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以來,國家對林業事業的投資增大,對林業事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林業會計準備要按照新企業會計準則來進行構建,才能夠滿足當前林業事業的發展。
一、當前林業會計核算存在的不足
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林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作出了詳盡的原則規定,但是不夠全面和系統,存在一些問題,僅僅是將林業歸結于農業的范疇,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規范了資產確認,對很多財務管理方面僅僅采取了條條框框的規定,沒有充分聯系林業事業工作實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沿用以往林業基金核算方法,進行林業資產的核算工作。在當前,很多林業企業沒有將林區內部資源消耗納入到木材的生產成本中來,森林資源的補償是通過其他資金的填補來實現的,從而實現林業的再生產循環。在當下,育林基金根本滿足不了木材培育成本的空缺,不能夠實現森林更新的目的。第二,很多林業企業在進行資產核算過程中沒有將生態效益因素以及社會效益因素作為核算工作的主體。在當前低碳、環保的大環境下,生態建設十分重要。很多企業和單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片面地追求眼前經濟效益,忽視了林場的生態平衡,導致林場樹木“青黃不接”,土壤結構不斷變化,環境不斷惡化,不利于樹木的生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第三,個別收益遠遠背離社會收益。在當前林業市場上,林業生產的個別收益和社會收益的考量標準是不相同的,生態效益以及人文效益沒有在產出方面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導致個別收益大大背離社會收益的現象的發生,更加加劇了林業企業只顧眼前經濟效益、摒棄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現象。第四,會計核算體制較為混亂,上級林業單位管理難度較大。在當前,多種會計核算體制、會計核算方法同時存在于林業企業中,不同核算方法必然導致不同的核算結構,造成口徑差異化不斷擴大,從而形成會計核算行為的相互背離,給上級林業單位管理難度的不斷加大。
二、導致的后果
(1)森林生態系統被破壞。林業企業經營利潤的獲取主要依靠森林的社會方面以及生態當面的經濟效益。在當前,由于國家在林業方面投入的不斷增加,生態補償以及天保方面資金已經構成林業企業經營效益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前很少有有企業將環境的惡化作為木材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并且在經營效益的不斷驅使之下,片面追求當前既得利益的獲取,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拋之腦后。如此,必將導致森林環境的不斷惡化,生態系統不斷被破壞,不再適合樹木的成長,從而造成林業企業的破產。
(2)木材成本核算失實。在當前,林業企業沒有把森林資源方面價值納入到木材生產成本中來,這必然導致木材成本核算的失實,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國家在林業方面財政收入不斷虛假增長;另外一方面,森林系統不斷被破壞,森林資源迅速流失。
(3)天保資金、育林基金管理不合理。在當前,天保資金以及育林基金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事業費制度,這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存在問題。公益性林木資產的工程建設款項是由政府出資解決,地方積極進行財政配合,而管護費用則由天保資金以及其他各種專項基金來解決,這就導致公益性林木不會被納入到資產核算范疇中來,而公益性林木資源又被林業企業按照正常的林木資源進行市場化生產和銷售,林業企業就巧妙地規避了大部分管理費用的繳納,國家財產遭受了損失。另一方面,基金管理的不合理也導致了林業企業過量的生產,不利于環境的保護。
三、采取的措施
(1)充分完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完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要充分結合森林資源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要將各類自然資源納入到資產核算的范疇中來,科學、合理地規范好經營收入核算標準,要將環境成本納入到森林資源的經營支出中來。
(2)充分完善森林資源資產的核算。森林資源資產的核算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片面地從眼前經濟效益出發,將林木資源作為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核算。要充分認識到森林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構成這一生態體系的所有元素都應當納入到資產核算的范疇中來,要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生產經營的思想納入到資產核算的體系中來。
(3)統一并完善好林業企業會計制度。要針對當前林業企業會計核算制度不統一的現實狀況,結合新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從林業企業生產、經營現狀出發,統一制定并完善好林業企業的會計制度。新企業會計準則頒布以來,林業資產核算會計準則做出了適當的調整和變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業生產的生產效率。但是新企業會計準則在林業資產核算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導致當前林業會計核算工作的種種不足,本文分析了相應原因,并提出了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