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科技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中越來越多地要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因此,科技工作創新發展應該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促進企業發展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關鍵詞:科技工作;創新;中小企業;發展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1]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科技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中越來越多地要發揮主力軍的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和關鍵環節,因此,科技工作創新發展應該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區域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促進企業發展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一、充分發揮科技工作創新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經濟發展方式,創新成為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問題的重要途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時期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緊迫任務。新形勢要求經濟發展要以增量帶存量,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能力。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科技發展水平是核心和關鍵。科技進步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和不竭源泉,依靠科技進步,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效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保障。近年來吉林省科技綜合實力有所提高,如何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與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推動吉林振興發展實現新突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吉林省正處在新一輪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快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推進科技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發展,使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二、增強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當今世界,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創新資源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焦點,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中小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市場應變能力強、新機制引入快等優勢更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要求,因而在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特別是當前,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 中小企業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是實現富民強省的重大舉措。[3]為此,大力提升中小企業提高突出“專、精、特、新”為特征的創新能力,推動中小企業依靠技術求生存,依靠創新求發展,提升我省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水平,提高其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顯著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中小企業健康、平穩、快速、持續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三、以科技工作創新發展加快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圍繞我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創新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機制等重點工作,研究推進科技工作創新發展,應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加快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實行企業人員上派學習培養制。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創新依賴創新人才。每年在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選取一定人員上派到省市科技政策制定部門或科技服務部門,以中小企業實際工作需求為依據,參與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政策研究與制定工作或科技服務中小企業工作,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上派學習方式培養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壯大創新人才隊伍,增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實施專利轉化3+2工程。
專利技術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謀求長期發展并形成競爭優勢必不可少的利器。首先,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將科技成果申請專利,取得專利權。其次,群眾發明是發明創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活躍的部分,應予以積極鼓勵,因此科技管理部門可以適當每年評選出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利于轉化實施的3項職務發明和2項非職務發明與中小企業對接,逐年推進,促進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和經濟效益提高,使中小企業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
(三)鼓勵構建各類技術戰略聯盟。
以相互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為原則的聯盟形式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組織制度的創新形式,戰略聯盟已成為現代企業加強其競爭實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運用聯盟戰略可以促進企業技術研究開發能力、提高生產和營銷能力、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我省應采取有效措施,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4]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組建各種形式的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聯盟、專利戰略聯盟,整合技術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形成行業標準,參與標準的制定,有效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四)加強科技和知識產權服務。
發揮科技服務機構的功能與作用,整合技術交易、擔保、信息、人才、融資等各類社會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系列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宣傳,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開展講座、培訓和宣傳咨詢活動,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實守信”的知識產權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形成并不斷優化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幫助企業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知識產權內部規章制度,支持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提高專利檢索、分析和利用能力,提供專利申請布局研究、專利地圖應用和專利預警分析,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產業化成本、規避市場風險,提高維護自身權利、規避他人權利和應對侵權訴訟的應訴能力。
(五)科技項目視頻(電視)推介。
制作高新科技項目和專利技術推廣電視節目,或將科技和專利技術項目拍攝成視頻,制成光盤,定期發放到企業、在展會或公益場所供公眾免費索取,宣傳推介,促進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