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研究現狀的判斷評價是理論發展與學術創新的基礎和起點,目前,我國企業預算管理實踐已廣泛展開,預算管理研究也已成為管理及會計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而對研究的發展狀況尚無系統的分析與明確的評價,基于此,本文擬以1999年~2009年我國財會主流刊物上發表的預算管理研究文獻為樣本,統計分析了我國預算管理研究數量趨勢、研究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預算管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研究樣本設計
(一)樣本來源為了使樣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文選擇財務會計類核心期刊《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財會通訊》為樣本的采集點,這些刊物具有較高的理論性和權威性。樣本的區間為:1999年~2009年,因為在1999年之前,關于預算管理的研究很少。
(二)樣本篩選1999年~2009年,以三種期刊上發表的題目含“預算”的關于企業預算管理方面的論文,不含綜述,剔除關于政府預算、事業單位(高校等)預算的論文,其余皆選入樣本庫。
二、預算管理研究狀況
(一)研究文獻數量統計與分析 經統計,1999年~2009年,三種刊物上符合條件的研究文獻共181篇,分別是《會計研究》16篇,《財務與會計》51篇,《財會通訊》114篇。圖1為1999年~2009年我國預算管理研究文獻各年分布圖(縱軸單位:篇)。
預算管理從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后,受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并未得到行之有效的發展。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預算管理實踐和學術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到1999年相關研究仍相當少,(如圖1),從2001年起,數量迅速增加,之后一直呈上升的趨勢。掀起第一波熱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企業對預算管理這一科學管理工具的客觀需求所致。我國已有一些企業實行預算管理,如上海寶鋼集團、邯鋼集團等,還有許多企業打算實施預算管理。另一方面,與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和推廣密切相關。從2000年起國家相關部門先后頒發了一系列關于企業預算管理的文件。大量的研究力量開始傾注到預算管理研究中,但仍很多問題有待研究與探討,預計研究熱潮還會持續較長時間。
(二)研究內容與視角統計及分析從論文的題目、關鍵詞、標題之中大體可以了解其主要視角、研究點、主要內容和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題目、關鍵詞及標題分析判斷文獻的主要內容與研究視角并進行相應分類,一些較難準確歸類的,按其側重點進行歸類。經分析歸納,我國預算管理研究內容視角具體分類見表1。表1中八個方面內容與視角,具體分布情況見表2。
(1)對預算體系、預算控制、預算模式的研究是我國預算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分別占了15%、12%、11%。可見,我國注重預算管理本身的研究,試圖為企業科學構建、利用預算管理提供理論指導。王斌、李蘋莉(2001),于增彪、梁文濤(2002),湯谷良、杜菲(2004),謝冊(2007)等對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預算環節或體系進行了專門研究。以湯谷良、孫亮(2000)、李翔、曾穎(2001),殷建紅、張瑞君(2005),譚文浩(2009)為代表的許多文獻從控制角度對預算財務控制、預算內部控制、預算環節控制以及ERP下的預算控制系統進行了研究,且多與案例結合。王斌(1999),阮銀蘭(2001),萬斌、竺素娥(2002),毛家保(2003),劉永明(2008)等研究了包括預算模式種類、資本預算、動態彈性預算模式在內的預算模式問題。(2)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其他,即預算管理一般研究,見表2。這類文獻在預算管理的理解、應用和推廣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每年都有許多,尤其是在1999年~2004年研究起步階段。主要是對預算管理定位、職能作用認識的探討,以及預算管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建議,一般以“認識”、“誤區”、“注意事項”、“建議”為題,篇幅較短,泛泛而談,多為規范性研究,也有部分結合案例進行研究。(3)國外學者針對變化的經營環境下傳統預算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預算改進研究,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研究數量不多,多是對國外研究成果與發展的介紹與簡單探討,還有待豐富。潘飛、郭秀娟(2004),馮巧根(2005)首先分別對作業基礎預算與超越預算進行了研究,隨后研究陸續增加,如程文莉(2004),徐艷芳(2006),張鳴、賈莉莉(2007),顧宇娟(2009)。(4)以經濟學、管理學理論為基礎的研究并不是我國預算管理研究的主要方面。研究主要從契約觀、博弈論、行為視角、組織視角、公司治理視角研究預算管理及其相關問題(預算松弛等)。如萬良勇(2002),林峰國(2004),李志斌(2006),程新生、李春薺等(2008),高嚴(2009)等以理論為基礎多角度展開研究,使研究可以站在較高的層次,更具理論深度。(5)集團公司預算管理研究雖然數量不算多,但的確是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壯大,我國形成了一大批集團公司,預算管理在集團管理中的重要性引發了相關理論的探索研究。研究集中在集團預算模式及預算體系框架的選擇與構建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于增彪、袁光華(2004)結合我國實踐改進了卡普蘭預算模式,構造了我國集團公司預算管理系統的框架。 (6)預算管理現狀判斷包括實施狀況的調查分析和研究狀況的分析,研究結果為后來相當多的預算研究所引用,可見,這方面研究十分有價值,但目前卻比較稀少。 預算管理實施狀況調查研究共3篇, 分別是南京大學會計系課題組(2001)對全國范圍企業、 韋德洪(2004)對廣西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分析, 以及胡俊南、徐曉陽(2007)對江西省大中型企業預算管理問題的分析。 李志斌(2006), 馬德林(2007)分析了2000年~2005年預算管理研究的狀況。
