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基于工學結合的ERP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工學結合的ERP實踐教學研究

摘要:ERP是將企業資源(包括物資、人力、資金和信息)集成一體化管理的企業管理軟件系統,也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財經類專業是實踐性的學科。本文擬結合當前高職教育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設計一套實用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系設計中主要圍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從而促進高職ERP實踐性教學改革,滿足社會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ERP 實踐教學 跨專業綜合實訓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增長,這使得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為其提供大量的經濟管理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ERP教育的建設,是順應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服從服務于經濟發展大局的重要內容與表現。
  一、ERP實踐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是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的搖籃。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出納、財務管理、納稅籌劃、外貿單證等相關工作,ERP也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筆者通過對多家用人單位的初步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企業都實現了ERP。同時,在調查中,也發現各個企業所采用的軟件品牌和使用效果存在差異。因此,如何針對多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去向,培養適合學生就業需求的ERP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針對高職層次ERP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而言,主要有任務驅動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這兩種方法共同的特點是理論性偏強。即使是任務驅動,也是把原來的理論知識文字化為任務,沒有很好地結合企業的實際。筆者通過對企業實際需求的分析、結合頂崗實習學生的需求反饋,先從企業的實際操作入手,進行項目設計。項目在設計中圍繞技能操作,同時與必要的理論相結合,突破原來理論偏強的局限,實現高職教育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應“夠用、適度”的目標,重點突出專業實踐操作技能及就業能力的培養。只有結合學生實際和企業的需求進行ERP實踐教學的設計,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ERP人才培養需求調查統計
  筆者通過走訪實習生,深入到各個單位進行訪談,并做了調查表。經整理,將主要的情況摘錄如下:
  (一)單位的業務領域及占的比例。其中,制造業占比29%;商業流通、批發或零售業占比42%;服務業(包括旅游業、金融業、物流業等)占比29%;行政事業單位及建筑業占比均為0。
  (二)單位職工人數。單位職工人數為50人以下的占比57%;50-100人的占比29%;100-300人的占比14%;100人以下及300人以上的占比均為0。其中,ERP人才在職職工人數為2人以下的占比29%;2-5人的占比57%;5-10人的占比14%;10人以上的占比為0。
  (三)單位ERP人才的平均工資水平與其他崗位的平均工資水平相比。單位ERP人才的平均工資水平與其他崗位的平均工資水平相比高的占比57%;差不多的占比29%;低的占比14%。
  (四)單位對ERP人才學歷的基本要求。用人單位對ERP人才學歷的基本要求為專科以上的占比57%;不注重學歷,更重視能力的占比43%;本科及以上、中專及以下的占比均為0。
  (五)企業認為應屆ERP人才相對在職財會人員的優勢。企業認為應屆ERP人才相對在職財會人員的優勢為可塑性強的占比43%;工資要求不高的占比14%;發展潛力大的占比43%。
  (六)企業認為高職財經類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企業認為高職財經類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多選)包括:ERP管理理念(57%);中級財務會計(29%);制造業成本計算及核算(43%);商品流通企業核算(0);稅收的準確核算(29%);報稅的操作(71%)。
  三、當前ERP教學的現狀
  結合筆者的調查訪談情況以及日常教學體會,當前ERP教學的現狀如下:
  (一)企業ERP的人才需求量大。ERP作為一種經濟管理類型的崗位,其人才需求量是與經濟發展的水平密不可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ERP人才的需求即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前文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于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業對大專人才的需求成為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57%以上的用人單位表示會計類崗位的工作人員學歷水平達到專科以上即可。甚至有43%的用人單位表示不注重學歷,更重視能力。這個數據無疑是讓我們欣喜的,這說明經過培養的高職學生完全能滿足企業對于ERP人才的需求。
  (二)ERP人才需求的知識點。高職財經類畢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大多為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大多對ERP人才寄予厚望,給予較高的薪水,同理,也希望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ERP人才需要具備下列知識點:第一,扎實的專業知識。ERP是財經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對于財經類這樣一個實用性經濟學科,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前社會需求量比較大,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應注重對理論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廣泛的知識面。ERP人才要具備和掌握ERP管理理念、中級財務會計、制造業成本計算及核算、稅收的準確核算、報稅的操作、市場營銷、管理學等學科的綜合知識。第三,更新知識的能力。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便在于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情況千差萬別,財經類知識的服務對象、核算原則及信息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ERP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思想觀念。
  (三)對ERP的認識不夠。盡管ERP系統在我國企業中已經不是新生事物,它的應用已經較為廣泛,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然而人們對ERP的認識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企業的ERP系統只應用了較簡單的功能,深層次、真正能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功能并沒有應用到企業各相關環節中去,絕大多數企業ERP系統的應用狀態還僅僅停留在財務核算、庫存管理和數據統計等一般管理軟件就能實現的基本功能上。ERP作為一套先進的企業管理系統,其優勢在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運作管理,如經濟批量分析、薪資分析、財務分析、供應鏈管理等。同時ERP更是一種管理理念,它的更多更強大的功能有待執行和運用。
  (四)高職ERP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第一,存在教學對象的多樣化現象與教材內容教學模式簡單化的矛盾。高職ERP教學對象的多樣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生源多樣化,一部分是普高生,一部分是中職、中專的學生;二是個體問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而高職ERP教材和教學模式一般采用選擇當前市場上流行、功能強、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財務軟件,這與對象的差異化形成矛盾,同時不符合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需求。第二,課程設計沒有從企業崗位需求出發,ERP被細分各模塊。現在企業的管理系統基本是綜合運行的,實現整體的ERP,真正達到企業資源計劃。而在教學中ERP的各個模塊是分開的,如:會計專業的學生學財務操作,市場營銷的學生學采購和銷售模塊等,這不利于培養學生ERP工作的系統思維,也不能充分發揮各模塊的相互促進的作用。
