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宏觀上看,這個方略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從微觀上看,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是挑戰?是機遇?抑或二者兼而有之?這是企業財務管理研究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宏觀上看,這個方略有利于調動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從微觀上看,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是挑戰?是機遇?抑或二者兼而有之?這是企業財務管理研究不可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
一、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
一、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
即根椐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發揮的效率帶來的總收益的多少進行分配,高效率獲得高回報。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稅收杠桿和法律法規進行調節和規范,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在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1998年至2006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14%下降到49.62%,下降了4.48個百分點;而企業營業贏余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18.99%提高為2003年的20.19%,約提高了1.2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財稅收入比上年增長33.7%,同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6.7%。這兩項指標的增速都比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得多。據此估計,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可能在繼續下降,初次分配的不公問題在我國日漸顯現。
即根椐各種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發揮的效率帶來的總收益的多少進行分配,高效率獲得高回報。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稅收杠桿和法律法規進行調節和規范,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在我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1998年至2006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從53.14%下降到49.62%,下降了4.48個百分點;而企業營業贏余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18.99%提高為2003年的20.19%,約提高了1.2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財稅收入比上年增長33.7%,同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6.7%。這兩項指標的增速都比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得多。據此估計,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可能在繼續下降,初次分配的不公問題在我國日漸顯現。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在初次分配中實現的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在初次分配中實現的
就一家企業而言,初次分配會將收入分為三塊:職工工資、企業利潤和國家稅金。收入總量一定,內部結構的變動是此消彼長。國家稅金在初次分配中是企業不可控的,企業相對能夠控制的只有職工工資和企業利潤。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首先要求企業實現最大的利潤,強調股東的高效率。近年來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產品原材料等要素價格大幅上漲,環保投入大大增加,有些企業稅負不減反增,職工工資和企業利潤的比重之爭本已十分尖銳。現政府更加注重全民的公平,從宏觀層面要求企業“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無疑給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此憂心忡忡,信心不足。然而辯證地看,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的。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有利于企業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生產諸要素的有效結合;有利于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
就一家企業而言,初次分配會將收入分為三塊:職工工資、企業利潤和國家稅金。收入總量一定,內部結構的變動是此消彼長。國家稅金在初次分配中是企業不可控的,企業相對能夠控制的只有職工工資和企業利潤。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首先要求企業實現最大的利潤,強調股東的高效率。近年來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產品原材料等要素價格大幅上漲,環保投入大大增加,有些企業稅負不減反增,職工工資和企業利潤的比重之爭本已十分尖銳。現政府更加注重全民的公平,從宏觀層面要求企業“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無疑給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部分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此憂心忡忡,信心不足。然而辯證地看,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的。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有利于企業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生產諸要素的有效結合;有利于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有利契機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有利契機
首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有兩方面的內容:在技術層面,通過科學的組織各項財務活動,提高生產效率,不斷增加企業價值;在社會屬性方面,要正確處理好企業與各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注重社會公平。坦率地說,財務管理人員過去重點放在了股東與經營者、股東與債權人經濟利益矛盾的處理上,如銀行的不良貸款研究,經營者激勵機制的研究,伊利乳業甚至出現了對經營者的過度激勵。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對股東與勞動者經濟利益矛盾卻重視不夠。其實,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歸根到底不是取決于“貨幣資本”而是取決于“勞動資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斷滿足勞動者的基本需要及他們要求較好生活的愿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必將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達成。
首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有兩方面的內容:在技術層面,通過科學的組織各項財務活動,提高生產效率,不斷增加企業價值;在社會屬性方面,要正確處理好企業與各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注重社會公平。坦率地說,財務管理人員過去重點放在了股東與經營者、股東與債權人經濟利益矛盾的處理上,如銀行的不良貸款研究,經營者激勵機制的研究,伊利乳業甚至出現了對經營者的過度激勵。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對股東與勞動者經濟利益矛盾卻重視不夠。其實,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歸根到底不是取決于“貨幣資本”而是取決于“勞動資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斷滿足勞動者的基本需要及他們要求較好生活的愿望,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必將有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達成。
其次,企業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的高低取決于企業環境和員工自身素質。當前在我國相當數量的企業中,勞動者的勞動及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加班加點、拖欠克扣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概括為五種,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依次有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我國是不發達國家,企業員工的前三個需求尚難完全通過企業初次分配來達到。但在企業營業贏余允許的條件下,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提高勞動效率,增加企業價值實為得大于失的有效手段。
其次,企業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的高低取決于企業環境和員工自身素質。當前在我國相當數量的企業中,勞動者的勞動及生存環境不容樂觀,加班加點、拖欠克扣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概括為五種,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及自我實現,依次有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我國是不發達國家,企業員工的前三個需求尚難完全通過企業初次分配來達到。但在企業營業贏余允許的條件下,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提高勞動效率,增加企業價值實為得大于失的有效手段。