(三)研究方法應用狀況統計分析 我國預算管理研究采用規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數量方法及實驗方法。數量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統計樣本中規范研究147篇,案例研究26篇,數量方法研究6篇,實驗研究2篇,具體結構見圖2。顯然,我國預算管理研究80%以上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可以說,規范研究方法是我國預算管理研究的主流方法,廣泛運用于預算理論問題的探討,包括預算的認識、預算體系的構建以及預算存在問題的討論、完善建議等。實證研究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案例研究方法,占了14%。研究結合案例對預算管理理論與實務包括預算的操作流程、預算模式構建、預算控制系統等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的案例多為規模較大的制造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電力、汽車、石化等。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的數量方法研究中運用很少,共有6篇,僅占3%,其中3篇為問卷調查,3篇數量為統計分析,主要用于對我國預算管理實施現狀和理論研究狀況做出描述和判斷。值得關注的是,鄧傳洲、劉俊勇、趙春光(2008)基于問卷調查,運用結構方程研究了預算考核執行、預算氛圍和預算副作用之間的關系,作者利用問卷調查這種國外常用的實證研究方法,使其研究更具深度,獨具理論價值,尤其值得其他學者借鑒。實驗法亦屬于實證研究方法的一種,是在一個模擬的環境中通過觀察受試者(目前多以大學生和培訓管理人員為主)的行為來檢驗假設的方法,也是國外預算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運用此方法的文獻共2篇,分別是程新生、李春薺等(2008)進行的參與式預算行為實驗研究,鄭石橋、王建軍(2008)用實驗方法研究在預算參與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和報酬方案對預算松弛的影響。與其他研究相比,利用不一樣的方法為預算管理研究得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對我國預算管理研究可謂有開創性意義。
四、預算管理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一)預算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預算管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處于初級階段,與西方預算研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1)研究主題脫離實踐,主觀色彩濃重。我國預算管理內容和視角較多,但研究主題多不是來源于實踐,而是學者自己的主觀想象,很多論題并非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或需要研究解決的,導致研究缺乏實踐基礎,現實指導意義也有限,這一點李志斌(2006)曾提出過。西方預算管理研究大多都有其現實背景,主題基本來源于實踐,且富有深度。比如Low&Shaw(1968)提出預算松弛,就是經過兩年多調查了某零售企業預算過程后發現的。Schiff&Lewin(1968)對預算松弛的研究也是基于對3家處于不同經濟環境下的制造業公司的調查。(2)注重預算制度本身的研究,缺乏理論基礎。預算模式、預算控制、預算體系以及預算一般性研究與集團預算研究,這些針對預算管理制度本身的研究占了全部預算研究的70%以上,而以理論為基礎的預算研究卻不多(見表2)。可見,我國預算管理研究缺乏與其他理論的聯系,具有孤立性,易陷入就預算管理本身論預算管理的窘境(高嚴,2009)。相比之下,國外的預算管理研究大多以經濟學、管理學理論為基礎,在不同階段都受到了理論的影響,經歷了科學管理理論影響階段、行為科學理論和權變理論影響階段、經濟學代理理論影響階段以及戰略思想和社會心理學為基礎的發展階段。這種研究具有系統性,能夠站在較高層次,自然也就更具理論深度。(3)預算前沿研究不足。對學術前沿問題的研究狀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術研究的發展水平(如表2),預算改進等前沿問題的研究在我國預算研究中占比不大,并且仍處于較初級的研究階段,很多研究僅在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介紹引入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探討。說明我國對預算前沿問題,尤其是預算研究發展動態關注和研究不足。這與我國預算管理的實施與理論研究尚不成熟有很大關系,這些客觀條件是限制預算前沿問題研究的一大原因。(4)研究方法特征明顯,研究方法單一。多數為規范性研究,實證研究占比很小。實證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案例研究方法,但案例研究由于案例數量與條件的限制,可能存在外部有效性的問題。運用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方法的研究文獻極少,且運用問卷調查法的研究僅是為了了解現狀描述性統計進行的調查,并非多元統計分析收集數據的調查(高嚴,2009)。相反,在國外,問卷調查方法是被廣泛地運用于預算管理研究中,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多元統計分析。實驗方法也是常用的實證研究方法,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Young(1985),Waller(1988)對預算松弛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可見,我國預算管理研究較少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且不能運用其進行深入研究,尚稱不上真正的實證研究。
(二)預算管理研究完善建議針對我國預算管理研究的特征與存在的不足,為提高我國預算管理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未來預算管理研究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手:(1)結合實踐選擇研究主題,以理論為基礎進行研究。在研究主題的選擇上應該聯系預算管理實踐,必要時進行深入實踐調查,這樣才能理論聯系實際,增加研究的現實指導價值,形成一套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預算理論體系,而這也正是我國現在所缺乏的。在研究理論基礎方面,應該多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理論,避免就預算論預算的問題。也可以適當借鑒國外的研究經驗,國外的預算管理研究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權變理論、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控制理論、博弈理論、行為理論、心理學理論等。(2)注重預算前沿研究。對預算改進等前沿問題研究不僅具有理論意義,對我國預算實務運用新的預算理論進行發展改進也有重要意義。將來預算研究應該更多地關注預算前沿問題,把握預算研究發展動態,并且在對國外前沿問題研究了解與介紹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實踐,進一步對預算管理新發展包括超越預算、戰略預算、作業預算、價值預算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3)研究方法多樣化。規范研究有其優越性,也具有局限性。實證研究方法從20世紀70年代起,被廣泛運用于國外的預算管理研究,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已被證明。我國預算管理研究方法應該多樣化發展,更多地運用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及實驗法這類實證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我國運用問卷調查法不能只停留在描述性統計調查層面,而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元統計分析收集數據的調查。同時,問卷調查法有操作難度較高、問卷回收率低、研究周期長、調查單位不配合等問題,需要調查者加以注意。最后,在借鑒國外研究方法時,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背景和運用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切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