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關鍵詞:
杭州市由“西湖時代”邁入“錢塘江時代”,為四季青街道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中介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現代商貿業等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街道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但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搶抓國家、省、市、區對現代服務業的戰略規劃和杭州市城市發展重心轉移兩大重要發展機遇,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是當前四季青街道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四季青街道產業發展現狀
1、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形成,但現代服務業比重不高,新興產業亮點不多。2007、2009年、2010年1-9月,街道三上企業增加值中工業、服務業、建筑業比重發生顯著變化,工業由2007年5.57%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2.34%;服務業由2007年的56.87%上升到今年三季度的73.19%;建筑業由2007年37.56%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24.47%,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但是,近幾年房地產業仍然占據服務業的半壁江山,包括現代商貿業、中介服務業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比重不到一半。根據區發改局公布的新興產業名錄庫,目前轄區共有新興產業企業22家,發展亮點不多,其中生物產業6家,文化創意產業3家,新興服務業13家,三大產業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僅2.15億,同比增加5.7%;增加值6659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上增加值
2010年1-9月(萬元,%)
2009年(萬元,%)
2007年(萬元,%)
2、二元中心的產業空間布局逐步形成,但短期內發展不平衡現象難以改變。1-9月,慶春綜合商業區實現營業收入100.44億,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實現營業收入41.06億(其中房地產占70%以上),除房地產外的商貿服務、中介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經常性稅源企業仍然集聚在慶春綜合商業區。2010年是新城真正產生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啟動年,隨著萬象城開業的集聚帶動以及新城樓宇的大批量交付使用,新城的經濟體量將逐步增大,金融服務、高端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將逐步集聚,二元中心的產業空間布局正在形成。但是,受新城開發商總部入駐意向不明確、樓宇出售現象嚴重以及公建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響,短期內以慶春綜合商業區為主的產業布局現狀難以改變。
3、樓宇資源快速集聚,但招商壓力逐步增大。隨著街道逐步由建設期向發展期的轉型,轄區內包括新城的出讓項目和慶春綜合商業區的留用地項目逐步開始交付使用,樓宇資源短期快速集聚。自2009年底迪凱國際交付使用,截止到今年年底,僅新城范圍就有近90萬方的樓宇交付。街道面臨雙重的招商壓力:一是做好“填空題”的壓力。按照有關機構的分析,杭州市每年對樓宇的新增需求僅60萬方,遠遠小于杭州市的樓宇供給量,甚至小于街道的樓宇供給量,要將樓宇填滿勢必面臨其他城區的激烈競爭。二是做好“選擇題”的壓力。存量樓宇需要按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進行業態調整,增量樓宇則面臨招好商以及稅收落地的壓力。我區作為樓宇經濟的后發地區,優質成熟企業不多,要想做好“選擇題”,除了政策扶持培育外,還需要從其他城區引進,而一般優質企業搬遷和稅收落地的難度較大。
二、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宏觀政策的積極影響。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2、地方各級政府的有力推動。浙江省早在2008年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并在今年8月份出臺《關于創建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意見》,公布了首批浙江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名單,街道萬象城名列其中。杭州市實施“服務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專門成立現代服務業領導小組,制定了《現代服務業發展意見》。我區也在2009年制定了《江干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0年-2012年)和《江干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項目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暫行)》,明確了十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街道有慶春綜合商業區和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兩大集聚區,萬象城、東杭大廈、華成大廈等列入首批引導資金項目。
3、長三角區域規劃的正式批準。2010年5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提出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杭州的目標是成為長三角南翼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定位是“四中心一基地”,即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長三角區域規劃給作為杭州“城市新門戶,都市新中心”的我區及四季青街道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必將促進文創、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大提升。
4、杭州市戰略重心的逐步轉移。錢江新城“杭州CBD、天堂新地標、服務業主平臺”的定位,決定了其重點發展的產業是金融、會展、商貿、文化、旅游、中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其重點引進的企業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及其核算中心、研發中心、決策中心、采購中心、分銷中心或區域性總部等。今年10月份杭州市行政審批中心的正式入駐更是向外界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杭州市的戰略重心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中心正在向錢江新城逐步轉移,這對街道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企業的招商引資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
