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關鍵詞:
十年的歲月在歷史的天空中只是一抹閃光,然而,對于浙江華聯商廈來說,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艱難而痛苦的蛻變,從而完成了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轉型升級。
請看一組2000年至2010年的數據:
一、銷售規模從原來一家百貨店發展到了5家百貨店、4家超市大賣場、20家直營超市、近百家鄉村便利店,銷售額從2億上升到25億元。
二、上交國家稅收由250萬元上升4600多萬元。
三、就業人員從500人增加到現在的6000余人。
在董事長楊軍的帶領下,公司已連續7年入圍中國服務業500強,連續榮獲中國商業名牌企業、中國連鎖百強、全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浙江華聯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跨越,充分證明了轉型升級是本土商業生存發展的不二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區域做強,連鎖發展
2000年1月,華聯由國營轉為民營,當時面臨的形勢是各種新
興業態崛起,外資企業紛紛入駐內地,瓜分市場,同時開始向農村延伸,在這種慘烈的競爭態勢下,我們不得不關注縣域商業企業的出路在何方?
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克服因循守舊思想,樹立創新發展觀念。為此,特邀請了著名經濟學家萬典武教授帶隊的專家組對華聯進行了全面會診,在專家的指導下,統一了發展的理念,確定了“以百貨零售為依托,連鎖為重點,發展多種業態”的戰略決策,同時構筑“2小時商圈”(即在2小時車程范圍內開辟新的商業網絡),形成區域內百貨商店、綜合超市、便利店、家電4大板塊的連鎖經營鏈,在這一戰略指導下,浙江華聯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艱難歷程。
2001年9月22日,以浙江華聯為投資主體的寧波新華聯商廈在商場林立的寧波市中山東路巍然崛起,十年過去了,如今的新華聯已成為最受寧波市民歡迎的商場之一。
同年底,在余姚市陽明西路開設了3800多平方米的第一家“家家福超市大賣場”,此后,家家福超市便利店如雨后春筍,開進了社區、海島、山村,遍布城鄉內外,形成了立體化、鄰居式的連鎖經營網絡。
2007年5月1日,投資2億元、與余姚華聯隔江相望的金泰百貨盛大開業。
2008年底,家家福象山大賣場開張。
2010年1月,寧波市首家鄉鎮商貿中心泗門華聯開幕。
同年,義烏、鄭州、上海、成都相繼開出了由浙江華聯運營的寧
波名品直銷中心,為寧波產品走向世界搭建了平臺。
2010年底,位于寧波聯盛廣場、營業面積2.5萬平方米的又一百貨連鎖——巴黎春天百貨閃亮登場。
區域做強,連鎖發展,使浙江華聯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穩住了余姚市商貿龍頭企業的地位。
2011年11月,華聯家電公司成立。
2011年11月26日 家家福伊頓國際旗艦店開張
二、 傳統百貨向現代百貨升級
在業態創新的同時,華聯管理層提出了管理創新,經營創新,
品牌創新,技術創新的升級思路:
管理創新:公司強化總部集權管理職能,探索管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形成“融資中心”、“審計中心”、“采購中心”、“合同管理中心”等,使企業管理力度不斷增強,促進了公司內資源共享,提升了企業盈利能力。經營創新:對商廈要有準確定位。比如定位余姚華聯為中高檔商品,金泰百貨為時尚商品,家家福超市為大眾生活商品,實行錯位經營,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為打造舒適的購物環境,各大商場花巨資進行全新改造,特別突出現代百貨的“三室一廳”,即試衣室、洗手室、休息室及營業大廳。試衣室配有板凳、拖鞋和掛鉤,休息室備有書報、咖啡、茶水等,對“三室一廳”的精心設計,體現了華聯人強烈的現代經營理念。品牌創新:商家在出售商品同時,必須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浙江華聯遵循“推崇精品,領導潮流”的經營思路,淘汰了約40%的低檔商品,全新引進了近300種中高檔品牌商品,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餐飲業“必勝客”,使定位中高檔的余姚華聯成為精英風尚的領航者。技術創新:實行計算機信息化管理。使集團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上全面實施現代化信息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放心超市”:從城市走向農村
有一位經濟學家說過,世界的金礦在中國的農村。農村市場蘊藏著無限的商機和巨大的購買力,但是農村商業流通網絡自八十年代后由于農村供銷社的退出,顯得十分滯后,無法滿足農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商業企業在布點大城市的同時,開始將眼光移向經濟發達的中小城市。面對新形勢,華聯超市公司一方面擴大城區網點,在辦好黃金地段直營超市的同時,做到超市跟著住宅走,每一個新住宅小區建成后,隨之就會在周邊出現一個華聯家家福超市,另一方面,將經營觸角伸向農村大市場,率先搶占市場份額,著力構建覆蓋全市城鄉的商貿服務網絡體系。同時采取“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形象、統一核算”的經營模式,保證了商品安全和質量,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當革命老區四明山店、梁弄店、鹿亭店相繼開出后,當地農民奔走相告,他們高興地說:“我們農民也能享受與城里人一樣的購物環境了。”
如今,華聯超市鄉鎮覆蓋率已達100%,便利店覆蓋率已達100%,同時還向市外延伸,成為浙江華聯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今年開始,超市公司還開辟了網上購物業務,受到年輕人的追棒.
四、用和諧理念統領企業升級
浙江華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以構建和諧企業為己任,倡導“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因而形成了員工個體心情舒暢、群體和諧、合作的人際關系和團隊精神,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發揮,不斷釋放出聚變能量,推動著企業的快速發展。
人和:企業動力之本
提高人的知識素質,依靠員工,發展華聯,是華聯實現“人和”的指導思想。按照三條線管理和培育人才:一條線是培訓中高層管理人員,已有4個高層管理人員分別在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進行進修;一條線是企業骨干培訓,已有42名骨干經寧波大學成教學院舉辦的“華聯集團大專班”培訓畢業;一條線是分期分批培訓普通員工,全方位提高人員素質。同時,集團給員工搭建起一個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開展了優質服務優勝紅旗競賽、文明服務示范崗競賽、最佳柜臺形象競賽、十佳營業員等評比活動,建立起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營造了一種能上能下、崗位靠競爭、收入靠績效的環境氛圍。
利和:企業環境之根
早在2006年,董事長楊軍就提出構筑“三心工程”,打造學習型、創新型企業的目標。三心,即是讓顧客購物放心,讓供應商經營稱心,讓員工感受到華聯大家庭的愛心,為實現這一和諧目標,商廈制訂了商品準入制度、價格核準制度,從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商品進入。
同時,在全省率先推出廠方、員工、商廈三方勞動關系懇談會制度,對于三方存在的一些矛盾通過懇談,得以解決。
開展節能降耗,投入1000萬元改造節能自動扶梯,打造綠色低碳購物環境。
心和:企業管理之魂
華聯一直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確立了企業目標、企業使命、市場觀念、質量觀念、人才觀念、資源觀念等重要理念。還編制了13萬字的《華聯文化憲章》。
正是這些新的理念和做法,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助推力,使得華聯上下心和、氣順、勁足,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轉型升級中上尚存在一些觀念差異等問題,需要借鑒兄弟單位的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作進一步實踐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