第三,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員工的歸屬感對企業的發展及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尤為重要,能否使員工產生歸屬感,是贏得員工忠誠,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歸屬感固然需要感情的投入,但任何感情都有其物質基礎。薪金是最直接的現實回報,可最有效滿足員工的基本要求,為職工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會使職工感到企業的關懷,提高工作滿意度,從而將個體融入到企業中去,將企業利益作為自己行事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這一切將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變得容易起來。
第三,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員工的歸屬感對企業的發展及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尤為重要,能否使員工產生歸屬感,是贏得員工忠誠,增強企業凝聚力和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歸屬感固然需要感情的投入,但任何感情都有其物質基礎。薪金是最直接的現實回報,可最有效滿足員工的基本要求,為職工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會使職工感到企業的關懷,提高工作滿意度,從而將個體融入到企業中去,將企業利益作為自己行事的出發點和歸結點。這一切將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變得容易起來。
第四,企業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社會責任涵蓋了勞動保護、環境責任、誠信責任以及政府關系和社會關系等社會和諧的各個方面。強調企業不僅是“經濟人”,同時也是“社會人”。企業社會責任的歷史不長,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一系列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體系才陸續出現。有人質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損害股東的利益,而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是否有悖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呢?從短期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高勞動報酬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那么承擔現階段的社會成本能否給企業帶來預期的長遠利益呢?1995年,國外一研究項目《明天的企業:企業在變化的世界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指出:那些將來處于優勝地位的企業,不僅只考慮為股東賺錢,還要考慮承擔社會責任及其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長期預期和發展預期。歐美等發達國家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許多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年報的一部分,我國的聯想、新希望、廣廈股份等公司每年也對社會公布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報告。令人高興的是這些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大多實現的比較理想。
第四,企業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社會責任涵蓋了勞動保護、環境責任、誠信責任以及政府關系和社會關系等社會和諧的各個方面。強調企業不僅是“經濟人”,同時也是“社會人”。企業社會責任的歷史不長,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一系列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體系才陸續出現。有人質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損害股東的利益,而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是否有悖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呢?從短期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高勞動報酬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那么承擔現階段的社會成本能否給企業帶來預期的長遠利益呢?1995年,國外一研究項目《明天的企業:企業在變化的世界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指出:那些將來處于優勝地位的企業,不僅只考慮為股東賺錢,還要考慮承擔社會責任及其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長期預期和發展預期。歐美等發達國家企業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許多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年報的一部分,我國的聯想、新希望、廣廈股份等公司每年也對社會公布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報告。令人高興的是這些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大多實現的比較理想。
第五,企業生產諸要素的有效結合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的財務活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就是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股東出資、管理者出謀、勞動者出力,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最終按各自的能力和貢獻參與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主體的選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生產諸要素中,勞動者是最活躍的要素,是企業資本中的可變資本,是企業增值的源泉。人們已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人統治資本”而不是“資本統治人”的基礎之上的。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恰恰體現的是“人統治資本”。由于支付職工工資偏低,導致企業“用工荒”、開工不足、資產閑置,甚至破產的就足以證明。
第五,企業生產諸要素的有效結合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企業的財務活動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就是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股東出資、管理者出謀、勞動者出力,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最終按各自的能力和貢獻參與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主體的選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生產諸要素中,勞動者是最活躍的要素,是企業資本中的可變資本,是企業增值的源泉。人們已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人統治資本”而不是“資本統治人”的基礎之上的。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恰恰體現的是“人統治資本”。由于支付職工工資偏低,導致企業“用工荒”、開工不足、資產閑置,甚至破產的就足以證明。
第六,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對哪些企業的壓力最大呢?不難看出,主要集中在服裝、鞋、玩具等“兩高一限”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客觀的看這些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大大緩解了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利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但毋庸置疑,它們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經濟附加值小,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社會成本高。隨著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轉變,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加速,必然要求企業工作的重點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轉向注重考核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指標,轉向注重考核可持續發展指標,這些恰恰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第六,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對哪些企業的壓力最大呢?不難看出,主要集中在服裝、鞋、玩具等“兩高一限”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客觀的看這些勞動密集型項目和企業大大緩解了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利于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但毋庸置疑,它們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經濟附加值小,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社會成本高。隨著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轉變,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加速,必然要求企業工作的重點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轉向注重考核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指標,轉向注重考核可持續發展指標,這些恰恰有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