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 微利 小微企業融資
“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一方面“三農”和小微企業對資金的急迫渴求,另一方面,銀行出于風險等考慮,不敢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由此造成了普遍性的“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本文試從銀行主動服務,踐行普惠金融、微利金融理念這個方面,來討論破解“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微小企業在經營融資方面,表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與銀行貸款流程不匹配,增加了融資難。小微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特點:短、頻、快、小。即使能從銀行取得貸款,貸款審批程序煩瑣,資金到位,已經錯失商機,失去短期借款的作用。而銀行追求較為長期的低風險的穩定收益,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大、資金需求量小、頻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銀行貸款的管理成本和風險,影響銀行貸款的積極性。此外,農戶居住分散,金融機構融資服務成本高,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程度低,對銀行風險管控能力要求很高。
二是抵押物不足。微小企業普遍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一些地方存在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由于擔保公司在自負盈虧的經營情況下往往提高擔保條件,或者通過繁雜的擔保手續,高昂的擔保費用,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影響了融資效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產權等還不能作為有效抵押物,大大制約了“三農”和小微企業獲得銀行信貸的能力。
三是貸款金額小、銀行不愿辦理。許多微小企業只需要幾萬到幾十萬元,而許多銀行不辦理一百萬元以下貸款,有的銀行甚至不辦理三百萬元以下貸款。辦理一筆貸款,金額大和金額小的貸款,對銀行來說,所花費的成本基本是一樣的,因此,很多銀行出于成本和風險控制的考慮,不接受小額貸款申請,而偏好于對大中型企業的金額較大的貸款。
四是小微企業經營與財務管理不規范,經營風險極大,失敗率較高。絕大部分的小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對部分中小企業集中地區的調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在3B或3B以下。
小微企業中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用人機制上,很多中小企業具有明顯的家庭特色,用人唯親,家庭成員占據企業的重要的管理崗位,這種管理模式很難吸納優秀的管理、技術人才,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經營隨意,經濟效益波動劇烈,失敗率極高。許多小微企業主金融財務知識缺乏,信用觀念缺失,沒有貸過款,對銀行金融知識缺乏,許多人因信用卡逾期嚴重被列入禁止類客戶,在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時,只要能借到錢,不考慮籌資成本的高低,有的甚至向民間高利借貸,籌資風險極大,大大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五是農村金融基礎薄弱。我國商業銀行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區,對廣大的農村地區,銀行網點非常少,縣以下地區基本沒有,農村地區金融基礎十分薄弱,造成了廣大農村地區的鄉鎮企業、微小企業的融資難。許多銀行的貸款審批權限集中上收,基層支行沒有貸款放貸權限,也增加了小微企業融資難。
二、“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若干對策
針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決。
一是國家要制定財政稅收等各種宏觀政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和城鄉結合地區,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政策方面,設立“三農”和小微企業擔保基金,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設立小微企業成長扶持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給予部分或全部的利息免除,扶持小微企業成長。在稅收政策方面,對小微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同時,對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和三農貸款,給予稅收優惠。在銀行監管方面,對許可證審批等事項,對金融機構深入農村和城郊地區設立機構給予便利,鼓勵金融機構完善在農村和郊區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金融機構要有微利金融、普惠金融的服務意識。金融機構不僅僅是企業,也是社會公眾組織,對整個社會的金融均衡協調發展,承擔著重要責任。金融機構不能完全按照追求利潤的做法來經營發展,要樹立微利金融意識和普惠金融意識。有些許微利能夠生存經營下去,就應該堅持下去,在農村和城郊結合地區,金融機構雖然只取得了微利,卻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可以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了較大甚至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郵儲銀行踐行普惠微利金融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實踐效果
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在農村市場發展戰略上,確定了“小貸領航”的策略,以“小額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為龍頭,以基礎金融服務體系和城鄉結算網絡建設為兩翼,走出了一條“大銀行聚焦小貸款”的特色發展道路。截止2012年2月29日,廣東省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9.88萬筆,金額213.96億元,筆均7.16萬元;其中2011年累計發放27.67萬筆,金額196.98億元;貸款結余10.83萬筆,金額61.40億元,已經為超過16萬戶個體工商戶、微小企業主以及農戶提供了融資服務。
本著“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企業文化,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在成立以來,面向廣東農村地區開展了小額貸款業務,并將其定位為長期核心戰略性業務。讓小額信貸機構“下沉”農村,在廣大農村地區設立“三農”服務站,撒下“天羅地網”,像毛細血管一樣滲入農村;站內可辦理存取款、受理小額貸款申請、代發新農保、新農合等涉農資金,極大地彌補了農村金融服務空白區,讓農村居民不出家門就可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便利的金融服務。
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廣東26個空白鄉鎮中,解決了40%的空白鄉鎮金融服務問題;此外,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也積極嘗試通過自主研發的電話POS等電子設備,解決農村小額取款問題。在“十二五”規劃中,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將繼續加大鄉鎮網點建設工作,計劃3年內新增500個以上網點,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面,進一步凸現郵儲銀行網點覆蓋城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