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行政預算管理論文 > 論清代縣級政權組織

論清代縣級政權組織

摘 要:本文以清代縣衙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縣級地方行政組織和縣衙內的六房三班組織。以內鄉縣衙為例,通過對其的系統考察,揭示了清代縣級政權的一般模式及它們對穩定清朝統治所起的政治作用。

關鍵詞:清代 ; 知縣; 政權;組織


在清代地方行政系統中,縣是最基層的政權單位。因為其數目最多,所以在各級行政機構尤為重要。故有“天下之治始于縣”“天下之治亂視郡縣”1 之說。1723年,清雍正皇帝在給知縣的敕諭中,特別強調“縣令乃親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2可見統治者是非常重視縣級政權組織。
清王朝建立后,承襲了明代的制度。地方政權的組織機構,基本上與明代相同。清代的地方政權,分為省、道、府、縣四級。其中縣是最基層政權。所以,縣的行政長官被稱為“親民之官”。
  由于各省轄區有大有小,故省與省之間的府、州、縣數懸殊很大。因此清政府把省按戶囗、幅員等條件分為大、中、小三等。各省的府、縣、州時有變化。按《清史稿》記載,清朝三個時期,河南省所屬的府、州、縣數就有如下變動:
  河南省轄區變動一覽表(表一)
時期
順治初年
雍、乾之際
光緒年間

