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回顧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交互式教學模式和《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特點,進而將交互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并提出了相應的三種具體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交互式教學模式 財務報表分析 課程教學
《財務報表分析》是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獨立的針對不同分析目的對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并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然而,由于該課程實踐性強,技術性較高,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后,往往還不能將所學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財務報表分析》的教學工作,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交互式教學模式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學習效果的一種好方法。
一、交互式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如何教”。這種教學模式導致財務報表分析課堂教學內容模式化、教學目標單一化、教學方式靜態化和教學與實踐相割裂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師生之間缺乏知識信息的交流;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和應有發揮,教學效果不理想。興起于20 世紀70 年代的交互式教學是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廣為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基于示范的教授閱讀理解策略的方法”,它強調語言教學中教師的解釋、示范和學生的閱讀思考交互進行,逐步實現“從教師控制到學生承擔責任的轉變”,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深入思考閱讀的內容”。
交互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填鴨”式的教學,改變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被動、從屬的地位,把學生放到了課堂教學的中心,強調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學習、積極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并且實施學生與教師間的雙向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互動。在交互式教學中,學生不再只是知識的被動的接受者,他們通過多種方式相互溝通、合作學習,在交互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也不再只是專業知識的簡單拷貝者,而是在教學中扮演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為學生設計任務、組織活動,指導學生解決在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特點
(一)以其他專業課程為基礎,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等核心課程的后續課程。有了此類專業課程的鋪墊,該課程的財務報表分析理論相對來說很容易理解,而且還能進一步鞏固相關專業知識。
(二)系統性比較強
利用財務報表對企業進行分析和評價時,既要進行個別報表分析,又要對各個報表綜合起來分析,并結合經濟環境、行業因素及企業內部經營情況,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評價一個企業。
(三)實踐性、應用性比較強
雖然該課程介紹了財務報表分析的各種理論和分析方法,但關鍵是讓學生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對企業的經營進行實際的財務報表分析,所以實踐性比較強。學生通過實踐,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四)互動性比較強
學生在實際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新的問題或存在一些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
三、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財務報表分析》教學中的若干實施方案
“交互式”教學模式是在全新的思想指導下建構的,其基本過程,可用下圖表示。(圖略)
“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是一個層級遞進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實施都是另一階段實施的基礎,而每一階段又都有各自的具體目標,從上圖可以看出,創設情境、授新設疑、質疑問難、論爭辯難是手段,欣賞傾聽、授人以漁、反思建構、競爭合作是具體目標,如此,步步為營,逐層推進,最終實現溝通與發展。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具體有下面三種模式:
(一)倒裝式研討性教學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和審計等實務聯系非常緊密,教科書的內容與實務相比,不夠豐富,缺乏靈活性和可操作性,為了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倒裝式研討性教學(事前選定正反兩方面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本課程的學習用處,有助于帶著目的去學習)。具體做法是:(1)課后收看相關視頻,從中央臺的商道、對話節目到巴菲特、比爾蓋茨的訪談節目;從李嘉誠的專訪到萬科董事長在哈佛的演講;(2)閱讀大量文章:陳志武教授的《和女兒談商業模式》、巴菲特每年寫給股東的一封信、福耀玻璃公司的年報等等,從中學習成功人士的優秀品質,了解他們是如何經營和管理一家公司。當然在此過程中也要了解另外一些案例,如顧雛軍、四川長虹案例等。學生通過大量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對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企業盈利模式、經營策略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對評估和確定財務分析的關鍵環節有了更多思路。從筆者近幾年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普遍接受并喜歡這種方法,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能夠對現實問題進行有深度的思考。
(二)拋錨式情境性教學
我們在應用交互式教學的實踐中,采用了“拋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這種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去確定學生學習的進程,學生圍繞著這些事件或問題展開學習活動。《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理論框架相對固定,主要分為四部分:公司戰略分析、行業分析、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每一部分都需要在學習理論知識、分析思路和方法后,進行大量練習,才能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講而不練,學生體會并不深刻,難以和教師形成有效互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一部分內容提出若干個選題,讓學生進入到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去,讓學生結合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搜集有關數據資料,采用學過的研究方法,進行專題論文研究。專題論文選題通常比較具體,例如:從財務報表看行業的盈利能力、從財務報表看行業特征、中國企業長期銷售增長率分析、微利企業盈余管理分析等,論文工作量不宜過大,一般在2 000-3 000字為宜,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專項分析,課程結束,要求提交3篇專題論文。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獨立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質量和撰寫水平。
(三)實驗式激勵性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財務分析報告實驗式激勵性教學法。具體做法是:(1)分組和選擇分析對象。按班級人數(一般是45人左右)進行分組,每一組為5人左右;每一組選擇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分析對象,每二組選擇的分析對象是相同的。這樣設計分組和選擇分析對象的意圖是,每個小組除了對各自跟蹤的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外,還可以增強學習小組的競爭,把握相關行業的發展態勢和公司經營戰略。(2)分步實驗。每個學習小組針對所選擇的分析對象(上市公司),自己上網搜集該公司最近5年的財務報告和相關資料,根據所學的課程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對該公司的財務活動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思路,各學習小組的這種實驗學習與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步,由此就形成了與整個課程內容相對應的各階段實驗學習成果。(3)各學習小組將自己的各階段實驗學習成果以幻燈片的形式發給教師,因為同一家上市公司有兩個學習小組在做,因此,優勝劣汰,經教師評定,做得相對好的小組將自己的實驗學習結果講解給大家,教師和學生(主要是落選演講的那組)可以提出質疑、辯論,最后由教師做出點評和總結。(4)財務分析報告。各學習小組在課程結束時,對所選擇的上市公司進行綜合分析,將前期分步實驗的結果進行匯總、融合,最終形成該公司的財務分析綜合報告,并將其進行講解和提交。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財務分析教學效果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無止境的實踐探索過程。合理有效地安排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分析方法、授課方式和考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更具創新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真正的讓學生以學為樂,學以致用。本文所倡導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目的是更好地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進而培養高素質的管理型財會人才。J
(注: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度校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Xgz1101)
參考文獻:
1.[美] 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學(第八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宋雷.“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2):153-154.
3.童俐.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全球教育展望,2012,(3):83-87.
4.李如密,侯會美.“交互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當代教育科學,2004,(8):27-30.
5.任家華.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論研究與課程建設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74-76.
6.[美].克蕾沙.G.帕利普.經營分析與評價[M].大連:東北財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