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灤縣在實施品牌農業戰略的過程中,存在著農業品牌規模較小且分散、品牌意識依然淡薄、宣傳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本文根據灤縣實際,從問題入手,逐一加以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灤縣品牌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業品牌 規模 品牌意識 品牌宣傳力度 解決對策
農業品牌是指農業生產經營者在其產品或服務項目上使用的用以區別其他同類和類似產品與服務的名稱及其標記。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培育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市場化;有利于按照市場需求引導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是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一、灤縣農業品牌現狀
灤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一直把品牌農業建設作為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積極實施品牌農業發展戰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市場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截至目前,灤縣已有灤鄉、方瑞、媳哈哈、郎紅棚業、寶之福、錦色古馬、響水橋、蜜泉涉及糧油、蔬菜、瓜果、養殖等農業品牌8個,年銷售農產品3.56萬噸,年銷售收入1.2億元。這8個農業品牌中,7個已經在工商部門注冊商標,1個正在辦理中。其中“郎紅棚業”有6個品種農產品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媳哈哈”有5個農產品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寶之福”獲有機食品認證。
品牌農產品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市場售價高、商品率高、節約了銷售成本。例如郎紅棚菜專業生產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現有有 500戶農民參與,年播種蔬菜1800畝,按統一標準進行無公害生產,年產無公害蔬菜8500噸,產品統一銷售批發給唐山等地各大超市,比非品牌蔬菜每噸售價高出400元,每噸節省銷售成本100元,年增加效益425萬元,戶年增加收入1萬多元;由于合作社與超市簽訂了產銷合同,擺脫了蔬菜生產的盲目性,沒有出現過蔬菜賣不出去的情況。
二、農業品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通過多年的發展,灤縣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農業品牌規模較小且分散
從世界農業品牌的成功經驗看,一般都是先有規模,后有品牌,規模支撐品牌。灤縣特色農產品總量偏小,特別是農業生產組織分散、規模較小,一般不具備注冊商標的經濟實力,這成為灤縣發展農業品牌的最大制約因素。
解決方法:一是強化基地建設。要從現有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農產品(如花生、蜜瓜、黃瓜等)出發,盡快制定農業品牌基地發展規劃,按照品牌的發展前景、實際銷售情況以及市場占有率等實際,以示范基地帶動特色基地建設,重點抓好農業標準化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二是鼓勵各種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要強化政策激勵,加大資金投入,對農業企業建品牌、創名牌按等級、標準,在財政、稅收、信貸、項目等方面給予扶持傾斜,解決農業融資難問題,壯大灤縣農業品牌群;要做好創品牌企業與個人的表彰宣傳工作,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為鼓勵全民創業營造良好的創牌環境;要加大打擊假冒偽劣行政執法力度,為品牌發展保駕護航。三是扶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廣泛開展農業標準化培訓,積極開展“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體系(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為灤縣農業品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品牌意識依然淡薄,對品牌農業的認知水平亟待提高。
主要表現為:1、部分農村合作組織雖然注冊了商標,但銷售的產品無標準、無包裝、無標識,未能發揮品牌的作用。2、品牌農業建設總體處于較低水平,農業品牌主要集中在鮮果、蔬菜等初級農產品,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終端產品少。3、農業標準化程度不高,農產品質量不穩定。在灤縣的8個農業品牌中,目前還有4個品牌沒有進行“三品”認證。另外,部分農民在“三品“認證后質量意識有所松懈。
解決對策:各級政府及農業相關部門,要以品牌戰略為指導,樹立新的農業發展觀念,認識到農業品牌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促進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實現由傳統的農產品經營觀念向品牌觀念的轉變,讓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認識到創立品牌在提升農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增產增收方面的重要性。
(三)品牌的宣傳力度不夠。
在創建農業品牌過程中,對所培植的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不夠,導致社會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農業品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能充分體現。
解決對策:
1、農業品牌擁有者要重視營銷策略: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和戶外路牌等各種手段,加大宣傳,要使優質農產品廣為人知。注重產品適度包裝, 塑造品牌形象。好的產品與好的包裝相得益彰,使消費者愿意出較高的價格購買,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銷售收入。
2、政府各部門要搭建特色平臺,力促品牌營銷:當前應重點搭建好三個營銷平臺,推進品牌建設。一是搭建文化平臺。要進一步深挖灤縣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堅持以“特”揚名;進一步貼近消費者對綠色、營養、安全、保健的需求,力爭以“土”取勝。二是搭建銷售平臺。著眼于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開拓有形無形兩個市場,促進產品大流通,要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著力培育壯大各類中介組織,發展農產品經紀人。三是搭建招商平臺。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認真組織、參加各類產品展銷會、招商會,積極利用各類“節、會”推介品牌,集中我縣的西紅柿、兔子腿黃瓜、蜜瓜、花生、蘿卜等品牌產品對外展示營銷,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