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金融 競爭力評價 多層次金融 中心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金融競爭愈演越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金融業要想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金融評價體系。完整且科學的金融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金融評價結果更加科學、準確、合理,也能促進金融企業發展和城市經濟發展。而要想使金融體系被更好的構建,就應該對城市競爭力進行相應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多層經濟體系進行評價,以便更好的促進城市和區域發展。如何更好的基于金融競爭力評價我國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進行分析,已經成為相關部門值得探索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城市競爭力概況
城市競爭力可以在國家競爭力的基礎上進行分析,也可以利用國際競爭間接的對城市競爭力進行分析,也就是對影響城市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微觀環境因素進行相應分析。從區域發展來看,國家競爭力屬于宏觀層,而企業競爭力則屬于微觀層,而城市競爭力處于兩者之間層面。
對于國家競爭力來說,其是集社會、經濟結構、價值觀、文化、政策等多個方面為一體的。國家競爭力要想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是需要上述因素作用下不斷創造和維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綜合性的國際競爭力得以形成。而企業競爭力則是目前或未來不同環境中比國內外競爭者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質量,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設計并銷售貨物來提供相應服務的能力和機會。而處于中觀層面的城市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其內涵不同。從經濟角度來說,城市之間的競爭力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競爭力的增強不能以犧牲另一城市為代價而發展,而是在其經濟實力和運轉效率提高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不僅能更好的促進城市發展,同時也能促進區域發展。對于大部分城市來說,要想使其在國際競爭力中占有有力地位,就必須對區域聯合進行強化,在此基礎上使整體和個體得到更好的發展。因城市競爭主體是城市,應從城市經濟角度出發,從人力資本、政策環境、自然資源及金融體系等為城市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競爭環境,而其中的金融體系作為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在城市競爭力基礎上對我國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進行分析、研究,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評價標準。
二、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指標的原則不僅包括完整化、簡潔化原則,也包括可量化、數據可獲取化原則。在構建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必須以上述原則為依據建立相應指標體系。
在對我國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進行分析之前,應該先對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進行分析。畢竟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是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基礎上進行的。在對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可從人力資本、金融環境、金融發展、經濟發展和基礎支持等方面出發對城市競爭力評級指標體系進行分析。
人力資本對于城市金融體系來說,其是核心資源。城市金融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人才,特別是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更加離不開人才。金融機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僅需要高專業技術水平的金融人才,還需要決策人才、市場營銷人才、財會人才、法律人才及計算機人才等。而在構建金融指標體系中,不僅僅對金融人才和與金融相關聯人才進行分析,還要對金融從業人數、專業技術人員從業人數及與金融相關的在校學生人數等方面進行相應分析,以便將人力資源供給狀況更好的顯現出來。
金融環境作為金融業生存和發展關鍵條件,在對金融體系進行分析的時候,應該著重從其監管環境、信用環境和政府推動等方面來對金融發展環境進行相應分析。監管環境在金融中心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尤其對金融體系建設有重要作用。一般在金融指標體系中,金融監管能力取決于央行分行、營業管理所在地或銀監所在地等。通過以上指標進行相應衡量,能得出相應指標賦值,北京作為銀行、監管所等的總部,其賦值為2,上海作為第二總部,其賦值為1.5,而蘇州作為支行、監管分局所在地,其金融機構中的商業銀行屬于總行中的直屬一級分行,其與省級分行有同等地位,其賦值應該為0.5.如果銀行環境用不良貸款利率進行相應衡量,其指標則為逆指標,指標隨不良貸款利率變化,其利率越高,當地信用狀況就越不好。
在金融中心構建過程中,政府是有一定作用的,政府政策在金融中心系統構建中有加速或減速作用。在對其進行分析的時候,主要從金融機構一次性補助、稅收優惠、人才便利和優惠等方面進行分析。根據上述賦值狀況分析可知,一次性補助、稅收優惠、人才便利和優惠每一方面都有賦值或無賦值,有賦值為1,無賦值為0,則金融中心體系指標為最大值為3,最小值則為0。如果在金融指標中心體系構建中對金融創新、上市資助或是獎勵進行分析時,其存在有賦值和無賦值狀況,但是其指標最大值為2,最小值仍為0;經濟發展作為金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可以看作是經濟中心。在對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對經濟發展中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結構中的指標進行分析。在指標分析中,主要對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進行相應分析。這兩種指標能更好的反映進出口總額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外資額和地區GDP比值,同時也能更好的反映出當地對外開放程度。