  四、基于工學結合的ERP實踐教學設計
  (一)強化對ERP的認識。實踐性教學一方面是指學科問題生活化、情景化、社會化,另一方面是指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生活實踐、探究實踐。因此,研究實踐性教學必須有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知識來源于實踐,應用于實踐,要從生活走進課堂,又要從課堂走向生活。第二,實踐——認識——再實踐是人類認識的兩次大飛躍,要開發學生思維,實踐在其中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第三,新課程設置的理念之一是將本學科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按照學生的實踐整合課程體系。遵循教育——實踐——課程這一原則,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實踐性人才,不能紙上談兵。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發展,將自己培養成實踐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ERP系統具有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生產管理等三大功能,要求在企業資源最優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業內部主要及至所有的經營活動,以達到最佳經濟效益。教高16號文件,為實踐性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也對ERP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改革提出要求,目前的高職教育改革理論都是ERP實踐性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引。
  (二)開展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ERP實踐性教學項目的設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一種全新的ERP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委托定向培養、代培或訂單教育等各種學校單方實施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則是雙方共同參與教學,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人才進行多次的檢驗。這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校企雙方共同配合,這樣既能夠解決學校沒有ERP課程實習實訓環境的困難,又可以解決學校的課程體系內容更符合社會需求的問題。對于高職ERP崗位需求的確定,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用性,從而使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進而不斷提高高職院校財會類畢業生質量,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職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以此提高財會類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針對企業的需求、學生的特點、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改革的要求,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ERP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項目設計以工學結合,以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技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為目標,真正實現企業需求與高職學校教育的對接,并提出以工學結合開展高職ERP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保障措施。
  (三)認真開展各項課堂教學。第一,模塊教學。這是常規化的教學。目前開展ERP課程的學校很多,尤其是各校的經管類專業。不同的專業,對于ERP理論掌握的側重點不同。制定ERP教學體系時,要考慮到不同專業的知識結構特點,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三個角度出發,制定符合不同專業領域需求的ERP課程體系,讓學生真正理解ERP的思想。第二,綜合實踐。我校一般在學期的期末,安排一周的時間進行綜合實訓,實訓難度較大,需要分角色協作完成。我們一般分成財務管理模塊、供應鏈模塊、生產模塊,每個模塊下都有細小的每一工作崗位。同時,在實訓開始前對團隊成員按照企業經營的需要進行分工,每組都設有CEO、財務主管、人力資源主管等8個職位,要求同學們在實訓過程中各司其職,又要堅持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實訓任務。通過ERP的實訓,使學生真正明白ERP涉及到的企業每個部門,從而提高ERP的效率,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四)跨專業綜合實訓。由于ERP是一個功能復雜、涉及面廣的信息集成系統,涉及到會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物流等各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實訓時間并不一致。我們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跨系分專業合作,將來由會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物流等專業的學生組合成一個包括6-8名同學的團隊中。我們一般在一個學期當中集中安排一個月左右的跨專業綜合實訓。
  跨專業綜合實訓是貫徹落實國家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經管專業特點,采用具有職業特色,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措施而啟動的建設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可以逐步完成實訓項目的開發與完善,我們將做強校內模擬實訓、仿真性實訓,使學生能夠通過校內模擬實訓與仿真性實訓取得比校外頂崗實習更好的實訓實習效果,更有效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是借鑒模擬軍事演習的設計思路,結合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發展方向,設計和開發出的一套全新的綜合實訓平臺。具體包括:招投標中心1個,會計師事務所1個,單據中心1個,物流公司1個,國際貨代公司1個,貿易公司2個,制造公司9個,商業銀行1個,工商局1個,稅務局1個,新聞中心1個,共20個部門。首先競選CEO,再由每位CEO去招兵買馬,組織自己的公司或者部門,成立公司,之后進行五個季度的運營,最后是總結和評比。具體活動內容包括:動員會、招聘會、組建公司、公司宣講、企業注冊、企業經營、總結大會等。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訓依托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通過仿真環境下的綜合體驗、動態數據下的企業運營訓練、任務驅動下的單項技能訓練、資源環境下的運營協同訓練、職場環境下的職業素質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在一個實習周期內,讓學生輪換模擬崗位,從服務者和被服務者兩個角度認知行業、認知企業、認知業務。從不同崗位的工作流程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的習慣,便于真正就業時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從而加強團隊合作精神。跨專業綜合實訓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得到體驗,在對抗中學會思考,在行動中得到認識,在組織中學會協作,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參加過跨專業綜合實訓后,對于專業的理解都得到了進一步加深。S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2011年度科研項目“基于工學結合的ERP實踐教學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201119944)



參考文獻:
  1.王新玲等.用友ERP財務管理系統實驗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劉新艷,吳琨,秦政強.基于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ERP實踐教學[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0).
  3.謝印成.高校經管類專業ERP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4).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