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教育系統的會計集中核算是指在財政的監督指導下統一辦理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和往來結算業務,并對日常財務活動進行監督、控制、反映、指導的一種新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實行會計集中管理是一項新生事物,是財務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我校是去年下半年第一批進入會計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的單位之一。現就我在工作實踐中的幾點思考,與大家探討。
一、加強內部建設,規范、完善制度。
根據市財政局文件精神,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保持“三個不變”,即預算管理體制不變,單位理財機制不變,會計主體法律責任不變。根據以上三不變原則,聯系本校實際,我們做了如下幾點工作:
1、加強制度建設,根據市財政局和教育分中心要求,我們首先強化了基礎管理,對原有的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在這一點上,我校從校長到財會人員都有較好一致的認識,先后建立健全了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如“財務管理制度”,“經費審批制度”,“會計人員職責”,“出納人員職責”,“收費管理制度”,“資產保管制度”,“年度收支預決算制度”等財務規章制度,以便今后明確職責,規范操作。
2、財務部門是每個單位的資金結算中心,即資金(或物品)的進出,無論數額大小,都必須經過財會人員之手。因此,財務部門也應理所當然擔負起加強內部財務管理的責任。為此,我們的做法是:(1)、組織教職工學習市財政局、教育分中心有關文件,統一思想,明確認識,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有關報銷憑證的填制,發票的粘貼要求作詳細說明,今后對不符合要求的的憑證,財務部門將拒絕報銷;(2)、針對學校財產物資管理上存在的傾向,要求教職工樹立錢物并重觀念,根據學校現有財產物資分布范圍較廣的情況,我們采用分級管理辦法,有學校領導全面負責,按各類設備、儀器、校產的使用情況,由各職能部門負責管理,如房屋等資產歸總務處,其余分屬有關科室負責。總務處按市教育局統一格式,建立財產物資總賬和明細賬,運用會計科目核算,并定期檢查財產物資的使用情況,年終進行校產清查盤點,做到賬物相符。同時對固定資產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維修保養,使房屋、設備等及時得到檢查,排除隱患,防止設備早期或意外損壞,做到物盡其用,提高財產物資的使用效益。(3)、按財務制度要求,年初做好綜合預算資金收支計劃,分清資金渠道,加強資金的管理;及時將各項預算外資金收入解入財政專戶,不坐收坐支,嚴格按有關政策規定執行,做到收入合法,支出合理;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學校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學校的各項經費支出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大額開支經學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加強票據管理,建立票據臺賬,做到領用、結報均有記錄,經常性地對本單位的票據使用情況進行核查;嚴格控制接待費用的支出,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努力搞好廉政建設;(4)、嚴格控制備用金的使用限額,不坐收坐支。這樣做使人人懂得實行會計集中管理后對財務上的要求將是更加完善,規范。
3、做好上級下撥款項、往來款項、固定資產、備用金等學校備查賬簿的基礎工作。為日后與核算中心賬目數據相吻合作好充分準備。
二、配合核算中心做好結報工作,努力完成核算中心交給的工作任務。
一種新的財務模式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財務實踐活動和財務理論研究。需要許許多多會計,財務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共同的努力。為此,我們做了如下幾項工作。
1、在向核算中心結報前我們對每筆業務進行認真復核,即原始憑證是否合法、規范,填寫是否完整、正確,對每筆業務簽字是否完備(即經手人,驗收人或證明人,審批人),開支范圍和標準是否符合本單位內部財務制度規定,對不完整,不正確的報銷憑證,我們及時請有關單位或個人進行補填或重填,堅決杜絕非正規的發票、收據及白頭條子作報銷憑證。
2、結報憑證按款項整理,粘貼,并填寫專用報銷憑證,然后復核專用報銷憑證與所附原始憑證內容,科目列報和金額大小寫是否相符,最后在專用報銷憑證上簽章。
3、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有的數額較大的上繳款項,在備用金限額不足支付的情況下,我們及時與核算中心領導協商做好上繳款的委托付款工作。如電大上繳款項,教師學歷進修上繳款項,普通話測試上繳款項等額度較大的費用,在無法取得正規發票的情況下,我們及時與有關單位聯系,說明情況,請他們盡量先開票并發傳真到本校,將正規發票復印件與催款單一起到核算中心將上繳款托付給有關單位,,等到正規發票寄到后再到核算中心將復印件調換。我們這樣做,得到了核算中心領導和工作人員的支持和諒解。
4、及時做好上級下撥款項,往來款項,固定資產和備用金備查賬簿的登記工作,并及時與核算中心核對。
5、積極參加市會計集中核算單位主辦會計同工種的競賽活動。有句話說得好:“人無壓力輕飄飄。”經常有人在盯著你,這就是壓力。而對想做事,想把事情做好而且有思想準備的人來說,這種壓力會變成動力,會通過克服壓力出色地做好工作來體現自己的能力,這種逐漸增強的能力,就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資本和財富,給自己帶來十分得意的選擇。我們知道,競賽是一種手段,目的是通過競賽,進一步提高核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實踐后的思考。
記得在新制度推行之初,我校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認識,一種持肯定態度,認為會計集中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行為;而另一種卻持否定的態度,認為集中管理弊大于利,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在實踐工作中我們認識到,隨著改革實踐的逐步展開,會計集中核算將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那么會計集中核算究竟能解決哪些問題呢?
1、實現資金的調度,有效利用閑置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從我市情況看:近幾年來我市教育得到迅猛發展,教育的投入需求量相當大,盡管政府和社會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建設資金還是非常緊缺,一些學校都要靠貸款搞建設,我市的學校基本建設貸款數額大。實行財務集中管理后,所有納入集中管理的學校的資金全部集中在一起,存款余額巨大。可實現閑置資金的有效利用。雖然這項制度目前我市還沒有實行,但從全國各地實施情況看,在財政部門的直接領導下,時間不會太久了。
2、能節約資金,杜絕浪費,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實行財務集中管理,可以減少學校開支上的隨意性。杜絕超標準裝配,裝修,實現資金合理利用。把有限的教育經費用在刀口上。
3、加強了會計的監督職能。會計監督是圍繞組織機制、對象、范圍、政策依據以及動作方式等建立的經濟監督體系,現在單位的絕大部分會計不是不想履行會計監督職能,而是客觀條件下不允許獨立履行會計職能。財務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為會計人員履行職能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遏制消極腐敗現象的發生,保護了領導干部。原來財務管理模式,容易形成單位領導對財務收支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上財會人員對單位的依附,不敢監督,導致業務監督的弱化和財務管理的混亂。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管理后,會計監督職能加強,消極腐敗現象會得到有所遏制。
4、確保會計資料和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在過去的管理模式下,原始憑證的完整性、合法性存在問題大,主要反映在白頭條子充當合法憑證,會計人員雖然知道,但由于單位領導已審批簽字,不便干預被報銷了,久而久之,造成白頭發票數量多。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人員將更重視合法性的一面,雖然現在白頭發票換成了正規的稅務發票,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真實發票的增加,由待于今后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總的來說,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對國家,單位和個人都有積極的意義,雖然在新制度推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這是難免的。這些問題可以實踐中去解決,如備用金額度太少等問題。只要我們積極去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相互之間多交流,取長補短,會計集中核算這一新生事物一定會發揮更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