用于內部經營管理。德意志殼牌石油公司的“年度社會報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公司年度社會報告不僅包括經濟數據也有社會數據,同時規定了公司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具體目標以及實現目標所需經費情況。另外,德國相當重視環保,嚴格要求企業進行污染預測、污染登記和技術研發,從而減少污染。在披露的內容方面具體有環保設施的情況及占用的資金、環保部門的職工人數、有關環保和生產安全的研發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等信息。同時德國政府還強制企業將其環境狀況向政府報告。
三、意見及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比較美、英、法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借鑒其特色并根據我國的具體環境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提出了幾點建議,以完善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體系并指導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模式。
(一)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在法律法規方面,建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法規制度。在我國,雖然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已經設立了委員會并頒布了《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但現有的社會責任方面的法規主要還是環境管理法規,僅僅考慮國家自身的信息需要,而且缺乏關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規則、準則和指南。所以,政府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為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據,從而統一指導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使得社會責任信息具有可操作性。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英國的經驗,第一,設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專門的主管機構或崗位協調推進其實施,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第二,通過強有效的宣傳形成鼓勵和倡導企業實施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良好社會氛圍;第三,我國可以效仿英國、美國和德國,積極發揮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從而和政府組織部門一起共同推進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
(二)充實披露內容范圍。根據國情界定并充實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西方發達國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環境、能源、職工福利、社會貢獻、產品安全、社區活動、商業道德等很多方面。美國注重披露環保信息,尤其是有關土壤污染的信息;法國注重披露與員工相關的信息,強調企業提供“社會平衡表”;英國通過法律強制披露一些重要信息,同時鼓勵其他社會責任信息的自愿披露。我國應當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并根據我國國情在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需要披露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當前我國正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人員下崗失業等,因此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時,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修復生態與保護環境方面,如治理環境污染、節約資源等的情況;人力資源方面,如員工工作條件及改善、招募員工人數、員工工資水平及福利狀況、員工技術培訓等;在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方面,如對慈善、公益、文化教育事業的捐贈;對社區環境美化、公共交通、娛樂設施等的貢獻。
(三)完善信息披露模式。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模式呈現多樣化,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信息披露模式有所不同。英國不僅鼓勵企業編制社會責任報告還在傳統財務報表的基礎之上,另增編增值表、就業報告、公司目標表等一系列社會報告,并且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反映,以滿足社會各界的信息需要。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也應當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由于不同規模企業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需求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可以對小企業和大中型企業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對于小企業而言,可以在現有的報表體系中直接披露,并且盡可能單列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科目,而且新科目要與原有科目相對應,對于無法量化的信息,則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用文字披露。對于大中型企業以及污染比較嚴重、資源耗費比較多的小企業,除了應當在原有會計報表中單列社會責任會計科目,還要在附注中披露定性信息,并且還應當單獨編制“社會責任資產負債表”、“社會責任利潤表”、“社會責任現金流量表”等。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