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財務危機是企業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的一種經濟現象,也稱財務困境,是威脅企業持續經營的根本性危機,而其實質是由于企業對財務風險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企業通過判斷分析財務危機的級別,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更好的規避財務風險。 本文通過論述財務危機分析的目的和財務危機分析的內容,進而對定性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與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危機;目的;內容;方法
財務危機又稱財務困境,顧名思義,是指企業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的一種經濟現象。財務危機是財務風險的一種極端表現,其實質是由于企業對財務風險失去控制而造成的,會對正常的財務管理活動乃至整個企業的正常運作產生負面影響。而由于資金管理技術性失敗而引發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可以釆取一定措施加以補救,這樣的困難通常是暫時的和比較次要的,可以通過協商,延長償債期限,或通過資產抵押借新債還舊債等方式來緩解財務危機。在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同時,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也在不斷提高。有效地發現財務危機并對其進行規避,是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都極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
一、財務危機分析的目的
財務危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財務預警,為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服務,幫助有關各方做出正確的財務、經營決策,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1、為企業預警,使企業及時應對財務危機、避免破產。財務危機分析人員通過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可以為企業進行財務預警,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及時找出財務危機的成因,并提出恰當的財務危機應對策略, 使企業及時走出財務危機,避免破產、倒閉。
2、為投資人和債權人預警,使其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財務危機分析人員通過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可以為企業的投資人和債權人進行財務預警,幫助投資人做出投資、再投資和終止投資的決策,幫助債權人做出是否進行債務重組以及如何進行債務重組等信貸決策,以減少投資人和債權人可能遭受的投資風險。
3、為政府機構服務,使其做出合理的優化資源配置的決策。財務危機分析人員通過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可以為政府部門進行財務預警,幫助政府部門進行資源的配置、再配置和優化,同時妥善安排破產企業的人員,以減少破產成本和社會不穩定因素。
4、為企業客戶預警,使其做出恰當的購買和銷售決策。財務危機分析人員通過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可以為企業的供貨商和采購商進行財務預警,幫助供貨商做出正確的信用政策,幫助釆購商制定正確的釆購策略,以減少企業客戶可能遭受的連帶財務危機。
二、財務危機分析的內容
根據2007年頒布的《財務通則》, 可將財務危機分析的內容概括如下:
1、發現財務危機的征兆,建立財務預警機制。財務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企業的財務結構是否惡化、財務經營信譽是否降低、自有資金是否充足、經營主業是否明確、經營效益是否明顯下降等征兆來識別財務危機,同時通過建立單變量和多變量財務預警模型來判斷財務危機的存在及其嚴重程度。
2、發現財務危機的內外部誘因,提出財務危機的應對措施。財務管理人員在識別財務危機之后,應進一步分析企業財務危機的內外部誘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財務危機的應對措施。財務危機的內部誘因可能包括負債過度、資產周轉緩慢、擴張速度過快等。外部誘因可能包括經濟不景氣、行業惡性競爭、關聯方倒閉、對外提供信用擔保等。財務危機的應對措施可能包括拓展融資渠道、處置閑置資產、盤活存量資產、保持合理的現金流量、建立財務監控體系等。
三、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與方法
企業財務預警是財務危機的預測與警報,是以企業財務信息為基礎,利用企業財務報表、經營計劃等資料,通過選擇和觀察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借助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分析方法,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報警,并及時向企業管理者、債權人、所有者及潛在投資者等諸多利益相關者發出警示。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可以分成定性和定量預警兩大類,定性預警得出的結果是一種判斷,定量預警得出的結果可以測出財務危機的警度數值。本文主要對定性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與方法進行探討。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下面幾種:
1、標準化調查法。標準化調查法是指通過風險管理部門、研究機構和專業人員,就企業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詳細調查與分析,通過企業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形成對警情的預測,形成報告文件供企業經營管理者使用的方法,標準化調查法又稱風險分析調查法。標準化調查法是一種常用的識別風險的方法。標準化調查法通過直接觀察風險管理單位的設備、設施和操作等,可以了解風險管理單位的活動和行為方式,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標準化調查法簡單易懂、操作性強、對所有企業普遍適用。其缺點是:標準化調查法耗費的時間較多,成本較高。無針對表內問題的解釋;缺少對表外信息的判斷。
2、“四階段癥狀”分析法。此方法把財務危機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財務危機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實現期,具體如下:
財務危機潛伏期:盲目擴張;企業資產流動性差,資源分配不當;無效市場營銷,銷售額上升,利潤下降;財務經營信譽持續降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資本結構不合理,疏于風險管理;無視環境的重大變化。
財務危機發作期:過分依賴外部資金,利息負擔重;自有資本不足;利息負擔過重、缺乏會計的預警作用;債務拖延償付。
財務危機惡化期:資金周轉困難,債務到期違約不支付;經營者無心經營業務,專心于財務周轉。
財務危機實現期:資不抵債,喪失償付能力;宣布倒閉。
根據上述,每個階段都有反映危機輕重程度的典型癥狀。企業如有相應癥狀出現, 一定要盡快弄清病因,判定公司財務危機的程度,如果財務運營情況不佳,出現資不抵債等財務危機時要對癥下藥,使企業盡快擺脫財務困境。這種方法使用簡單、易于實施,缺點是在實際中很難將這四個階段作截然的劃分。
3、“三個月資金周轉表”分析法。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判斷是通過結轉額占收入的比例和企業三個月資金周轉表而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該方法認為資金周轉率是判斷企業運營能力的重要標準,而企業是處于一個時刻變化的經營環境當中的。從短期來看,若企業不能制定出三個月資金周轉表,則說明企業發生了財務危機,財務狀況已經惡化;若能制定出資金周轉表,而且轉入下個月的結轉額超過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應付票據總支付額占銷售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制造業〉或百分之六十以下(批發商)。否則的話企業將發生財務危機。該方法的實質是企業為抵御財務出現困難時的危機而在多變的理財環境中保持一定的現金流量和資產的流動性。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懂、實施方便,但是目前來說判斷標準不夠科學,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4、流程圖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對識別公司生產經營和財務活動的關鍵點特別有用,它是一種企業動態的識別其生產和財務的關鍵點以防范風險的分析方法。一些關鍵點必然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流程中,如果關鍵點出現堵塞和發生損失,那么企業全部經營活動將會導致終止。對企業潛在風險進行判斷和分析,畫出企業流程圖并找到關鍵點,并釆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這種方法對識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關鍵點特別有用,而且流程圖分析法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實施方便。但流程圖法作為一種防范手段, 有其固有的局限性,應與識別損失的其他方法同時使用。但繪圖人員須有較高的水平,且對企業情況有較深的了解。
5、管理評分法。管理評分法是由美國學者約翰·阿吉蒂最先使用的,這種方法又稱人記分法。他根據可能導致破產的企業缺陷和企業的管理特性,對這些缺點、錯誤進行對比打分,并對破產過程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處理,以總分數的高低來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這種管理評分法試圖把定性分析判斷定量化,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細致的調查,才能對企業的管理進行客觀的評價。這種方法簡單易懂,行之有效,但其效果需要評分者對企業及管理者相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