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淺析不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淺析不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固定資產 折舊方法 加速折舊法 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直線法,一類是加速折舊法。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主要方法及比較
  1、直線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提折舊額在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進行平均分攤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壽命;年折舊率=(1-預計凈利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計算期內固定資產的實際工作量來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實質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補充和延伸。計算公式為: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月折舊額=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工作量法的優點是根據各期間固定資產使用狀況和工作負荷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這種方法不能充分有效地考慮無形損耗對固定資產服務潛力的影響
  3、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按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分母代表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4、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是假設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在前期消耗較大,在后期消耗較少,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速折舊。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年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二、不同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企業會產生不同的稅收影響。首先,不同的折舊方法對于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補償時間會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舊方法導致的年折舊額提取直接影響到企業利潤額受沖減的程度,因而造成累進稅制下納稅額的差異及比例稅制下納稅義務承擔時間的差異。企業正是利用這些差異來比較和分析,以選擇最優的折舊方法,達到最佳稅收效益。下面利用具體的案例來分析一下企業在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下繳納所得稅的情況:
  例如:深圳大同制鞋廠,某固定資產原值為150000元,預計該固定資產凈殘值為10000元,使用年限為5年。如表1-1所示,該企業適用25%的所得稅率,資金成本率10%。
  表1-1 企業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和產量表
  1、平均年限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估計殘值)/估計使用年限=(150000-10000)/5=28000(元)。第一年利潤額為:100000-28000=72000(元),應納所得稅為:72000×25%=18000(元);第二至五年的利潤額分別為: 62000、62000、52000、48000(元);第二至五年的應納所得稅分別為:15500、15500、13000、12000(元)。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18000+15500+15500+13000+12000=74000(元);應納所得稅現值:
  18000×0.909+15500×0.826+15500×0.751+13000×0.683+12000×0.621=57136.5(元)。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別為1、2、3、4、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當年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第一年折舊額為:1000/4660×(150000-10000)=30043(元),利潤額為:100000-30043=69957(元),應納所得稅為:69957×25%=17489.25(元);第二年折舊額為:900/4660×(150000-10000)=27038.63(元),利潤額為:90000-27038.63=62961.37(元),應納所得稅為:62961.37×25%=15740.34(元);第三年折舊額為:900/4660×(150000-10000)=27038.63(元),利潤額為:90000-27038.63=62961.37(元),應納所得稅為:62961.37×25%=15740.34(元);第四年折舊額為:800/4660×(150000-10000)=24034.33(元),利潤額為:80000-24034.33=55965.67(元),應納所得稅為:55965.67×25%=13991.42(元);第五年折舊額為:760/4660×(150000-10000)=22832.62(元),利潤額為:76000-22832.62=53167.38(元),應納所得稅為:53167.38×25%=13291.84(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為:17489.25+15740.34+15740.34+13991.42+13291.84=76253.19(元);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17489.25×0.909+15740.34×0.826+15740.34×0.751+13991.42×0.683+13291.84×0.621=57742.12(元)。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1/5×100%=40%。第一年折舊額為:150000×40%=60000(元),利潤額為:100000-60000=40000(元),應納所得稅為:40000×25%=10000(元);第二、三年折舊額分別為:36000、21600(元),第二、三年應納所得稅分別為:13500、17100(元)。第四年后,使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第四、第五年的折舊額=(150000-60000-36000-21600-10000)/2=11200(元),第四、五年應納所得稅分別為: 17200、16200(元)。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10000+13500+17100+17200+16200=74000(元),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10000×0.909+13500×0.826+17100×0.751+17200×0.683+16200×0.621=54890.9(元)
  4、年數總和法
  本例中,使用年數總和為:1+2+3+4+5=15。第一年折舊額為:5/15×(150000-10000)=46666.67(元),利潤額為:100000-46666.67=53333.33(元),應納所得稅:53333.33×25%=13333.33(元);第二至五年的年折舊額分別為: 37333.33、28000、18666.67、9333.33(元);第二至五年的應納所得稅分別為: 13166.67、15500、15333.33、16666.67(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13333.33+13166.67+15500+15333.33+16666.67=74000(元);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13333.33×0.909+13166.67×0.826+15500×0.751+15333.33×0.683+16666.67×0.621=55438.84(元)。
  三、4種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影響的比較
  從上面案例可知,不管企業選擇哪種折舊方法,最后的折舊總額大致都是差不多的,相應的所得稅稅額也基本一致。
  從應納所得稅額的現值來看,采用加速折舊計算的第一年應納稅額較少,其中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是:加速折舊法使企業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沖減了稅基,從而減少了應納稅款,相當于企業在最初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對企業來說可達到合法避稅的功效。
  因此,加速折舊法較直線法的節稅效果更顯著。在比例課稅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有利于企業節稅,因為它起到了延期繳納所得稅的作用,尤其是雙倍余額遞減法對于企業資金的運作有著極大的幫助,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筆者認為,應該在適合的企業中推廣雙倍余額遞減法。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