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國油氣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對國外石油依存程度不斷增長,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油價一路飆升,我國石油供需矛盾也日益加劇。為了緩解日益增加的矛盾,只依靠原油的進口是不夠的,1993年我國從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凈進口國;200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1億噸;2006年我國進口石油1.4億噸,自產1.6億噸,對外依存度為47%。2008年石油進口總量首次超過了國內產量,未來,這一缺口還會逐漸擴大,雖然油價居高不下,但是為了滿足國內石油的需求,我國石油進口量還是進一步擴大,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1.8%。預計到2020年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屆時我國石油供求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預計,到2035年,我國石油消耗量的78%需要進口。積極參與跨國石油投資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國外油氣來源的安全性。
我國石油企業從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開始,就一直把中東地區、中亞和俄羅斯地區、非洲地區、美洲地區作為重點投資區域。近幾年也有新的突破,例如:2009年6月,中國石油收購英力士位于蘇格蘭Grangemouth的煉油廠;2009年12月,中國石油以116.11億元人民幣購買加拿大兩項待建油砂項目60%股份,這些項目都不在傳統意義上的投資區域。在投資形式上我國石油企業主要以全資控股、合資參股和非股權安排的投資模式。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家壟斷了油氣勘探生產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壟斷了我國海外油氣資源的開采權。從我國對外石油投資的歷程來看,我國的海外石油開發業務正在逐步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展開,具有如下特點:
(一)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
美國??松梨谑凸緩?928年開始對外進行投資,到1937年,就已經掌握了委內瑞拉一半以上的石油生產;1901年5月,英國與伊朗簽訂了石油開采協議;1958年日本設立了阿拉伯石油公司,專門負責獲取中東地區開發權益;韓國也從1981年開始了海外石油勘探開發產業發展計劃。而我國是從1992年才開始海外油氣產業發展探索的,到2001年我國海外油氣產業經營才逐漸走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到2008年,已經初步形成以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及南美為中心的油氣產業戰略區域布局。
?。ǘu進式海外油氣產業擴張
我國早期的海外石油產業合作以合作開發、產量分成為主要合作模式,注重小規模產業項目,例如老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購買生產股份及目標區塊的作業權等。后來采取的更多是參股或收購的方式獲取海外油氣資源,使得開采量和收益有了顯著提高,現在海外油氣資產的并購成為我國參與油氣產業國際競爭的手段,也是我國獲取海外產業的重要合作方式之一。
?。ㄈ┩顿Y以我國傳統石油企業為主體
在投資區域的選擇上,雖然在傳統區域上有所轉變,但還是選擇西方石油公司較少涉足的地區。從投資模式上,石油屬戰略性資源,我國石油企業主要是政府推動投資,以保證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以技術貿易推動投資。我國石油企業先是向資源國提供包括鉆井、修井等石油勘探服務,熟悉市場后再進行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投資。
二、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SWOT分析
我國石油企業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一席之地,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市場的競爭環境還存在不足,下面通過SWOT分析法對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項目上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為能更好地找出解決的途徑打下基礎。
(一)優勢(S)
1.上游領域生產具有一定優勢。國內的石油開發環境復雜,再加上我國向來重視石油勘探與開發,在上游領域生產累計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支強大的勘探開發隊伍,不僅在技術上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從資本支出情況來看,我國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兩家平均占用資本回報率接近甚至高于國際石油公司。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石油公司上游盈利水平指標比較高,能夠保證我國的石油企業在資金方面有強大的支持。在上游生產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2.良好的政治環境和雙邊關系。從表2中可以看出這些石油資源富裕的國家已探明石油儲量占到世界已探明儲量的80%,對于中東地區、中亞和俄羅斯地區、非洲地區、美洲地區等重點投資區域的國家,逐步與我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系,形成了以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南美洲五大戰略發展區,特別是在蘇丹、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伊朗等產業化投資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3.先進的勘探技術和一流的服務水平。我國石油企業的勘探技術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可。近些年來,初步構建了以海外研究中心、技術分中心與項目研究機構相結合的技術支持體系,結合海外項目實際,在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方面繼承創新了具有CNPC相對優勢的十大技術系列。目前,我國石油企業擁有強大的鉆井、測井、物探等技術服務隊伍,可以為國外一些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提供技術服務。鉆井工程已不僅局限于打開油氣通道,而開始成為尋找和高效開發油氣田最有效的手段,特別是近平衡鉆井、水平井等技術,對增儲上產和提高采收率十分重要。由采集技術人員研發的HHVS(高保真、高效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方法)方法理論研究及資料分離軟件,有力地保障了高保真三維采集項目高質高效的順利實施,為走向綠色勘探、高效勘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HHVS方法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成為東方物探核心地震采集技術之一。
