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在總結我國工控機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容量的基礎上,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企業發展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控機 行業現狀 市場容量
一、行業概述
工控機即工業控制計算機,也叫做工業個人計算機(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英文簡稱IPC,是為適應工業現場惡劣環境(粉塵、振動、高溫、電磁干擾)而設計的專用計算機。工控機是計算機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結合的產物,不僅是計算機的重要門類,而且是實現工業生產自動化,實現優質、高產、低耗,提高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技術手段。發展工控機對實現工業現代化、促進產業信息化和振興經濟有重要意義。
二、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容量分析
1、我國工控機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的工控機供應渠道主要來源于中國臺灣及內地的廠商,國外的產品經過幾年的市場拼殺后,由于成本高、價格高、服務難,現已完全退出國內市場。目前,國內的IT業研發、加工技術力量不斷提升;各類芯片和各類器件、生產設備在國際市場基本可平等選購;軟件資源的可移植性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些有利條件下,國內一些廠商抓住機會快速崛起,利用本土綜合競爭優勢逐步將國外品牌擠出國內工控市場。某些企業以每年超過100%的資產增長速度,鼎立于國內的工控市場,而且已成功打入國際工控市場?,F國內市場主要工控機廠商有臺灣的研華、磐儀、大眾和大陸的研祥、華北、康拓等。
工控行業的產品和技術非常特殊,屬于中間產品,是為其他各行業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業計算機。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關鍵性行業的關鍵任務將越來越多地依靠工控機,而以IPC為基礎的低成本工業控制自動化正在成為主流,本土工控機廠商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電力、冶金、石化、環保、交通、建筑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從數字家庭用的機頂盒、數字電視,到銀行柜員機、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加油站管理、制造業生產線控制,金融、政府、國防等行業信息化需求不斷增加,對工控機的需求很大,工控機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市場容量分析
近年來,國際上FCS、DCS、PLC、IPC、NC以及各類嵌入式工業控制裝置正處在快速發展之中,市場規模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而我國的發展速度更居于世界前列。來自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工控機的市場規模約200億元。
2011年4月JFUnited發布的《2011年大陸工控機(IPC)市場調查報告》,對大陸工控機市場、及OEM(數控機床、塑料機械、紡織機械、電梯)、Enduser(智能交通、電力、石油石化、鋼鐵冶金)、第三產業(軍隊、金融、醫療)等3個行業類別的研究數據表明:2010年,大陸不論是OEM機械、Enduser、還是第三產業都實現了快速發展,特別是與IPC產品相關的注塑機、數控機床等產品產量的增速均超過了60%,有力帶動了IPC產品(特別是板卡類產品)的市場銷售。由于我國宏觀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市場影響在2011年逐漸減弱,加之2010年銷售基數比較高,2011年IPC供應商想要保持住2010年的快速增長勢頭有相當的難度,但即便是在這種形勢下,據JFUnited預測2011年我國工控機市場整體增長水平仍不低于20%。未來我國工控機市場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源于國內近年來不斷加速的自動化、信息化建設進程,這使得許多行業對IPC產品的應用比例有所提高,且幾個新興應用領域已經悄然形成。
三、工控機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企業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1、存在的問題
從1998年到今天,Compact PCI總線工控機在國內發展迅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但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業界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制約新一代工控機技術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一是由于目前Compact PCI總線工控機的生產規模和應用數量還不夠大,成本過高,用戶還在觀望,等待價格的進一步降低;二是國產化的Compact PCI總線I/O模板的種類和數量還不豐富,配套性還不夠,用戶難以得到完整的解決方案;三是 Compact PCI總線設計技術難度大,普及程度不夠,多數企業還不具備自行研制系統配套I/O模板的能力;四是缺少權威的有關 Compact PCI總線工控機設計和應用技術的指導性文獻,需要培養更多的掌握該技術的專業設計人才和推廣應用人才。
2、企業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目前,在通訊、網絡、軟件及光電的整合應用之下,工控機也不再單純局限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而是結合了通訊、消費電子、光電、半導體及軟件等應用,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愈來愈重要且呈現多元及定制化的設計特點。工控機在自動化和信息化產業鏈中處于要素市場,不僅是傳統行業升級改造與兩化融合的加速器,而且是3C融合與3G建設的主要硬件架構和基礎平臺。
面對未來行業應用的廣闊前景和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的良好契機,國內工控機相關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應當抓住機遇,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投入力度,加快技術引入和轉化速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工控機行業核心技術,打破相關技術外資壟斷的局面,為創建民族自主品牌奠定基礎。同時在相關主管部門的主導下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和協調作用,逐步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和發展規范,促進企業競爭向高端化和有序化發展,為行業整體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此外相關企業還應當努力拓展工控機應用領域,提高產品普及程度擴大產品市場容量,為企業和行業發展創造更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