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作業成本法基本理論
作業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把企業經營過程的各種活動劃分成一系列作業,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準確地計入作業,然后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基本觀點是:產品或服務引起對作業的需求,且產品或服務消耗作業,而作業消耗資源;同時生產導致作業發生,而作業導致成本發生,所以作業是成本管理的重點。總括而言,ABC 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如圖1所示:
二、餐飲連鎖企業總部管理費用分攤現狀分析
餐飲連鎖企業是指經營同類餐飲服務產品的若干個分店,以一定的方式組成集團形式的企業,一般由一個總部(含集團公司或總公司),一個或幾個配送中心及若干個分店(含子公司或分公司)組成,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配送、和統一核算等特殊的經營管理方式。本文重點考慮直營連鎖(分店是由總部全資或控股開設,在總部直接控制下開展統一經營)的餐飲連鎖企業,其組織架構如圖2所示。目前,餐飲連鎖企業總部發生的管理費用主要包括產品研發、制度設計、經營決策、員工培訓和物流配送等間接費用,總部要求發生的管理費用應合理地分攤到各個分店。大多數餐飲連鎖企業對于總部管理費用都是采用某一固定的比率,如各個分店的收入(成本)占企業總收入(成本)的比例來分攤,因此收入(成本)高的分店分攤的管理費用就會很多,而收入(成本)較低的分店分攤的管理費用就會很少。如此很難將總部管理費用合理分配到各個分店,不利于餐飲連鎖企業對各個分店的業績考核。因此,如何改進和完善現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使餐飲連鎖企業總部管理費用能夠合理的分攤到各個分店,成為餐飲連鎖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作業成本法在餐飲連鎖企業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對于總部發生的管理費用,運用作業成本法能合理分配成本,真實反映各個分店的資源消耗狀況,具體實施應結合餐飲連鎖企業實際情況,構建以下關于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模型。首先,要確定餐飲連鎖企業的主要作業及作業中心;其次,歸集餐飲連鎖企業各作業及作業中心的成本,確定了各個作業及作業中心之后,就需要將資源耗費歸集到作業中;最后,選擇餐飲連鎖企業的成本動因,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其中資源動因是把資源耗費分配到作業的基本依據,作業動因是成本分配的基礎,需要按照相關性要求從眾多驅動作業的因素中恰當地選擇和合并。同時隨著我國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餐飲企業逐漸引入了信息化管理,這些信息化系統的應用提高了餐飲連鎖企業實時反映主要作業的能力,為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打下了良好基礎,并為合理確定成本動因提供了依據。
四、作業成本法在餐飲連鎖企業中的應用模型構建
餐飲連鎖企業總部基本職能主要包括制定經營決策、各種管理制度、分店經營計劃、指導執行及考核;統籌統一采購的物品,包括干貨、服裝等,物流分配的流程控制;餐飲菜品、新分店或新系統的開發;收集和加工各分店、配送中心的各種數據;人員的開發、培訓和連鎖企業統一核算等。具體作業內容如表1所示。
在作業成本法下,餐飲連鎖企業總部發生的各種管理費用(總部作業)按其成本動因分配到各分店,具體操作如圖3所示。
五、結論
通過具體應用模型的設計,作業成本法能夠將管理費用合理的分配到各個分店中,避免了不同分店因經營狀況不同造成的費用分攤不合理的情形,為企業做好內部考核提供了依據。作業成本法不僅是一種成本核算方法,更是一種管理思想和理念,它能夠促使企業由管理結果到管理過程,成本管理由管理層和個別職能部門的職責發展到全員參與,促進企業文化的改變。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在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礎上,消除不必要作業,選擇成本最低作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費用,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最終提高餐飲連鎖企業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