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呼和浩特市建筑勞務企業伴隨著自治區、呼市地區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但是,先進省、市相比,無論是體制機制,還是整體實力,仍有較大的差距。本文將在結合呼和浩特市建筑勞務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就制約勞務企業發展的幾個突出問題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并提出加快呼市勞務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建筑業 勞務 發展 對策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建筑勞務企業(以下簡稱勞務企業)伴隨著自治區、呼市地區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但是,我們與先進省、市相比,無論是體制機制,還是整體實力,仍有較大的差距。本文將在結合呼和浩特市建筑勞務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就制約勞務企業發展的幾個突出問題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并提出加快呼市勞務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呼市勞務企業的總體發展現狀
自2007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勞務企業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有資質的勞務企業有94家,其中一級企業38家,二級企業19家,不分等級企業37家,占我市建筑業企業總數的22%,包含勞務企業資質的11個專業。全市有持證上崗的勞務企業技術工人6844人。呼市勞務隊伍已經從散兵游勇式的勞務隊用工方式,逐步向有建制的勞務企業轉變。隨著市場的規范,越來越多的無資質勞務隊伍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要,轉向勞務企業發展。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已經成立的勞務企業在發展和經營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與阻礙,這些都影響了勞務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勞務企業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1、勞務企業人員素質較低,管理水平較差。由于新建勞務公司多數是在包工隊的基礎上成立起來的,企業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管理粗放,距國家有關要求有差距。企業中的各類人才缺乏,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還不能很好的滿足建筑施工要求;企業人員的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大量勞務人員文化水平低,技術能力不高,復合型管理人才緊缺。
2、呼市勞務企業資質級別低,競爭力不強。部分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承攬大型工程,對所需的勞務分包企業條件要求比較苛刻,而呼市勞務企業成立晚,起步低,無論從級別上、專業種類上還是從資金上都有很大的缺陷,企業經營積累不足,且政策扶持不夠,無力與其他省市勞務企業競爭。
3、對勞務企業收取稅費項目繁多,重復繳費情況嚴重。對于勞務公司的扶持政策還不多,主要體現在各有關部門所收取的稅費較多,重復收稅的情況嚴重。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勞務企業需要交納的稅費多達十幾項,企業負擔較重。例如,營業稅一項,勞務分包企業為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提供勞務用工,根據完成的工作工作量,營業稅已經由總承包企業和專業承包企業代扣代交,勞務分包企業應不再交納,但勞務企業仍被要求繳納營業稅,造成重復收稅。為了獲得較大的工程利潤,個別勞務企業為規避征稅,公司不簽訂合同,工程款大部分不進入公司賬戶,公司只將少量工程款打入公司賬戶,以維持公司的基本運營,這樣造成企業內部管理混亂。
4、勞務隊伍的監管體系不完善,勞務公司面對不公平競爭。勞務公司要面對各種稅費的繳納、人員的培訓費、社保費等等,而沒有成立勞務公司的勞務隊伍,仍可承攬各項施工任務,且既無稅費的繳納,又無需付出人員培訓和社保等費用,因而利潤空間比勞務企業大,又因要價低,承攬施工任務的機會也多,競爭力較勞務公司強。
三、加快呼市勞務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提高勞務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素質。以專業技術培訓和勞動技能鑒定為基礎,培育一大批具有較強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質技術工人,落實持證上崗制。加強勞務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培養,形成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2、呼市勞務企業的現狀是規模小、資質低、實力弱,要改變這種狀態就要努力擴大企業規模。政府應適當給予優惠政策,培育和發展一批資質種類多、資質級別高、有較強競爭力的勞務企業,提高呼市勞務企業在建筑業的市場份額。
3、政府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適當降低勞務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在勞務企業成立初期,工商、稅務部門應減免勞務企業費用,簡化審批手續,大力發展本地勞務企業,提高創業積極性。只有這樣,那些無建制的勞務隊伍,才能逐漸企業化、正規化。
4、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健全勞務市場監管體系,應加大監督力度,規范勞務用工制度,杜絕無資質的勞務隊伍進行勞務分包施工。
5、進一步發揮信息網絡平臺的作用,為勞務市場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務;逐步實現勞務分包在有形交易市場進行,實行勞務分包合同備案制,避免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惡意壓價,拖欠工程款的行為,給呼市的勞務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呼和浩特市乃至我國的勞務企業改革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改善城鄉面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勞務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我國勞務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和繁重,要實現呼市勞務企業健康、持續、和諧和快速發展,需要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的引導、扶持,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同時,相關管理部門也要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政府關于加快全區建筑業改革與發展若干意見》精神,為振興和繁榮我市建筑業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