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際�易領域中的標準約束日趨加強
國際�易領域中約束標準的不斷加強既是國際化生產條件下保證互換性的需要,也是推進安全消費和環境保護的重要保障。同時,在標準化下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促使各國加強了對�易保護的追逐,對�易主導的權的爭奪也在不斷加劇。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加速了�易領域標準化進程。從其工作的演變發展歷程上看,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覆蓋氛圍擴展,涉及領域廣泛
為了保障產品設計的內在需要能夠得到滿足所以標準在開始時將約束的重點放在了成品生產過程上。目前,標準約束已經逐漸向多方面多領域發展,例如綠色消費、市場秩序、國家安全、知識產權等。而且作為�易政策的新工具之一,標準逐漸成為國際�易領域的競爭焦點,這些因素都導致�易紛爭越演越烈。
2、升級步伐加快,約束程度趨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成果也被不斷應用于廣泛領域,這樣也讓生產與�易領域在新概念、新工藝的環境下得到了橫向和縱向發展,標準總量不斷加大,內容不斷更新,指標更加細分,加速了國際�易的標準約束,不斷走向復雜化與嚴格化。
二、國際�易領域中標準競爭的基本格局
1、標準制定方面的競爭: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之間的決策
?。?)跨國公司的之間的標準競爭。長久以來,跨國公司一直是科學技術領域的領頭羊,是科學技術革新的開拓者。他們有走在世界前端的設計團隊,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持,因此大部分新技術成果都在跨國公司中誕生,而新產品的標準也隨之出臺,所以在全球產品標準制定的競爭上,著重是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特別是在如今全球化生產的的大背景下,更促進了跨國公司在產品鏈中的經濟控制能力,加強了他們在國際上的核心和壟斷地位。因此跨國公司之間不斷爭奪全球標準和�易主導權,都希望國際�易領域中的標準更有利于自己,而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只是跟著跨國公司參與到標準的競爭中來。
?。?)發達國家的之間的競爭。高度發達國家在信息化進程上的優勢也掌握著世界大多數的科技成果,在技術被標上產品標準的標簽時,高度發達國家自然成為了很多全球標準的的制定者行列。
2、標準推廣過程中的競爭:發達國家標準施行者與發展中國家標準采納者之間的對話
雖然在標準利益的競爭下,雙方都對標準的制定抱著對自己有利的期望,但是由于發達國家與跨國公司都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產品制定標準占有絕對的優勢。而且,他們在標準制定方面有先進的運作理念、有完備的系統等保證標準制定中低成本、高回報形式。最后出來的標準就變成他們的“標準制定”。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由于缺乏技術支持,經驗不足等原因,被迫跟隨“標準”。我們要認識到,發達國家之間也存在著對標準的競爭,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往往以“合謀”的方式共同制定標準,共同發展的同時也相互制約著。
三、應對國際�易領域標準約束與標準競爭的策略
1、增強標準競爭意識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下,國際�易模式、市場規則和人們的消費觀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標準不僅是現代企業進行生產銷售的重要準則,更是掌握當代競爭主權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充分的看到現代競爭焦點的變化,關注全球標準競爭格局的演變,將標準化戰略作為我國對外�易競爭的核心,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2、重視標準的引進與研究
根據我國當前的發展模式,“標準追隨”仍是我國目前重要的標準化戰略之一。在生產過程中,我們可以有選擇性的引用國際標準,推動與國際接軌的�易進程。而且,深入分析國外標準能更好的把握我國國際標準化趨勢,學習國外先進的設計理念與構造方法,為我國的標準化戰略提高發展方向與依據。
3、廣泛參與標準化工作的合作交流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際標準和拓展標準用規模,發達國家在信息、網絡等積極平臺開啟了國際合作與交流,比如在2003年的中美技術標準研討會和2008的5月的中韓標準信息交流會等,我們可以在現在的標準之下,利用自身掌握的的技術與特色產業優勢,加大和各國之間的合作。對標準進行制定,緊隨全球化標準化的步伐。
4、提高標準磋商和談判能力
我國雖然是一個制造大國,但是在國際上�易上的標準制定方面仍然很薄弱。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加強對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管理,積極發揮成員國的作用,關注發達國家的標準化動態,積極參加各種標準化的定制活動,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加強我國與發達國際之間對�易標準制定的談判戰略,緩解我國在國際�易領域中遇到的困難,為我國出口�易提高有利的環境。
5、加強自主研發和標準設計、推廣
科學技術是體現一個國家的標準競爭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標準構成的核心。我國想要提高在國際�易領域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對自主科技的研究與發展,著力推進我國大型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結合各種創新優勢,逐步擴大我國技術研發規模,及時為成果制定相應的標準與法律法規,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發布,實施等,并積極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