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 言
貴州省屬科研機構是我省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省科技發展的歷史上為貴州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至2007年以來,為盡快解決科研機構科學事業費偏低狀況,貴州省財政增設了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專項,用于支持省級科研機構的創新人才團隊、研究實驗能力、應用技術開發能力、科技公共服務能力、科技創新服務能力等方面建設,為此,貴州省科技廳聯合省財政廳專門制定了《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黔科通〔2009〕86號),加強了對該專項資金的管理。本著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示范帶動、扶優扶強、持續培育的原則,2007-2011年省財政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累計投入資金1.8億元,對省屬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進行了重點支持。為全面落實《貴州省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暫行)》(黔府辦發〔2009〕150號),進一步強化科研經費管理,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建立合理、科學、公正的財政科技經費支持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揭示科研機構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對科技政策作出適時的調整、補充、提供決策參考。
2 科研機構評價原則、內容及其指標體系
2.1 評價原則[1]
分類評價原則。科研院所的分類有很多種,各類院所都有自身的共性和特點,不能把各種類型的院所統一放在一起做簡單的排隊,而應根據院所在社會經濟中發揮的職能和作用設計分類型的評價體系。貴州省屬科研院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主要從事科技應用開發為主的科研院所,這一部分已經進行了企業化轉制;另一類是公益類科研機構,主要從事相關社會公益性質科學技術的研究機構,包括農業科研機構。
科學合理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應有科學合理性,如果指標體系過大,指標層次過多, 指標過細,勢必將評價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細小的問題上;而指標體系過小,指標層次過少、指標過粗,勢必不能充分反映各科研院所的實際水平。
相對數和絕對數指標結合的原則。 指標的設置既要反映科研院所的規模效應,也要能反映其質量水平,絕對數和相對數都應該在指標體系中起到同等的作用。
2.2 評價內容
財政支出項目的運行過程包括項目立項、項目實施、產出應用3個環節。績效主要表現在“產出和應用”環節,項目績效的評價內容應圍繞“產出和應用”來考慮。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的內容可概括為“目標設定”、“項目產出”、“項目效益”和“項目管理”四大方面。“目標設定”包括項目目標的明確性、依據的充分性、目標的合理性和先進性、完成的可能性等,“產出”主要包括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和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效益”包括項目成果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管理”包括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承擔單位的規章制度保障及其執行情況。上述績效評價內容屬業務評價。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還應該包括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主要是:資金到位和支出情況、財務管理情況等。基于以上分析,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內容:①業務評價,主要包括:立項目標的合理性、立項目標完成程度、項目組織管理水平、科技創新環境和基礎、科技產出、經濟社會效益、項目可持續性影響等;②財務評價,主要包括:資金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財務信息質量、財務管理狀況等。
2.3 指標體系
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框架包括業務評價指標和財務評價指標,由12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其中,業務評價指標包括合理性、完成情況、組織管理、科技創新環境和基礎、科技產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發展8個一級指標,財務評價指標包括資金落實情況、支出、財務信息、財務管理4個一級指標(見圖1)。
在績效評價指標設置上,在征求貴州省40家科研機構和行業領域主管部門多位專家的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3](如表1所示)。
(1)立項目標的合理性。包括立項考慮到國家、地方或部門總的發展目標,體現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有利于解決經濟建設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瓶頸問題;項目技術內容真實準確、技術關鍵明確、技術線路可行,提升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效果明顯;項目引導科研機構凝煉目標任務情況;項目整合創新資源,搭建研發平臺,支撐產業發展情況。
(2)立項目標完成程度。按項目實際完成的任務量達到合同所規定的90%以上、70%~90% 、70%以下分為完成預期目標、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未達到預期目標。
(3)項目組織管理水平。包括項目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情況;項目管理措施及其執行情況。