轄區

直隸州



直隸州



直隸州




數目
8
1
95
10
9
4
99
6
9
4
96
6
1

  縣設行政長官一人,稱為知縣。除大興、宛平地處京師,兩縣知縣為正六品外,其余各縣,均為正七品。知縣的佐貳官有:縣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知縣的屬官有典史,因未有品位,故稱未入流。
一、縣級地方行政組織
  《清史稿》是這樣概括知縣的職責:“知縣掌一縣治理,決訟斷辟,勸農賑貧,討猾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3從錢糧、刑名以至文教、風化等無一不在知縣的職權范圍之內。縣丞、主簿的職責是協助知縣工作,“分掌糧馬、征稅、戶籍、巡捕之事”。4典史的職責是“掌監察獄囚”。
  知縣的屬官還有巡檢、從九品。驛丞、閘官、稅課大使、河泊所官,均為未入流。“巡檢掌捕盜賊、驛丞典郵傳迎送,閘官掌收泄啟閉事,稅課大使典商稅之事,河泊所官掌收魚稅”。但是,這些官員是根據各地特殊需要設置,并非各縣都有。內鄉西峽口設巡檢司,置巡檢一人。
  清代的縣缺,分簡缺、中缺、要缺、最要缺四等,以沖、繁、疲、難四字作為劃分缺的重要的標準。沖是地方沖要,繁是事務繁重,疲是民情疲玩,難是民風強悍難治。以直隸而論,天津縣,沖繁疲難四字俱全,是最要缺;正定縣,沖繁難,要缺;鹽山縣,繁難,中缺;慶云縣,四字俱無,簡缺。因為各縣之事多寡不同,所以,縣丞、主簿可設可不設,沒有縣丞、主簿的縣,由典史兼領。
  “清代的內鄉縣是繁難缺”。5清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十九記載:內鄉縣設知縣一人,典史一人。但是明代的內鄉縣,設“知縣一員,縣丞一員、主簿一員、典史一員”。6清康熙至咸豐年間的內鄉縣衙,也有知縣廨、縣丞廨、典史廨。看來,在清代前期,內鄉縣除設知縣、典史各一人之外,還有縣丞、主簿各一人。如果內鄉縣在有清一代都不曾設立縣丞和主簿,那么康熙至咸豐年間的內鄉縣衙是不會出現縣丞廨和主簿廨的。
二、六房三班組織
  縣衙日常辦公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它們是縣署的組織機構。史書中記載:“舊制,錢糧,刑名等項,分委承辦。設有六房,即附于州縣公堂之左右,使經制、書吏居處其中,既專一其心志,亦慎重其防閑。”7縣衙書吏的正式名稱曰:“典吏”。縣丞、典吏等佐雜官手下的書吏叫“攢典”。8六房各有專職,各司其事。以內鄉縣衙為例,分述如下:
  吏房經承又稱“吏書”。管本縣所屬吏員的升遷調補、下委任狀、衙內考勤、登記本縣進士、舉人、管理鄉紳、丁憂及邑人在外作官人員的出身、成分、任職等事宜。副吏書,協助辦理。吏房是管理官吏的,有權有勢,在知縣領導下進行工作。吏書有的是上級派下來的,也有的是知縣聘請的。工作忙時還可雇助手幫辦,名曰:“貼書、貼寫吏、書手、幫辦或副役等。9
  戶房經承又稱“戶書”。也稱戶總科提控、冊書、師爺等。清末民初還稱戶房為:戶糧房,庫糧房。主管全縣征收稅銀、繳糧納款,并把所收皇糧折成銀兩,由簽點銀匠入爐熔化,鑄元寶、中錠、錁子等型號,押解上繳朝廷國庫。戶房掌管的卷宗有:魚鱗圖冊、錢糧地畝清冊等。其經承是上級派來,或上屆知縣留下的人員,或由知縣聘請、委任。戶房下又分設戶南房和戶北房。10
  禮房經承稱“禮書”。主管祀神、祭孔、慶典、儒學教育等事。科舉考試時協助知縣、教諭等考官組織喜慶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都由禮房主持操辦。另外還主管知縣出巡時的儀衛、鼓樂和祭孔時的樂舞生。并且生員參加鄉試,舉人參加會試時,禮書都要協助知縣舉行“送學”、“賓興”等禮節儀式。11
  兵房經承稱為“兵書”。掌管全縣征集兵丁、馬匹、訓練丁壯、考武、向統營或都統營輸送兵源。其他如驛站、鋪兵、城防、剿匪等均屬兵房管轄之事。12
  刑房經承稱為“刑書”。在典史領導下進行工作,主管本縣民、刑案件。其下有管年、幫助、獄卒、劊子手、仵作、穩婆等。刑房下設有招房,招房內設“招書”一名,專管知縣審問官司時,原、被告應填之表格,并在審訴時作口供筆錄等工作,為知縣判決提供可靠的依據。13
  工房經承稱為“工書”。主管全縣蠶桑、織造,修筑公署、城防、庵觀廟堂,興修水利、風水墳場,鑄造銀兩、鑄造槍炮器械,開剝棚廠船照,銷毀制錢、假印,雕刻塑造等事。14
  縣衙的三班是:“皂班、壯班和快班”。15它們是縣衙的基本組織。皂班:負責縣太爺升堂審案時的站班、行刑等事。后來通稱堂役。壯班:力差、催科、征比等。快班:又稱捕快。負責緝奸捕盜、破案、解囚、捉拿犯人等。其中有馬快、步快之分。馬快騎馬,行動迅速敏捷;步快步行。他們同時負有查贓、偵察、破案等為知縣提供斷案依據的任務。16
  三班,內鄉縣衙到晚清時發展為八班。即頭皂班、二皂班、頭馬快、二馬快、頭步快、二步快、頭軍快、二軍快。縣衙里除額設的三班或八班衙役之外,還有很多白役、幫役、散役等,他們甚至沒有微薄的工食銀,是為了獲取陋規費才到衙門當差的。17
  清代政權結構有“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舉,官非署不立,是三者常相為用也”之說。由此可見清代縣級政權組織的重要作用。中國地方政府的行政職能是高度集權。在一省之內,每一級政府都在上級控制下;所有層級都在省級最高長官的統一管理之下。但是各個縣衙內部政治制度的運作卻是獨立完成的。本文通過對清代縣級政權的分析,更透徹的反映清代縣級政權的統治規律。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