金融發展一般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聚集或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其作為金融中心最為直接的因素,能使金融市場更加完備并保證金融中心持續健康發展。在金融指標體系構建中,一般會對金融規模、金融配置中的指標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主要涉及的指標有金融相關比率、地方股票市值、貸款余額及壽產比例等。金融相關比率一般是指金融資產和GDP比,其優勢是能正確反映城市金融實際發展水平。地方股票值與貸款余額比值則能正確反映城市企業金融并購中融資值比例,如果其比例高,其融資范圍則比較廣且資本市場完善。壽險比例一般是指壽險和產險比值,其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壽險比例則越高。
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過程中,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其不僅需要交通運輸、郵電等行業的支持,同時也需要科技等因素的支持。良好的交通運輸能帶動物流、貨物運輸、旅游等行業發展,同時也能為貿易、經濟及金融中心等創造條件。隨著網絡化信息化不斷的發展,網絡、電話銀行及網上證券交易的發展都離不開電信服務。而科技的發展在一定條件下能降低生產效率和成本,使其更好的發展,貿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生產和結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進了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因此,在對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進行分析的時候,有必要對交通運輸、郵電和科技等指標來對金融中心體系構成進行相應分析。
三、對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進行分析
在對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進行分析,除了對城市競爭力概況和城市競爭力指標評價體系進行分析外,還應該對蘇州等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進行相應分析。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是在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進行分析的。
1、對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進行分析
主要對以蘇州為主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華東地區和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等城市進行分析,畢竟這些城市已經成為國際性或區域性金融中心備選城市。在對競爭力城市評價結構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采用熵權法通過不同觀測值來進行確定,以避免不良主觀因素的影響。對結果進行確定的過程中,可以將信息熵作為系統無序度量,如果系統無序度量較高,其內部信息就比較少。如果系統無序度量較低,其內部信息就越多。而當系統處無序狀態時,其指標熵值就越大,其有用信息就越少,權重賦予值也較小,如果權重賦予值較大,用熵權法進行評價,就能得到比較客觀的評價結果。就蘇州2011年金融發展現狀來看,其全市金融總資產超過2.3萬億,同比增長21%,與2009年相比處于上升趨勢,但是在GDP城市排名中處于下降趨勢,而無錫則上升了一名。在此基礎上可以按照城市層級將其劃分成不同城市,并按照人力資本、金融環境、經濟發展、金融發展及基礎支持等方面對上述不同級城市進行分析。可知北京綜合實力比較強,而上海在華東地區比較強,雖然蘇州2011年較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其在多層次城市金融中心發展過程中,其比值還是比較靠前的。
2、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構建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可以將金融體系中心分為國際金融中心、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國內區域性中心和國內次級區域性金融中心。可以以城市金融競爭力為依據對經濟金融中心體系構建進行相應分析。上海作為金融競爭力較強的城市,其評價值較高,雖然北京各方面綜合實力也比較強,但是并沒有上海突出,這與金融交易場所和大學較多是有一定關系的。在這種情況下,上海是金融中心建設最佳選擇;北京作為我國政治中心,不少銀行機構和外企設于此,再加上北京有多所學校能為金融企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使其成為全國性金融中心最佳選擇;廣州、成都等地,可以構建區域經濟中心。這些城市是除了上海、北京等地,各項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其主要表現在區域優勢和綜合經濟實力在相應區域內處于領先地位,再加上這些城市是中國銀行分行或直屬所在地,可以作為該區域金融管理中心;而蘇州等城市可以作為次級區域性金融中心,畢竟這些城市金融競爭能力在所在區域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城市有的是交通樞紐、有的臨近海灣、有的是期貨交易地,再加上是央行支行所在地,使得這些城市成為國內次級區域性金融中心。在實際建立多層次金融中心過程中,不同地區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周圍區域經濟環境特點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金融中心,并保證不同層級中心分工合作和聯系,使分散的金融市場能有效的聯系在一起,以便更好的應對國內競爭和國外競爭,以促進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現代服務業不斷的發展,銀行、保險為核心金融服務業已經得到了長足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金融中心的形成。但是要想使城市金融中心體系更好形成,還需要以城市金融競爭力為依據對金融體系形成創造條件。就目前來看,對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研究力度還比較小,而大部分注意力仍集中在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上,并未上升至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評價中。要想更好的對我國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進行相應評價,還應該將其與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為基礎進行。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該對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進行改善,以便更好滿足多層次金融中心體系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