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融資難問題一直嚴重制約著民營企業發展,在經濟基礎薄弱的黃淮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本文以黃淮四市124家民營企業為研究樣本,從融資結構差異視角,分析了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最后,從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自身出發,提出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綜合金融支持方案。
關鍵詞:民營企業 融資困境金融支持體系 構建
一、引言與相關研究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是民營企業金融研究的核心問題,圍繞這一點,國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Stigliz和Weise從企業與銀行間的信息不對稱出發,解釋了民營企業利率偏高和銀行的惜貸現象。Berger和Udell為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出了“關系型融資假說”。對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問題,國內學者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林毅夫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對融資難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李揚和楊思群從轉軌經濟特有的制度障礙和結構缺陷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張捷和王霄指出構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壁壘的主要因素是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的規模歧視。張旭和梁小芳通過對青島市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狀況進行了調研分析,提出建立長期信用評估體系來緩解融資難問題。高霽陽在對江蘇、山東的中小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從銀企關系、金融機制、社會信用來分析其融資難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措施。
二、案例區域經濟與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黃淮四市是指位于黃河以南、淮河流域的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和駐馬店市。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黃淮四大經濟板塊中,黃淮四市是傳統的農業地區,總人口占全省的36%,耕地面積占全省的40%,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居全省40%以上,是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但由于歷史原因和多種主客觀因素影響,目前黃淮四市總體上基礎薄弱、原始積累不足、經濟增長滯后、工業化水平低、開放度不夠、財政實力較弱,嚴重制約和影響了中原經濟區發展大局。
黃淮四市與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相比,人均GDP、城鎮化水平、外貿出口指標均落后于其他經濟區。2009年黃淮四市GDP總量為3 484.9億元,僅占全省總量的17.8%;人均GDP為9 726元,與河南省人均水平存在明顯差距。經濟增長速度差距更為顯著,自2000年以來,中原城市群年均增長12.3%,豫北地區、豫西豫西南地區年均增長11.5%和11.2%,而黃淮地區年均增長僅為9.1%,與發展最快的中原城市群差距為3.2%。2009年黃淮四市的城鎮化率僅為31.4% ,其中周口、駐馬店分別僅為30.0%、29. 5%,與全省的37.7 %相差6.3 %,與鄭州市(63.5 %)相比,差距更大。在外貿出口方面,2009年黃淮四市外貿出口額為7.3億美元,僅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5.2%。從區域角度來看,黃淮四市位于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帶與武漢城市圈的邊緣地帶,總體呈現出經濟發展“塌陷”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黃淮四市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涌現出了科迪食品、藍天集團、益海糧油、輔仁藥業、財鑫集團與羚銳制藥等一大批規模大、效益好的民營企業。截至2009年底,黃淮四市民營企業數量達到68.2萬家,從業人員為480.1萬人,全年實交稅金42.8億元。
目前,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民營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與困難增多。當前,黃淮四市民營企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薄弱。黃淮四市屬于傳統經濟落后農區,民營企業規模偏小,初始積累不足,產品科技含量偏低,應對市場風險能力較差。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食品加工與醫藥為主要支柱產業,但產業聚集度不高,龍頭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偏弱。三是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加劇。長期以來,由于融資渠道融梗塞不暢,融資難成為制約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當前,黃淮四市被認定為“金融高風險地區”,國有商業銀行放貸權限上收,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加劇,進一步制約了企業產能釋放與快速發展。
三、民營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與分析
課題組依據統計調查理論,結合黃淮四市區情,采用分層抽樣方法,選取160家民營企業作為研究樣本。2011年9月發放問卷16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問卷124份,有效回收率為77.5%。
