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 養老保險 管理制度
養老保險是人口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標志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其實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如何,往往都取決于養老保險。我國還在發展階段,處在經濟轉型時期,面對著現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一定要有所創新地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這直接關系著我國經濟的日后發展。
一、企業養老保險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
企業養老保險政策宣傳的影響小、力度小,使很多人對黨和政府養老保險的重要意義、保險政策了解不多,從而也就影響了養老保險擴大工作的進行。而且有一部分非公有制的企業法人代表,認為養老保險加大了企業的費用,但是卻沒有意識到養老保險能吸引人才的加入、穩定員工,促進企業的發展。還有一些企業員工只看見了眼前利益,不參加養老保險,這使養老保險擴大工作很難進一步發展。
(二)退休人員過多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企業退休人員也不斷增加,這使養老保險的資金缺口日益增大,導致了養老基金供需失調。有些企業改制或是破產,導致中斷養老保險的員工越來越多,這對養老保險的基金支撐力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由于保險費用征繳困難,保險費用越欠越多,大大地阻礙了養老保險費用征繳工作。而且由于征繳問題的產生,也制約了其改革發展。
(三)相關法律法制不健全
我國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已實行多年,而現在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此條例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現在養老保險市場的需要,而且與養老保險相關的行政部門因為一些原因,出現了執法不嚴或是有法不依等現象,也影響了我國企業養老保險管理制度的發展。
(四)基金收支不平衡
我國是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人也在逐漸減少,但養老保險資金卻在不斷支出。而且有些企業繳費時間不及時,影響了養老保險資金的正常運轉,導致了企業養老保險管理體系的基金收支不平衡。
(五)養老保險經費
由于現在養老保險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對經辦機構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多。現在的經辦機構設施差、經費少、服務體制不健全,導致了服務大廳簡陋、辦公場所狹小等問題。而且經辦機構缺乏計算機、會計、審計等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達到國家的標準,還有一部分的工作人員面對一些新問題或是新情況,都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缺乏創新性的精神。
(六)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狹窄
城鎮養老保險主要覆蓋的是企業員工,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這樣的話,也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退休制度。養老保險代替率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左右,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代替率則是100%,兩者的退休金額相差一半左右,這樣也就使我國人民退休金差距相差過大,造成一部分人的不滿情緒,同時也阻礙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正常流動。兩種退休制度同時存在,讓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同時也給中央財政帶來了壓力。
二、對構建創新性企業養老保險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實行擴面工作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內在的要求,其根本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所以就要求用勞動作為收入的人群,都要加入到社會保險的保障范疇內,以此來實現我國公民的平等。對此,就要擴大養老保險的范圍,這是提升基金支撐力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是如果只是提高養老保險費用,那么企業的負擔也會增加,所以擴大保險的覆蓋范圍,才是增加基金的有效途徑,而且養老保險擴面工作也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隨著國有企業試點改革,人員的大幅度消減,直接致使企業參與養老保險人數大幅下降。根據有關統計,只是在2003-2005年,我國的失業人數就達到了58萬人,而參保人數也減少了130萬人之多。我們可以算一下,如果每年以12萬待退休人員增加,那么企業的支出增加和當期繳費減少將會產生多大的矛盾,這樣的情況也一定會造成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不斷擴大。所以擴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我國社會保險業的日后發展情況。
擴面工作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私營企業,一個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我國經濟體制的確立,使得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已經替代了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模式,而獨資、私營、合作等一些經濟體制也成了我國經濟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參保的對象并沒有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改變,也沒有隨之調整。現在企業從業人員和參保人員出現了人數不匹配的問題,而且一些非公有制的企業參保率也較低,所以要把擴面的重點放在非公有制企業上,特別是私營企業。近些年我國的事業單位、機關單位改革力度不斷增大,使得很多事業單位財政撥款被剝離,同時也有很多單位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參加保險,所以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也要加入在擴面工作的重點范圍內。
(二)強化經辦管理的工作
1、努力提高聯網數據應用的效率。大力推進養老保險聯網數據的上報工作,加強養老保險的統計工作。要規范對統計數據提取的流程,以此來提高數據統計工作的質量,要保證統計表格數據和數據庫的數據一致。還要加快數據的整理工作,全面啟動數據分析應用工作,提高工作力度,保證數據的質量與效率。2、開展宣傳和調研工作。結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和養老保險經辦管理的現實,大力開展經辦管理體制研究,同時還要對養老保險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全面宣傳養老保險的征繳、待遇計發、參保及省級統籌有關的政策內容。
(三)實行社會化管理
養老金的基本發放形式是在國有的商業銀行或是郵政局,為離退休人員統一建立一個基本養老金賬戶,并且每月定時對其支付養老金。那么就要加強對郵政局和國有商業銀行的網絡建設,從現階段看,我國多數的省市都已經建立了社保經辦服務體系,但是從某些方面看,其工作還是受到了社會支持、工作條件、部門配合、工作經費、人員素質等一些因素的制約。同時也有很多社會保障站的工作進度緩慢,沒有適應我國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標準。所以要想做好養老保險社會化,就要從以下幾點做起:加強社區、街道保障工作平臺的建設;規范好社會化的管理內容,以及基礎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向社會籌資的辦法;還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好組織機構的問題,要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資金籌集要多元化
從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應發展包括企業的年金、企業員工的儲蓄性養老保險在內的多元化籌資渠道。要建立一條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籌資渠道,還要規范多元化籌資渠道的有關制度,保障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還要確保資金來源的充足。
(五)加強政府領導
政府的統一領導要加強,各個部門要擔負起各自的責任,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像上面說的擴面工作,其政策性的要求就很強,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所以必須要形成工商、經貿、勞動、稅務、財政等一些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局面,這樣才有助于企業養老保險事業的日后發展。
三、結語
總體來說企業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是一項長期、動態、系統的工程,只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才能保證養老保險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經濟在不停地發展,養老保險制度也是需要不斷創新的,只有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有利于我國日后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