5、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豐富資源。世界經濟發展規律證明,樓宇經濟是現代服務業不可分割的“伴侶”,沒有高度發達的樓宇經濟就沒有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作為杭州市樓宇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街道擁有總面積超過490萬方的樓宇,其中在建樓宇23幢,建筑面積293萬方;即將交付使用樓宇5幢,建筑面積54.7萬方;已投入使用的樓宇19幢,建筑面積143萬方。這些豐富的樓宇資源將成為金融業、現代商貿業、中介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平臺。
三、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其他城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先發優勢。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等作為成熟的中心城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較快也較早,金融服務、文創、信息、現代商貿等產業集聚優勢明顯,搶占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先發優勢,現代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創新、人才、資金等要素集中。
2、高層次現代服務業人才缺乏。現代服務業中的文化創意產業、中介服務業、信息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服務業等都需要高層次的人才來支撐和拓展。由于街道由城郊區向中心城區轉型是個短期的、外力作用的過程,相應的高層次企業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集聚和儲備不夠。
3、管理方式方法有待創新。隨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的發展,要求街道對企業管理服務的水平進一步提升,方式方法進一步創新,服務重心從專業市場、工業企業向樓宇企業、現代服務業企業轉移。同時,在管理服務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現代服務業的研究,特別是對金融產業的研究,在服務金融企業的過程中為其他現代服務業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融資平臺。
四、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根據街道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結合省、市、區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十二五”期間街道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思路是“圍繞兩大集聚區,依托四大載體,發展七大產業”,即:以兩大金融城為依托,發展金融服務業;以城市綜合體為依托,發展現代商貿業和生活服務業;以商務樓宇為依托,發展中介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以公建配套項目為依托,發展會展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形成金融服務業、現代商貿業、中介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業、會展服務業、生活服務業梯度推進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一是以兩大金融城為依托,發展金融服務業。依托杭州市建設兩大金融城的戰略規劃,全力做好金融城的相關工作,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的對接,提前介入進行點對點招商。充分利用眾多省市分行入駐錢江新城的優勢,接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借力長三角金融一體化加速的趨勢,大力發展以保險、證券、期貨、擔保、信托、投資基金、金融租賃、產權交易為主的金融服務業,定期赴上海、寧波等周邊金融服務業發達的城市招引核心金融機構及相關金融衍生產業。做好交通銀行省分行(入駐藍鯨國際大廈)、建行省分行(入駐財富中心)、工行省分行(拍地自建)、農行省分行(入駐萬銀國際)、民生銀行(駐尊寶大廈)、國家開發銀行(入駐中天大廈)、中信銀行、浙商銀行(與工行聯合拍地自建)、新華期貨(與工行聯合拍地自建)、華融租賃(與工行聯合拍地自建)、中國人壽(拍地自建)入駐的相關服務工作,發揮金融服務業對其他現代服務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以城市綜合體為依托,發展現代商貿業和生活服務業。依托華潤萬象城、凱德來福士廣場、高德置地廣場、慶春廣場等大型綜合體,大力發展大型時尚購物中心、特色餐飲美食、休閑文化娛樂等高端現代商貿業和生活服務業,為轄區樓宇提供良好的商務配套服務。對慶春廣場,要提升銀泰百貨、歐亞達家居、居然之家及周邊商業設施服務能級,盡快促使開業項目產生效益,加快天虹百貨和百大置業項目的建設和開工進度,加強項目之間的互動,提升整個商圈的首位度和輻射范圍。對已開業的萬象城要加強稅收管理模式研究,確保稅源應落盡落。對未開業的來福士廣場和高德置地廣場項目,要協助開發商推進項目報批、策劃、宣傳,提前介入招商,加強政策研究,盡量促使商戶注冊法人公司,實現產業業態與稅收的“雙贏”。積極整合社區小型商業資源,引進品牌餐飲、服飾等專業店,發展生活服務業。
三是以商務樓宇為依托,發展中介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要將樓宇資源優勢轉換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改造提升存量特色樓宇,培育發展增量特色樓宇。對三新大廈,要利用君安世紀、騰飛金鷹律師事務所入駐的優勢,利用合同到期機會,“騰樓換企”,吸引更多知名中介服務業企業入駐,強化樓宇中介服務業發展中心的特色;對天星龍創意設計廣場,要依托居然之家和大師網等的品牌優勢,加強資源整合,盤活樓宇資源,吸引更多知名設計師工作室入駐,完善展示、電子商務等公共配套服務,力爭成為我區乃至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主平臺;對廣新商務大廈,要從政策扶持、管理模式等方面加以培育扶持,盡快打造成杭州市乃至全省有影響力的新傳媒產業大廈;對華聯udc時代大廈,要以打造最具國際化的企業總部大樓為目標,政企互動,加強與華聯集團的政策對接和招商合作,共同招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入駐。對其他增量樓宇,重點在于依托已有的特色樓宇和開發商的資源優勢,創新運作模式,注重產業輻射對接和空間點線面結合,引進世界500強浙江總部或職能性總部,國內500強、國內民營企業100強企業區域總部或職能性總部以及其他優質企業總部,構筑總部經濟高地,錯位發展以會計、律師、審計、投資咨詢、評估、經紀、認證、仲裁、資信調查為主的中介服務業,以電子商務、軟件設計、信息增值為主的信息服務業和以設計、動漫游戲、廣告、新傳媒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利用全區和全市“退二進三”、“騰籠換鳥”的機會,并發揮城市新門戶的優勢,對接在杭及蕭紹甬等周邊知名生產企業,吸引相關設計、研發中心入駐,培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四是以公建配套項目為依托,發展會展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利用波浪文化城、國際會議中心、杭州大劇院等大型公建項目的集聚優勢,推動會展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利用市民中心和江干文體中心的優勢,引進與行政審批相關的咨詢、會計、評估、審計機構和教訓培訓、體育、文化機構,發展中介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對接上海的國際會展資源,通過會展協會等渠道,加強與國外、境外駐滬會展公司的業務聯系與合作,吸引優秀會展品牌入駐街道。發揮酒店行業協會的牽頭作用,組織轄區內眾多星級酒店赴上海開展宣傳推介,爭取舉辦更多國際性會議,提升杭州會展品牌的知名度。加強與西博會組委會的對接,力爭承辦西博會相關分會及展覽,形成濃厚的會展氛圍,并帶動相關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