?。ǘ┝觿荩╓)
1.上下游業務結構比例失調,投資結構不合理。與國外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企業雖在上游生產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可是在下游領域我國石油企業在市場占有率、生產技術水平等方面還是存在明顯差距。中國石油在海外投資時主要業務集中在上游,下游投資比較少;而中石化優勢在下游煉油加工。在這種投資結構下,不利于緊密上下游的業務,降低成本、抵御風險。
2.信息化建設不足,缺乏系統分析和評價。企業內部信息化不足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外部的信息不足則會影響我們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的能力,而海外投資項目尤其需要強大的信息作為后盾支持。雖然我國石油企業內部現在逐步推行信息化管理,但與國外跨國公司相比,我國石油企業無論在內部還是外部信息化建設都存在明顯不足。對于東道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歷史和現狀、軟硬環境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對世界各地區含油氣盆地缺乏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世界含油盆地、成藏組合和油氣田的數據庫系統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3.海外投資規模受制于資金相對短缺。一方面,對于我國相對起步較晚的石油企業來說,不得不面對較高的進入門檻,支付較高的投入。相對于國外大型跨國石油公司來說,我國石油企業的實力相對較弱,海外油氣產業發展資金相對缺乏,2008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中國石油的營業收入為1 297.98億美元,只相當于皇家殼牌石油營業收入的36.5%;中國石化的營業收入為1 592.60億美元,只相當于皇家殼牌公司的44.8%。相對較弱的資金實力使得海外投資項目的規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資成本較高。那些投資成本低、獲利豐厚、投資風險相對較小的海外油氣資源已被大多數國際石油公司介入,我國石油公司只能投資相對較難的區域,增加了相應的投資成本;再加上,我國石油企業在海外投資項目投標的成本過高。我國石油企業為了能中標,普遍報價較高,經過激烈的價格戰使得對手的利潤也大為減少。
4.海外投資政策和制度仍不完備。在對外投資的政策中,未對石油企業開展海外上市、兼并、收購等國際通行的投資方式給予明確的支持政策,海外投資后期監管同樣缺少相應的條款支持。缺少必要的保障和控制措施,一旦發生金融形勢逆轉,將嚴重影響石油企業國際收支平衡。政府對資源能源類海外投資支持政策與國外相比仍顯不足,這體現在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不完善,缺少用于勘探開發專項基金扶持和不完備的資源收儲制度。而且政府對海外投資的支持政策也沒有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海外投資的立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石油企業實施對外投資的發展。
5.跨國經營所需的國際石油合作人員緊缺。在我國油氣產業全球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既懂技術又懂對外投資及英語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人才結構和布局不合理,人員素質還不能適應國際化的需求,對外合作人才的不合理流動和流失比較嚴重,在日趨激烈的全球性人才競爭中,我國對于石油企業國際化人才重視度仍顯不夠,導致具有國際化跨國經營人才嚴重不足。
?。ㄈC遇(O)
1.世界上仍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待于開發,深海區油氣資源探明儲量豐富。目前世界上的石油剩余可采儲量處于上升的階段,據美國《油氣雜志》的統計,2008年世界石油儲量增長了14.4億噸,到2010年世界剩余探明總儲量20.3億噸,同比增長8.5%。海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約占全部油氣儲量的34%,探明率約為30%。據IHS統計,世界海上油氣探明儲量穩中有升,截至2010年,海上油氣探明儲量約為1 526億噸。
2.國際石油市場的開放。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使得我國石油企業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參與了國際石油市場的分工合作與競爭。一方面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資金以及管理經驗的促進企業技術更新、裝備改造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大多數的石油儲量大國,為了吸引資金都會提出很多的優惠政策,以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他們的開放使得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有了實行的前提準備條件。
3.自石油危機以來,發達國家著手改變能源的消費模式,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石油消費的主力則轉向發展我國家或新興經濟體,尤其是我國。發展我國正處于經濟和能源需求上升的發展階段,加大與生產國的雙邊合作,和收購海外油氣資源成為我國石油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式。
?。ㄋ模┩{(T)
1.優質石油資源少,不能滿足國內石油需求。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81%,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時間較短,雖然不惜巨資進行石油勘探開發,但是多數項目還是在儲量日益減少的地區已經相對回報較低的地區進行,使得我國海外油氣儲量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由表3可以看出,我國石油企業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和國際石油公司相比尚未參與對中國原油產生重大影響的大型項目。再者,大部分發達國家擁有千萬噸級原油的產能和配套設施,并且在跨國海外投資中也非常豐富,與之相比,跨國這種級別的海外投資較少,且在石油富集度高、開發成本低的中東等地,中國的對外投資項目也才剛剛起步,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
2.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震蕩,給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帶來了較大風險。2006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高位振蕩。其原因有世界經濟增長、以歐佩克為代表的利益集團通過對產量的控制拉動油價、石油霸權主義刺激、投機商哄抬、美元貶值推動油價等。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規模、力度和步伐都有所提升,但如果石油價格高居不下,那么投資者可以獲取最大利潤收益。但如果價格滑落至一定底線,很有可能使投資企業不但賺不到錢,而且還無法收回成本。
