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都需要進行調節和控制,大至國家的社會活動及經濟運行狀況,小至企業、部門的業務活動和經濟事項收支,都需要調節和控制。所謂內部控制,是指組織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取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在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包括組織、計劃、方法和程序。本文就企業如何應用內部控制為主題展開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一、建立內部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它能夠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實施
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是社會主義企業應盡的義務,也是保證企業經營活動合法性的先決條件。為了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企業內部需要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而其中加強內部控制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當企業內部職能部門或流通環節出現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很快地反映出來,并及時地予以糾正,從而可以有效地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實施。
(二)它能夠保證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目標計劃的正確實施
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目標計劃以及有關的廠規廠法等,是指導企業的經營方向,控制各項經濟活動和實現經營目標的戰略部署、行動綱領和行為規范。而就內部控制的本質來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本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方針計劃以及有關廠規廠法能夠得以正確的貫徹執行,而專門建立的管理機制。為此,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就像人的神經系統一樣,遍布在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各個流通環節和各項具體的規章制度之中,它的健康運轉,對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方針計劃的正確實施,必能起到有效的保證作用。
(三)它能夠保證企業會計和經營管理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和管理信息,是企業管理者和決策者能夠了解過去、控制現在和預測未來的一項重要依據。而企業的內部控制,則是會計信息和經營管理信息賴以產生的控制系統。通過劃分合理的職責范圍,執行適當的業務程序,建立科學協調和相互制約的內部關系等等,使企業會計和各項管理活動都在嚴格的相互監督和制約下進行,從而有效地避免和糾正了各種差錯及舞弊行為的發生,也就保證了企業會計和經營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二、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應用
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方能使企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有力的貢獻。
(一)控制企
業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是企業有序運轉的重要保證,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必須從從控制企業的貨幣資金入手。一方面,企業要保證現金收支業務符合授權要求,業務經辦人員要辦理現金收支業務,必須事先得到授權;使用款項部門應提出用款申請,注明款項用途、金額、用款單位及時間等;另一方面,企業必須保證現金收付憑證真實合法及核算準確?,F金主管會計應審查現金收付原始憑證基本內容的完整性、處理手續的完備性、經濟業務內容的合法性,并簽字蓋章以示審核,然后編制現金收款或付款憑證,以此從源頭上杜絕會計舞弊行為。
(二)控制企業采購與付款
企業應當對采購與付款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員對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員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審批人員應當根據采購與付款業務授權批準制度的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經辦人員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制度規定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企業對于重要的采購與付款業務,可以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由企業領導集體決策和審批,防止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損失。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
(三)控制企業固定資產
首先,企業應當建立固定資產業務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辦理固定資產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其次,要建立授權批準控制制度。企業應當對固定資產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審批人員對固定資產的授權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規定經辦人員辦理固定資產業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再次,要建立完善的預算控制制度。預算制度是固定資產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企業要編制旨在預測與控制固定資產增減和合理運用資金的年度預算。第四,構建固定資產取得控制制度。即企業從外部采購的設備還需要由工程等方面的人員參與,以保證對采購的設備做出正確的檢驗。對于自制或自建的設備由項目審批人簽發工作通知單,生產或建造部門按照工作通知單制造或施工。
(四)控制企業生產成本費用
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特點,采用適當的成本控制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一方面,應當采用標準成本、定額成本或作業成本等成本控制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生產工藝特點,實施對成本的控制與管理。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加強對材料采購和耗用的成本控制,將材料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除了提高成本管理意識外,企業應實行嚴格預算控制制度,進一步強化企業目標成本管理,企業應結合企業的利潤目標和控虧目標,制定出科學、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標和計劃。此外,企業生產成本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每一個員工都是成本生產的直接動因。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從編制計劃、組織生產、物流保障、設備維修等整個過程都是產生成本的載體。所以只有全體員工樹立了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
,人人都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成本管理中來,那么企業成本的降低才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五)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素質
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來說,管理人員尤其是會計管理人員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因素。所以,企業對管理人員應該嚴格要求。首先要求相應人員必須具備適合工作需要的素質及資質。其次,對企業管理人員展開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企業為員工安排相匹配的工作,通過工作來檢驗其工作的能力,又通過明確相應的職責與任務,對其工作效能給予績效評價。
總之,要在企業中合理應用內部控制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作,企業應該從多方面入手,應用內部控制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增強企業實力,進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