(4)科技創新環境和基礎。包括科技活動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重是指項目實施以來,科技活動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重;項目實施以后,科研機構培養的院士、獲省特殊津貼科技人才、獲國家特殊津貼科技人才、省管專家、省青年科技人才、獲國家突出貢獻稱號的人才、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百千萬人才、獲國家專業注冊技術證書的人才等頭銜和待遇的人才情況;具有碩士學歷、副高職稱以上以及獲得國家專業注冊技術資格證書的人員占在職職工人數的比例的指標;科研機構獲得由科技部、中組部、省科技廳、省委組織部評審認定的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團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及國家部委認定的其他創新人才團隊,以及由省委組織部評審認定的人才基地情況;用于科技活動的所有儀器、設備及信息資源建設的資產價值平攤在每個職工頭上的資產產值;以及由科研機構搭建的服務于科技創新的各類平臺情況的指標。包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孵化器、服務基地、培訓基地、試驗檢測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貴州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平臺、生產力促進中心、檢測試驗室、質量檢測體系、技能鑒定站(所)、技能鑒定資質以及國家行業認定的其他平臺等。
(5)科技產出。包括三大檢索工具收錄、核心期刊、在一般國外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或外文版國內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發表的論文在被國外引用的次數(論文不一定是當年發表的)、出版科技專著(部);學術論文: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學術會議論文;三大檢索工具:SCI、EI、ISTP;核心期刊:由北大圖書館認定的中文期刊;由出版社正式發行的科技類專著;申請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標準、集成電路設計、新藥、植物、農作物新品種權等;驗收、鑒定的科研項目、被政府采納的研究成果以及獲獎的國家級、省級、地州市科技成果。人均技術成果交易額,以及科研機構與省內、省外、國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兩方或多方合作的科研項目及產學研項目情況。
(6)經濟效益。包括知識產權創造的直接效益、技術服務收入生產性收入,含企業損失、技改產生的效益(即效益延伸)等間接經濟效益;人均科研經費、人均科研經費增長率、人均科研項目獲得情況。
(7)社會效益。科技培訓、對外科技咨詢及技術服務、科特派、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三百工程、科技人員進企業、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等;與企業聯合建立科技創新平臺、組建產學研戰略聯盟、公益性服務平臺;計量、檢測等服務的社會效益;科技服務和作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電視新聞報道等的社會效益;科技資源共享;科技成果示范及推廣產生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間接經濟效益;對上下游及相關產業或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8)資金落實情況。項目經費到位時間和到位金額;經費到位情況;項目配套資金的配套形式、到位時間和到位金額等情況,項目配套資金的落實程度是否滿足項目實施的需求;資金落實情況對相關工作的影響情況。
(9)實際支出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經費使用情況)及其與預算的相符情況、經費結余或超支情況及原因說明;其他支出情況說明等。
(10)財務信息質量。項目核算所涉及的會計賬簿設置、會計核算以及所編制的記賬憑證、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財務資料須序時、連續、完整。對已完成的項目能及時清理決算。計劃任務書、項目驗收報告、技術鑒定報告等資料能及時歸檔并妥善保管。
(11)財務管理狀況。執行科技計劃經費相關管理辦法的情況;根據管理需要制定的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執行其他相關財務(資產)管理制度的情況等。
3 評價的實施
3.1 權重的確定[1]
結合工作實際的開展,采用專家打分的主觀賦權,即通過對各項指標重要程度的分析確定其權重值,并直接表現為賦分值。鑒于貴州省不同類型科研機構的差異,我們將技術開發類型的科研機構歸并為一類, 將社會公益型和農業類的科研機構歸并為另一類,分兩類按其不同特點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值,使最終的評價結果更具有可比性。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制定評價指標重要性打分標準和權重評分表。由于在建立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時,已比較注意了各指標間的相互獨立和相互配合,因此先由課題組按五分制來表示各指標在評估目標中的重要程度和作用,確定各指標評分標準。即:非常重要的指標為4分,比較重要的指標為3分,一般的為 2分,不太重要的為1分,很不重要的為 0分。
第二步: 確定各指標權重值。績效評價工作組召開了專家會議,聘請由來自科技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專家學者20人組成的專家系統,采用“德爾菲法”,由專家根據指標權重評分標準對每項指標確定權重分值數。權重評分表要求專家按照各項指標對應的不同評價對象, 根據其影響程度打分見表2。
第三步:對各位專家所填權重評分表進行統計并計算。
(1)計算每一行評價指標得分總值
A11=a11,A12=a12,…,Ani=ani,…,Anj=anj
式中,Ani ――所有專家對第ni項指標重要性打分值的總和;ani――某專家對第ni項指標重要性打分值;r――專家序號;l―專家人數。
(2)按各評價對象分別計算所有專家對其所有指標的打分總和
A1r=a1i,…,S1r=ani,…,Snr=anj
(3)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
wi =
根據以上統計及計算結果得出的各指標權重如表1。
3.2 計算方法的確定
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基本指標計算方法如下[4]:
I=∑(Pi*Wi)
式中,I表示指標體系的總得分;Pi表示第i個指標的得分,各指標的滿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個指標的權重,所有指標權重的和為100%。
一級指標中第i個指標得分的計算方法:
Pi=Σ(Fij*Wij)
式中:Pi表示一級指標中第i個指標的總得分;Fij表示第j個結點(二級指標)的得分,Pi內各子結點的滿分都是100分;Wij表示第i個子結點的權重,Pi內所有子結點權重和為100%。
二級指標Pi第j個子結點得分的計算方法:
Fij=Σ(Tijk*Wijk)
式中:Fij表示Pi第j個子結點(二級指標)的總得分;Tijk表示Fij第k個子結點(三級指標)的得分,Fij內各子結點的滿分是100分;Wi表示Fii第k個子結點的權重,Fij內所有子結點權重的和為100%。
4 結 語
通過對貴州省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建立面向結果的追蹤問效機制,進一步規范科技經費的監管制度,創新財政科技投入管理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創新能力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