3.激烈的競爭。2004年中國海油和中國石化購買英國天然氣集團在哈薩克斯坦里海北部油田的股份,但最后未能成功。除了國際上的競爭壓力外,國內市場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也曾在2004年7月的蘇丹3、7號區管道項目招標和2004年利比亞的一個727公里輸油管道項目上競爭激烈。目前這種惡性競標事件已發生過多起,逐步成為我國石油海外投資的重要問題。
通過SWOT的分析方法,從對外投資的政策環境、技術支持等方面總結了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的優勢,從投資規模、投資結構、人員結構等方面分析了還需彌補的不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利用優勢避免不足,逐步培養核心競爭力,成為海外投資的關鍵所在。
三、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對策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石油企業對外投資項目具有的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特點,而我國石油企業起步、發展快、對原油的需求量大,降低對外投資的風險,不僅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更要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穩步前進。
(一)從政策方面來說,石油作為戰略性資源,受各種因素影響的波動較大,除了龐大的資金運營之外,政府的支持尤為重要,否則寸步難行
1.建立健全各種法律法規。為了提高安全性,對于海外保險制度的完善以及勘探開發專項基金制度等的保障制度的完善至關重要。2009年3月,商務部正式頒布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但是對于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行為仍然沒有法律上的支持和保護,應盡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此外,還應建立有效促進國際合作的法律體系,為石油企業的對外投資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持。
2.選擇合理的投資區域。東道國掌握著開發項目最具潛力和便利的資源,良好的合作,對于降低投資風險、避免造成不利的影響、減少不必要的沉沒成本、在投資對象和區域選擇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目標市場上,利用不同的合作發展方式,中東地區仍然是我們投資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利用其市場的微觀經濟調整尋求合作機會;獨聯體國家例如俄羅斯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國家與我國有良好的政治關系,在技術和人員上給予一定的支持;而非洲雖然資源豐富、開發成本低,可是政治風險較高,上游企業可以進入蘇丹、幾內亞、南非等國家,通過收購具有一定實力的小型石油企業,實現上游的國際化發展。
3.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和優惠政策。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起步晚,要進行大規模的對外項目的投資需要國家給予強大的資金支持,可通過建立對外投資的專項基金。對于海外風險勘探開發部分可給予部分或無常的補助,對于項目開發投資和操作費用可給予無息貸款等方式,提高石油企業的融資能力。在政策方面還可給予石油企業其他的優惠政策,例如滿足相關規定的可減免稅收等等。
(二)從培養核心競爭力方面來說,進一步培育我國海外石油投資的主體,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成為我國石油企業的長久發展之本
1.開發新領域,不斷優化資本結構。從投資形式來看,深水區域成為未來油氣資源爭奪的主戰場,增加深水油氣資源投資開發力度,保證油氣資源產量。要結合我國石油本身的經營目標與經營策略、企業的資源優勢與資源特點、企業的上下游業務的力量配置,企業的開發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不斷優化我國石油企業投資結構。
2.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統。基于石油企業對外投資這種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對于信息系統的建立是尤為重要的,不管是投資前對于項目、東道國等評估工作,還是在投資過程中的各種資料的收集和傳輸工作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統作支持。建立高效的國際市場的信息網,包括跨國投資的監測系統、信息服務咨詢系統。同時可以建立中介機構為對外投資的項目立項書和可行性研究上提供技術層面上的幫助。
3.構建國際聯盟體系,拓寬融資途徑。作為高投資、高風險的石油投資項目,保證資金來源是極其重要的。除了在發達的金融債券市場上直接融資外,提高信用等級,利用“杠桿收購”、國際金融租賃等模式也是未來我國石油企業對外投資時融資的選擇之一。與其他國家形成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建立聯盟,大力發展海外金融機構,進一步拓展國際產業的融資能力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4.大力培養國際化人才。我國石油企業人才隊伍存在問題突出:技術人員缺乏外語交流能力,懂得外語負責交際的人員又不懂專業知識;有些項目管理人員甚至不懂得相關的經營或者國際商務貿易方面的知識。石油企業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培養符合型的具有國際資質的跨國經營人才。才能迅速改變目前我國石油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人才資料庫,形成人才儲備,方便以后開展海外投資項目中使用。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外直接理論的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戰略管理理論的總體評述,客觀地分析了我國石油企業投資的現狀及特點,并利用SWOT模式闡述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中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風險。必須指出的是,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是機會與風險并存的,我們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并在合作過程中用其他國家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劣勢與不足。我國石油企業在對外投資戰略要牢牢把握的幾點:首先,要緊緊抓住和切實利用機會,在國內市場穩定的同時,轉戰國際投資市場,在國際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我國原油企業特有的優勢;其次,在需求旺盛、產品價格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大環境下,做到正確的認識機遇和利潤背后存在的風險,善于總結與創新,規避因各種不利因素而帶來的市場風險,用先進的國際管理經驗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最后,用創新意識積極推進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在創新中謀求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