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會計學原理是會計學科體系的入門課程,它不僅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同時強調具體操作技能。因此,對會計學原理實驗體系的研究有必要上升到一個較高的理性層面,構建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由淺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學的實驗體系。本文就其必要性、構想及注意事項談些設計要點。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會計人才是會計教學的目標。要使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應變能力、操作能力及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就必須加強會計實驗教學。而會計學原理是會計學科體系的入門課程,加強會計實驗教學必須從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開始。
一、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的必要性
(一)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會計學原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如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一知半解,而將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同步進行,形象而生動,就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加深知識的理解。
(二)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果說一般的會計理論教學是被動教學,是使學生被動式的學習,那么,會計實驗教學則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是使學生主動式的學習。通過對實驗的認真思考、分析、討論、體會、歸納、綜合,鼓勵學生突破實驗教材中固定的模式,改進那些操作不完善的實驗項目和方法,大膽嘗試探索新方法,從而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積極性并從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
21世紀突出“應用”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實驗教學融合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一個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培養出具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應用型會計人才,以滿足社會需要以及學生自身就業的需要。
(四)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增強團隊合作觀念與交往協調能力
一般的會計理論教學,都是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單獨消化,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單線型行為。而會計實驗打破了這種模式,在會計實驗中每位學生有各自的崗位分工。會計實驗中的人員關系就由單線型轉換為復合雙向型的關系了,即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就產生了復合雙向型的協作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結精神,也有利于老師與學生相互交流。
(五)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市場經濟即誠信經濟”。然而一段時期以來,會計信息失真普遍。公眾對中國會計教育能否培養出誠信合格人才已產生信任危機。會計教育必須改變以往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做法,會計學原理作為會計學的啟蒙課程,首先應貫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能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方法,還能加強他們的道德修養、科學素質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促使他們樹立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今后樹立良好的執業信譽打下基礎。
二、會計學原理實驗體系的構想
會計學原理實驗是會計專業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它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必須構建完善的會計學原理實驗體系,以培養合格的會計人才。
會計學原理實驗體系的設計,首先在于確定目標,即順應知識經濟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要求,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合格會計人才。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會計學原理實驗體系應從五個層面進行設計,即:專業感性實驗,實驗準備,單項實驗,綜合實驗,實驗討論。各層面及相互關系如下圖所示:
(一)專業感性實驗
專業感性實驗是讓學生看到真實的會計工作環境、工作程序以及工作內容,了解會計崗位之間牽制、監督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的會計專業有一個感性認識。可以組織學生到指定單位(如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企業)的財務部門進行現場參觀、交流、請教性學習,以觀摩為主,滿足學生好奇心,增強感性認識,使校內學習過程中一些疑慮得到消除;可以組織學生去人才交流市場了解會計職業的市場需求情況,使學生明確實驗教學的意義,了解實踐能力與就業的關系以及實驗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關系,讓學生提前體驗就業的緊迫感,從而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請當地知名注冊會計師暢談其從業經歷和成就,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
(二)實驗準備
實驗準備是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以保證實驗按預期目標順利完成。首先要求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復習鞏固;其次要求學生熟悉實驗相關資料;最后要求學生查閱實驗擴展資料,進行實驗前的認真思考。
(三)單項實驗
單項實驗是針對會計學原理的每一個重要知識點分別設計若干實驗項目。包括書寫技能實驗,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實驗,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和傳遞實驗,會計賬簿開設和登記實驗,結賬與結賬實驗,錯賬更正實驗,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實驗。單項實驗應穿插在理論課程相關章節結束時當即進行。
(四)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是以某一模擬單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為12月份)完整的會計資料為基礎,按照實驗的總體要求,根據不同的賬務處理程序從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直到完成實驗報告。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整個會計工作流程,通過綜合、全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驗討論
實驗結束后,組織學生對實驗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總結討論,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實驗操作的掌握,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新方法,改進那些操作不完善的實驗項目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技能。
三、實施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在實施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中,應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認為實驗教學是萬能的,可以取代課堂教學;二是將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各自獨立,分別進行。實際上,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課堂教學具有傳授知識系統性、嚴謹性的優點,有助于學生打下深厚的理論功底,然而它又容易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及求異思維的培養,可能制約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潛力的發揮,而實驗教學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只有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融為一體,才能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作用,才能培養適應時發表展的會計人才。
(二)應采用現代化的手段,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手段上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錄像、實物投影、VCD等多媒體技術手段,不僅增加了會計實驗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立體感等感性認識,還加大了會計實驗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會計實驗的效率。
(三)建立規范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
規范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需要建立相應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它包括:會計學原理實驗教學計劃;會計學原理實驗教材;會計學原理實驗操作制度;會計學原理實驗考核制度;會計學原理實驗人員考核、職稱晉升和獎勵制度等。
(四)加強會計學原理實驗教材建設
應根據最新會計制度和新稅制的要求,模擬工業企業的業務,難度適中的設計會計本、專科需要的教材。同時,還應加強教輔資料建設,有計劃地組織教學參考書、習題集和案例集等配套教材的編寫工作,提高教材配套率。
(五)注意實驗方式的選擇
根據實驗的具體要求,在實驗過程中采用個人操作和分組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個人操作方式就是由每個學生獨立地進行某個會計實驗操作,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在單項實驗中適宜采用該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會計基本知識的掌握。分組操作方式是模擬企業財務科的形式,按照會計工作組織的內部分工,以實驗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根據分工每人進行局部的實驗,然后進行崗位輪換,直至每人輪換一遍完畢,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體會不同會計崗位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適宜于綜合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鄭 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