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EPS制造業因產品價格經常性波動較大,經營風險很大,稍有不慎,造成較大虧損。筆者在總結了所在企業經營幾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點,然后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后得出幾種重要的幾種經營策略,對正在經營的EPS行業管理者或欲進入EPS行業的管理者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損失、EPS
一、 EPS制造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
EPS是一種塑料粒子,發泡后成白色泡沫組成包裝材料。特點:保溫、緩沖、抗水性強,用途:廣泛地運用地儀表;家用電器的外包裝;建筑行業的外墻包裝等。EPS制造業價格波動比較大,經營管理難度大。筆者所在EPS企業近幾年經營中,遇到重大的不利事項如下:
1.國內信用證采購苯乙烯,2008年-2011年造成上千萬差價損失。
由于企業資金緊張,買方一般通過國內信用證買方代付業務,在3個月后償付貨款,減少資金占用的壓力,由于近幾年國外苯乙烯進價比同期國內苯乙烯價格普遍高200-500元差價。
2.2008年EPS與苯乙烯庫存量過大,導致上五千萬元的損失。
2008年本單位儲存了8000噸苯乙烯及EPS,10月因國際金融危機突襲,苯乙烯價格從12000元/噸,直接跌到6000元/噸左右,到年末本公司低價銷售,損失高達5000萬元。
3.采用遠期合同鎖定價格法,損失1000萬以上。
原料價格波動而銷售合同又鎖定價格時,公司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如2008年末苯乙烯價格5000元左右,公司簽訂5000噸左右EPS下年3-4月銷售合同,銷售價在6500元/噸,2009年年初3-4月開始苯乙烯開始反彈到7000-8000元/噸,每噸EPS虧損1000-2000元,使公司多虧損1000多萬。
4.業務員銷售中低買高賣公司EPS,從中侵吞了大量差價。
本公司在外地有租賃倉庫,存貨歸業務員管理,業務員對EPS市場行情比較敏感,在EPS銷售價格高的時候私自將其賣出,但錢卻不上繳給公司,當EPS價格回落有一定的差價時,通知公司在此價位賣出,侵吞本應屬于公司的銷售差價。
5.應收帳款管理不善,損失上千萬。
由于EPS銷售的對象大多數是民營小企業甚至是個體戶,賴賬的風險很大,公司早期,業務員為了多提成,置壞帳風險而不顧。特別是邊遠地區,如銷往沈陽地區一客戶的壞帳達200多萬,該客戶打欠條提供的姓名與身份證不符,后來訴訟都難取證。
6.生產結釜事件,損失幾百萬。
所謂生產結釜是生產失敗,生產出來不是EPS顆粒,而結成一個整體。1釜料能生產成約22噸EPS,每噸生產成本在11000元,而結釜料售價5000元/噸,請專業人士清理每個釜的結釜料費用達7-8萬,每結1釜料損失可超過20萬元的損失。
二、 EPS制造業是高風險行業的原因分析
1.EPS原料價格來源分析。
EPS生產成本中苯乙烯占占比85%左右。而苯乙烯生產的原料主要來源于石油裂解,原油從2004年-2008年10月原油30美元上升到147元,2008年12月原油大跌到50美元,原油走勢會大起大落,苯乙烯及EPS也跟著大起大落,近幾年每年苯乙烯價格變動幅度均超過20%。
三、 EPS制造業經營管理策略
下面的幾點既有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有我深入生產經營過程對財務數據的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1.采用靈活的合同。
生產高質量產品的EPS需要適量的國外苯乙烯。國內信用證采購苯乙烯,雖能節約資金占用,不利之外采購價格比國內苯乙烯價格高。適當方法:國外與國內苯乙烯采購比例可采用4:6或3:7比例,以避免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銷售合同也要按照市場的即時浮動價格簽訂,不能留有風險。制造業立足主業,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2.存貨量的控制
企業存貨量如果過大,資金占用成本高,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存貨價格大跌的風險。存貨量如果過小,也可能造成缺貨損失的風險。合理的存貨量往往與每日的生產量相關。根據有歷史經驗值,得出本企業的合理庫存量=7日生產量*267噸/天=1869噸。
3.生產采用日規模經濟法
規模經濟理論1是指在一特定時期內,企業產品絕對量增加時,其單位成本下降。我發現日規模經濟定義如下:對供過于求的企業,銷量是小于企業的產能,從單位生產成本來說:安排全月均衡生產,不如企業每日利用最大產能進行生產。經濟生產天數=預計銷量/每日最大產能,經濟生產天數比全月均衡生產天數費用少,因為生產天數多,會支付加班工資,增加車間電耗、能耗、折舊、修理費等。
本公司日最大產量為333噸,保守日規模經濟產量為266.78噸,本公司在5月份16天生產2606.825噸EPS,每天EPS生產量=2606.825/16=162.93噸,5月份與日規模經濟相關的4項成本水電工資福利為228.09元/噸,比標準成本148.06元/噸高出80.03元/噸,總成本差異=80.03元/噸*2606.825噸=208624.20元,其中工資福利是混合成本,該成本差異不全是浪費,按照日規模經濟5月合理的生產天數=2606.825/266.78=9.77天,超支天數=16-9.77=6.23天,低效率支付加班工資59898.12元是成本浪費,6天生產多開支的伙食費=6*623=3738元,表中機修及折舊費用等混合費用因計算不便,故省略。結論:因沒有發揮日規模經濟生產導致生產成本浪費最低額=125026.85元。
4.其他策略
避免生產事故及開發新品種,可開源節流。發展經銷商為主要的銷售渠道,以避免業務員從中投機倒把。采用款到發貨,以避免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