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價值分析與產品成本的關系
價值分析,也稱為價值工程,是指通過正確分析和處理產品的功能與成本間的關系,以最低的總成本可靠地實現研究對象的必要功能,進而提高其價值。此處的價值是指功能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效用價值,其關系式為:價值(V)=功能(F)/成本(C)。由公式可見,企業提高價值的途徑主要有五種:提高功能,成本不變;提高功能,降低成本;提高功能,適當提高成本;功能不變,降低成本;功能頗降,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
因此,將價值分析應用到企業產品成本的核心是對產品進行功能分析。通過企業產品的功能分析,可以揭示實現產品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價值分析中,功能重要性系數法是最常用的評價方法。功能系數法是根據價值分析的原理,由生產部分與設計部門以產品各功能所起作用的大小來計算其在產品整體功能中所占比重,確定功能系數;同時,根據財會部門制定的目標成本及成本預算,確定成本系數,再根據評估的功能系數和成本系數計算出產品的價值效用,然后基于價值效應分配得出的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相比較,找出成本控制或優化的突破口。
二、運用價值分析優化產品成本
下面以ABC公司為例,運用價值分析中最常用的功能重要性系數法,探討價值分析在ABC企業產品成本優化中的作用。
其一,ABC公司基本情況及銷售毛利率變化。ABC公司是湖北省一家專業設計制造和安裝各類建筑機械的重工企業。公司于1983年創立。目前,公司生產車間約3萬平方米。公司開發和生產混凝土攪拌樓,移動式混凝土攪拌站和各類混凝土攪拌機,其中,混凝土攪拌機產品占公司產品收入比重高達68%。公司在2001年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并被湖北省質量監督網評為湖北省質量信得過產品,并且成為湖北商品混凝土協會會員。
2010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629萬元,利潤總額2175萬元。但是,由于近期原材料等漲價方面的原因,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要財務指標超出了預算指標,主要表現為總體毛利率下降的6.21%。進行因素分析后,發現公司產品總體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它混凝土攪拌樓等低毛利率產品在全部產品銷售比重上升所致,因此毛利率下降問題主要源自攪拌機這一主要產品的收入、成本的變化。盡管攪拌機的整體毛利率與去年相比下降了6.21%,但是,由于攪拌機實行的是限價銷售,其產品銷售價格方面變化的幅度不大,毛利率變化應主要來自于成本方面。以產量最大的E型攪拌機為例對毛利率及邊際貢獻分析表明,實際毛利率與標準毛利率之差約為1.52%(超支)。但是,無論以標準成本、還是實際成本測算,產品毛利率為6.75%,與同行業相比較低。由于成本項目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項目為主要成本構成項目,近似于 “變動成本”概念,因而也可說單位產品邊際貢獻接近于零。進一步分析表明,主要原因是變動成本占銷售收入比重過高。而影響變動成本上升的因素有匯率變化影響底盤成本上升和自制攪拌筒無法完全滿足生產需要,外購攪拌筒成本較高。這些因素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導致成本剛性特征明顯。由于該產品是目前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新興產品,因此其成本控制應進一步從產品設計階段入手。
其二,價值分析與成本控制。對于E型攪拌機產品設計階段成本決策問題,我們將基于價值分析視角,采用功能重要性系數法來探討其成本優化的方法。根據以上成本與功能關系的闡述發現,當價值分析的目的是降低產品成本時,首要工作就是通過功能分析和價值分析來找出影響成本的主要零部件。
對各零部件的功能評分,筆者采用重要性系數法來確定。具體而言,這種方法將產品的主要零部件列成圖表,由生產設計部門進行一對一的比較,根據其相對的重要性來打分。打分采用0-4制,即最重要的打4分,對方得0分,較重要的得3分,對方得1分,功能重要性相等,各得2分。筆者邀請了生產部和技術部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各五人,首先對構成產品的各部件進行了系統分類,然后請他們在未溝通的情況下分別按強制確定法進行評分,初步評分后交流各自評價意見,最后進行復評。限于篇幅,生產部和技術部產品評定的功能評分表在此不予贅述。 筆者對十位專家的評定結果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E產品價值分析表,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功能得分來自于兩個部門相關人員加權平均的評定結果,功能系數為相應部件占功能得分合計的比例。實際成本為產品實際發生的制造成本或買價(由財務部提供)。成本系數是各部件實際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價值系數為功能系數與成本系數的比值。總標準成本由財務部門預算確定,分配標準成本則根據功能系數與總標準成本相乘而得。成本降低額為實際標準成本與分配標準成本之差。成本降低額小于零表示成本節約,而成本降低額大于零表示成本超支。從表1可知,影響產品成本的核心因素是底盤的功能系數與成本系數相比極不匹配,因此,公司應將底盤替代問題作為控制成本的關鍵。
同時,考慮到目前底盤功能系數與成本系數差異過大,短期內很難調整到位,筆者剔除底盤因素進行了進一步測算,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發現,在剔除底盤影響因素后,總體而言,企業在產品成本控制方面執行得比較好,成本只是略超支3567元,具體表現在傳動軸總成、操縱系統、進出料裝置、拖輪和供水系統等十個部件上成本低于標準成本。但是,存在三個部件在功能系數與成本系數不匹配現象,即副車架、攪拌筒和滾筒驅動系統。成本分別超支了6527.59元,30358.08元,141.73元。因此,企業優化成本現實選擇是改進攪拌筒、滾筒驅動系統和副車架的設計與生產,以提高產品毛利率。長期而言,由于公司底盤的價格與功能相比存在較大的溢價現象,從公司而言,著手底盤的自主開發或采用國產底盤以替代進口底盤對公司成本有重要戰略意義。
三、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具體的評價分值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利用價值分析法對產品設計階段進行科學的成本決策,將幫助企業實現成本控制目標,提高企業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