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集中核算是繼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工資統一發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購改革后的又一項重大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我們近兩年來的實施情況看,運行較為平穩,進展比較順利。在規范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資金管理和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我市教體系統自2005年正式運作,經歷了財務移交、業務試轉、規范操作等幾個階段。在運行初期,我們對工作人員進行了會計業務和電算化知識的集中培訓,工作人員掌握了會計電算化技能,全面甩掉了手工記帳,賬務處理的規范化、統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我們又根據實際修訂完善了會計崗位職責和各項制度(從單位報賬到審核及業務流程、資金管理、電算化操作等)。并對單位報賬員進行適時的業務培訓,要求每位工作人員嚴格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來操作,堅決糾正了過去那種賬戶設置亂、銀行開戶亂、會計檔案亂的現象,為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人員的人事權、管理權、考核權等從單位分離出來,有效地擺脫了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解除了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杜絕了過去那些假發票、假報表及假賬的出現,改變了一些單位不顧財經法規違規列支的現象,使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地工作,能夠依法大膽地抵制一些違規行為,有利于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秩序混亂等問題,使會計工作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二、強化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會計集中核算是在單位財務自主權,資金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采取“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的辦法。對報賬單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據正規,手續完備的,及時辦理資金結轉報支手續。對不合理,不合規的票據,則堅決拒付,同時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以嚴格支出管理,保證每筆資金都能按預算、按項目使用,從根本上杜絕了擠占、挪用現象的發生。
三、強化會計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
通過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財務監督乏力現象不能不說是一項重要因素。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過程由原來的“暗箱操作”變成現在的“陽光作業”,由于會計監督作用的陣地前移,使各單位的收支都通過會計中心的賬戶進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一些單位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遏制。這樣,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一方面,各單位遵守財經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些超標準,不合理的支出明顯減少,許多單位經常事先詢問有關經濟業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關具體會計事項的審批權限和辦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財務支出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通過會計人員的日常監督,嚴格按照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進行業務審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規支出,使得假票等違規現象日益減少。據統計,實行統一集中核算來對納入核算的61個單位先后拒付不合理開支396筆16萬元,糾正不合規票據3516張97萬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各單位取消了原來的會計崗位,所有的賬務核算交由會計中心,各單位只保留1名報賬員。降低了行政成本。據統計,納入集中核算的單位原有會計人員120人,現在會計中心的會計核算人員只有9名,極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況且,我們以服務核算單位為己任,按照有關規定和單位業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簡化了審批手續,提高了辦事效率,滿足了單位的需要。
五、會計人員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得到增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加入“WTO”以后,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對會計人員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因此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一是我們組織了工作人員認真學習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作假賬”的十六字方針,全面開展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構筑牢固的會計職業道德防線,使所有的業務人員能夠成為一名誠實守信、依法理財的合格會計人員。二是針對過去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全面學習有關制度、辦法,并結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尋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種內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證核算資金的安全與完整。三是開展技能比賽和崗位練兵,不斷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為解決核算人員業務不熟,操作不精的問題,定期開展會計業務知識考試,賬務處理展評和微機操作演示比賽,推選優秀柜組,樹立學習榜樣。
六、加強政府采購和固定資產管理
未納入統一核算前,部分單位對列入政府采購目錄的物資不能及時審報,往往先斬后奏,同一樣用品不同單位有不同的采購價格,容易引出違紀現象。實行統一核算后,我們嚴格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和有關財經法規,對那些應該由政府部門統一采購的,需要辦理控購手續的超標準等等問題,嚴格按照有關制度、辦法執行,統一的價格及質量,減少了因此而產生的爭議和誤解。
在固定資產方面,單位原有的固定資產底子不清,固定資產實物無人保管和登記,一次次的固定資產清理,報來的底冊,一次與一次不同,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帳務與實物之間的脫節。對于新增的固定資產,尤其是上級部門調撥或配置的資產,如計算機、課桌等,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的賬務處理,致使賬實難以相符。現在,核算中心有專人負責全市教體系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每年對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進行檢查評估,列入考核,對于新增加的固定資產,只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員填寫好增加憑單后,中心方可進行報銷,加強了固定資產入帳的時效性。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證明,會計集中核算適應了國庫集中支付的要求,加強了學校資金支出的計劃性,大量減少了學校多年積累的債務,減輕了學校發展的后顧之憂,為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張濤 文章來源:山東省海陽市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