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是中國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最為迅速的區域。金融發展對該區域的技術進步起著什么作用呢?以中國東部各省1979—2007年數據為樣本,建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該地區的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
關鍵詞:金融發展;技術進步;動態面板數據模型
在影響技術進步的諸多因素中,金融發展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焦點。近年來,更多的理論研究表明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確實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以下機制來實現:金融發展豐富了金融產品,從而能更有效地動員儲蓄來為企業提供研發資金;金融發展提高了信息收集和處理效率,有助于資金流向最有前途的技術創新項目;金融發展有利于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進行跨期風險的分散,從而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率;金融發展降低了對進行創新活動的企業的監督成本,緩解了技術創新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推動了技術進步。本文根據中國東部金融發展與技術進步的特點,通過建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分析我國東部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的動態效應。
一、模型的構建
1、變量與數據
本文采用以DEA—Malmquist指數法計算的中國東部各省每年技術進步指數作為被解釋變量。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11個省市。對于解釋變量,本文選取中國東部各省的貸款余額與名義GDP的比值作為一個解釋變量。此外,考慮到前期技術進步指數對當期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我們將各省每年技術進步指數的滯后一期值設為另一個解釋變量。
2、模型的設定
動態面板數據模型適用于揭示不同橫截面單元(不同區域)的異質性和動態效應。因此,考慮到前期技術進步對當期技術進步的影響,本文建立以下動態面板數據模型來研究金融發展對我國東部技術進步的影響。
(1)
在模型(3)中:=1,2,3,… N,分別代表東部不同的省、直轄市,=1,2,3,…T,代表所考察的各個年度;為隨機擾動項,所度量的是各個橫截面單元即不同省的個體差異,假定、、E(vit uj) =0,對于所有的i, t, j。是各省在各個年度的技術進步指數,為的滯后一期值,表示各省在各個年度的貸款余額與名義GDP之比。度量了前期技術進步指數對當期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度量了貸款余額與名義GDP之比對當期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如果我們對于模型(1)估計得到的系數為正數,則表明金融發展有助于我國東部的技術進步。
二、模型的估計方法
對于動態面板模型(1),為了便于表述,用代替,代替,并且假定嚴格外生,即,t,s=1,2,…,T,但是,與是相關的。于是,模型可表示為:
(2)
對于以上動態面板模型的估計,我們采用Arellano 和 Bond (1991), Arellano 和 Bond (1995), Blundell 和 Bond (1998)提出的廣義矩(GMM)估計方法,其基本思想如下。
首先對模型(2)進行差分以消除個體效應,得到:
(3)
把這些差分模型堆砌起來得到:
(4)
對于模型(3),其工具變量矩陣為:
因此,模型(4)的工具變量矩陣就是。于是,矩條件為:,i=1,2,…N。
把差分后的模型(4)兩邊都左乘,我們可以得到:
(5)
現在,為得到GMM估計量,第一步是得到的一致估計。這可以通過方程: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計來獲得。根據,我們就得到GMM估計的最優權重矩陣的一致估計。
第二步,把帶入Arellano and Bond的two-step的GMM估計量的公式中,得到一致估計量:
三、模型的估計結果與結論
我們應用GMM估計動態面板模型(1),結果如下(括號內為系數估計量的t檢驗統計量)。
從估計結果可見,東部地區上一年度技術進步指數對當年技術進步指數的影響的估計系數約為0.646,且是顯著的。表明前期技術進步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對當期技術進步指數增長的作用約為0.646個單位。
貸款余額與名義GDP之比對當前技術進步的影響的估計系數約為0.064,同樣也是顯著的。說明貸款余額與名義GDP之比每增加1個單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促進當期GDP增加約0.064個單位。由此可見,中國東部的金融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研發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技術創新企業的融資約束,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技術進步。
四、政策建議
技術進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因素,而理論與實證研究都表明金融發展對技術進步有顯著的正面促進效應,所以,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主要包括:(1)加快金融交易的市場化進程。減少政府對金融市場的過度干預,讓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自主安排資金的投放,為那些具有效率的研發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推動利率等價格指標的市場化改革,使其更加富有彈性,能夠真實反映金融市場的實際資金供求狀況,從而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2)建立金融系統的合理競爭機制。要打破壟斷,放寬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允許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股權多元化,以建成多樣化、競爭性、高效率的金融機構體系。
另一方面,應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增加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中最具有創新活力的群體,但其發展卻往往受制于融資難的瓶頸。因此,我們要著力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拓寬其融資渠道:(1)逐步完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加快構建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與中小企業特點相適應的信貸管理制度。(2)堅持傳統信貸與金融創新并重。建立中小企業信貸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支持金融機構運用知識產權質押信貸、供應鏈金融、集合貸款信托、集合票據等金融創新品種。通過不斷探索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和開發新的金融產品,來滿足中小企業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