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相關問題
(一)會計集中核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核算資料不完全準確。因為對于核算中心而言,其獨立于單位,對于各單位的開支項目和具體任務以及資金來源和性質方面都不是很清楚,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脫節,尤其是單位的相關專項費用和往來款。同時因為部分報賬會計素質不高,從納入核算的相關單位來看,絕大多數的報賬會計是由以前的出納擔任,他們對會計核算業務并不很熟悉,在報賬時往往不能準確填寫資金來源、性質以及開支渠道。
2.由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分離,導致單位的理財積極性受挫,財務管理也出現了弱化的傾向。這首先不利于單位對本部門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及時的了解;其次是資產管理方面較為薄弱。對于會計核算而言,當其進入會計核算中心后,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沒有得到重視。很多單位往往只對資金管理加以重視,而輕視了物資方面的管理,造成了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尤其是卡片和固定資產后臺的經常不入賬問題,對固定資產的處理不夠規范,隨意性較大,對處置所得經常不入賬,或者入工會小賬,并且不及時上報中心核銷,這就造成了賬面上長期掛賬,賬實不相符。
3.容易出現真票據假業務現象。會計集中核算實行后,單位對做賬方面不再進行負責,只對報賬進行負責。由于會計核算中心對代理會計的核算監管中,只能對票據的真偽加以識別,不能對經濟業務的真偽進行識別。所以,對于真票據假業務而言,可能在某些單位存在。
4.容易出現賬外資產或者賬外設賬等違紀違規現象。會計集中核算實行以后,一些單位為了保住小團體利益、保住過去已有的福利待遇、保證對不合規的收支有地方入賬和出賬,以及鉆政策的空子與管理漏洞,這樣會使違紀和違規問題變得隱蔽,弄虛作假的手法也更加多樣化。一是賬外賬、小金庫現象重新抬頭。二是上轉下,明轉暗以及真轉假的現象經常發生。對于一些單位而言,由于怕監管、怕不合規支出、怕露富,在財務移交給會計核算中心的時候,就將部分財務活動轉移至下屬二、三級單位或者工會、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或者自收自支的經濟實體,將下屬單位當成是聚財和生財的囤積地與違紀違規方面的避風港。三是在相關財務移交會計核算中心時,部分單位的財務和資金移交不夠徹底。四是賬外資產逐漸增多。因為會計核算中心管賬不管物,對于單位而言是管物不管賬,在一些資產形成以后,單位只管理資產使用,不注重及時上報會計核算中心,做相應賬務處理,尤其是捐贈、舉債以及劃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
5.存在單位財務內部牽制和對機制弱化進行監督的現象。在會計集中核算加以實行后,單位財務的外部監督方面得到了加強,但是財務內部潛質機制的弱化現象實在是令人擔憂。
?。ǘ﹥炔繃匈Y產管理制度不完善
長久以來,我國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性資產管理比較重視,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關注不夠,對國有資產方面的調撥、配置、使用、驗收、報廢等環節還缺乏較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在對資產進行購置時,沒有確立嚴格的監督制度以及審批制度,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對于國有資產而言,其交接制度不夠健全,一些單位和部門沒有設立或明確專門機構,專職人員職責分工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隨意性較大,補報、不報以及漏報的現象時有發生。更加嚴重的是還有一些單位沒有經過批準便用國有資產進行擔保、抵押,一旦不能將其收回,不僅造成國有財產流失,而且還很容易滋生腐敗。
(三)重采購輕管理,重貨幣輕實物
一些單位管理意識還比較淡薄,資產方面的管理比較混亂,大都只重視采購方面的管理,而放松了對相關實物資產方面的管理;對貨幣資金方面的使用管理過分注重,忽視了對實物資產方面的管理。缺乏比較嚴謹的驗收審批、保管以及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的相關規范以及有效的內部方面的管理機制。比如手機、電腦、攝像機、照相機等小型的貴重物品,長期被個人無償占用,在其退休或調離本單位以后,沒有按照規定交回,被據為己有。對于貴重物品而言,其被長期的無償占用著,國有資產也就變相成為了私有財產,缺少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制約制度,從而造成了財產丟失、損壞以后無人對其進行追究,最終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四)不顧客觀需求,盲目購置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由于固定資產的購置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補貼或撥款,而在進行財政撥款時對于單位資產的變動、存量等情況是不作為審查方面的內容的,從而造成了不少單位在資產購置上,從各自利益出發,過分熱衷規模擴張,存在著一定盲目性和隨意性,片面地追求高精尖,不斷更新設備,重復購置,使得大量尚能被使用的設備處于閑置狀態,出現了人為的浪費現象。怎樣管好并且用好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對于推動國有資產合理配置以及對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安全進行保障,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對策
?。ㄒ唬﹩挝活I導要高度重視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要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切實把國有資產管理列入議事日程,真正把各項規定以及制度落實到實處,并且把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當成是單位一項重要的工作,形成完整的資產管理體系,以此來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性。
?。ǘ┙匈Y產的損失追究制度,對體制上的障礙加以克服
責任追究是對制度加以落實的重要保證,制度一旦形成,對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適用的,在制度面前要做到人人平等,對于一切違反制度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處。各單位要盡最大可能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專職資產管理人員,要堅持責任到人,克服多頭管理的弊端。各個監管部門要明確職責,統一管理,將資產管理納入相關考核目標,根據職責進行劃分,建立國有資產的管理責任制度以及損失追究制度,對責任意識加以強化,定期進行資產清查盤點,保證財、證、卡、物四相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要確保制度落實到實處,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機制,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于體制上的障礙要加以克服,深化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堅持政資分開、政企分開,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要與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職能相分離;堅持義務、權利以及責任相統一,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相互結合,實施分級管理。
?。ㄈ┏浞职l揮內部審計部門對國有資產的監督功能
對于國有資產的購置、管理、使用等重點環節,要對完善相應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內部審計部門對國有資產的監督職能。內部審計部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財產管理部門的實物以及財務部門的相關賬目進行抽查,至少在年終時要對相關資產進行一次比較全面的清查以及核對,對于盤盈盤虧的資產要找出原因,分清責任,同時按現行的規定及時進行處理。在年終時要將資產管理方面納入到相關部門方面的考核目標,對于管理比較完善的部門要給予獎勵和表彰,對管理薄弱以及濫用和挪用國有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要依照財政違法行為的處罰條例進行處理、處罰、處分,并且追究相關領導者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對于不按規定履行有關報批手續的,要依法收繳相關資產和所得收益等,并且用法律手段對國有資產方面的完全完整加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