調查發現,黃淮四市民營企業融資存在以下特征:1.融資渠道表現出規模差異。中小民營企業以內源融資為主,內源融資比例超過70%。隨著規模擴大,外源融資呈現上升趨勢。2.銀行貸款比例過高。外源融資以債務融資為主,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貸款, 票據業務與商業信用獲取資金比例較低。124家企業中,商業銀行貸款(52%),其他途徑主要包括商業信用(19%)、商業票據業務(12%)、民間借貸(11%)及其他(6%)。3.資金充裕度存在行業差異。房地產企業資金最為充裕,周口市與信陽市的醫藥類企業獲取資金較為容易,駐馬店與商丘市的食品加工類企業地方金融支持力度較大,而科技類民營企業融資難度最高。4.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支持有限。黃淮四市目前只有天方藥業、羚銳制藥與輔仁藥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由于黃淮四市民營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高科技成長型企業偏少,同時缺乏有效資本退出渠道。因而,風險投資對民營企業金融支持有限。
四、民營企業融資難成因探析
(一)整體經濟基礎薄弱
由于黃淮四市工業基礎薄弱,城鎮化水平較低,區域性中心城市規模偏小,輻射與對外吸引能力不強,二、三產業發展落后,傳統農業效益低下,加上缺乏國家與省級重點投資項目,造成經濟發展資金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二)現行金融體系制約
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與農村信用社構成了黃淮四市現行的金融機構體系,這決定了以商業銀行為媒介的間接融資居占導地位。由于企業債券與股票上市,實行嚴格審批制度與額度管理,因此黃淮四市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非常困難。而城市商業銀行與城鄉信用社授權、授信不足以及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緩慢極大制約了黃淮四市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需求。
(三)地方政府支持不足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針對國有大企業及公有制企業設計的金融政策法規偏多,而與民營企業相關的融資政策與配套法規不夠健全。加上社會中介服務質量低下,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專項財政支持不足與民間資本發展受限,進一步加劇了民營企業融資困境。
(四)企業自身風險突出
黃淮四市民營企業多是家族私有企業或合伙制企業。私有企業內部管理混亂,財務信息缺乏透明,投資決策不夠科學,信用意識較差,企業自身的不規范運作,加劇了銀企信息不對稱,降低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經營風險的存在,將無法保證投資者獲取穩定收益,這直接影響了風險資金與創業基金的投資積極性。
五、全方位金融支持體系構建與對策建議
(一)政府要鼓勵與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第一,政府在融資政策制定上要拋棄傳統的“唯經濟成分”論,對不同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第二,政府應建立政策性基金,大力扶持從事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的中小民營企業,使解決融資問題與農民增收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金融支持將有利于發揮黃淮市的比較優勢。第三,以政府為主導構建民營企業信用服務體系,主要框架是:搭建三個平臺,建立四個系統。即企業征信平臺、融資平臺與信用擔保平臺,組織協調系統、企業信用數據系統、項目評審系統與維信系統。第四,政府要利用其職能,采取優惠政策支持規模大、經營好的民營企業上市,拓寬它們的融資渠道。
(二)改進商業銀行服務,積極發展民間金融機構
第一,考慮到民營企業貸款時間急、頻率高,商業銀行應簡化信貸業務流程,提高信貸管理效率,建議商業銀行嘗試開展風險信貸業務。第二,地方政府應大力推進城市信用社改制為地區商業銀行,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處理好服務顧客和商業盈利的關系,處理好財政職能與金融職能關系,使其逐漸發展成為服務農民與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農村金融機構。第三,規范民間信貸融資,放松民間金融壓制,積極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金融租賃公司、民間擔保公司,打破金融壟斷,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民營企業要注重自身完善與發展
第一,由于民營企業家族式管理現象在黃淮四市非常普遍,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實行公司制與股份制改造,逐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以提高自身競爭力與融資能力。第二,改變傳統的“重經營,輕管理”傾向,建立起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保持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逐步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化解金融機構的惜貸危機。第三,民營企業要提高經營效率,爭取實現創業板上市,進行直接融資。第四,民營企業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閑置存量資本盤活增量資本,通過合資、入股等形式吸引內部與民間資本。Z
(注: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荷蘭經驗對黃淮四市發展現代農業的啟示”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0B819;周口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周口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KSKDY-201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