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的自身價值折耗測算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的自身價值折耗測算

一、黑龍江省煤炭資源的分布特征及潛力評價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老工業基地,全省75個市、縣中有29個發現有煤田或煤產地,含煤面積20 000平方公里左右,煤炭資源儲量居全國第11位。黑龍江省現有煤炭保有資源儲量占東北地區的73%,居優勢地位,是國家蒙東(東北)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煤炭種類齊全,煤質較好,多為低硫、低磷煤,是我國焦煤的重要產區之一,在東北三省具有煤種優勢和區位優勢。
  全省分布有石炭系、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含煤盆地97個,其中東部58個、中部10個、西部29個。截止到2005年年底,黑龍江省保有的煤炭資源儲量220.5億噸。其中,資源量144.70億噸,基礎儲量75.80億噸,可采儲量17.78億噸。東部地區保有資源儲量207.22億噸,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的94%,其中資源量137.21億噸,基礎儲量70.01億噸,可采儲量16.16億噸,主要集中在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寶清―集賢等煤田;中部地區保有資源儲量1.88億噸,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1%左右,其中資源量0.21億噸,基礎儲量1.67億噸,可采儲量0.37億噸,主要分布在依蘭、方正等地;西部地區保有資源儲量11.40億噸,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的5%,其中資源量7.30億噸,基礎儲量4.10億噸,可采儲量1.25億噸,主要分布在漠河、黑河、嫩江等地。
  隨著不斷開采,黑龍江省煤炭資源保有儲量逐年下降,可供建井勘探儲量不足,老礦區缺少接替、接續資源儲量,嚴重缺少中長遠勘查開發基地。為了改變這種局面,2007年3月,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財政廳開始進行為期5年的新一輪全省煤炭資源大調查,預計投資2.39億元。經過2007―2010年的勘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10年,新增煤炭資源量33億噸。其中,在雙鴨山七星河北區塊發現儲量26億噸的褐煤田;七臺河礦區深部勘探項目預計獲得煤炭資源量3億噸,將提高七臺河礦山服務年限20年以上;雞西邱家永豐危機礦山項目新獲資源量3億多噸。
  2011年完成的《黑龍江省煤炭資源潛力評價》對黑龍江省早二疊紀、中晚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5個聚煤期,30個含煤地層組進行了研究,劃分出86處預測區,203處預測區塊,預測總資源量202億噸。黑龍江的煤炭資源潛力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其中,中部賦煤帶的21個盆地預測資源量為22.93億噸,占總預測資源量的11.36%;東部賦煤帶24個盆地預測資源量為173.63億噸,占總預測資源量的86.05%,其中新預測盆地4個。
  隨著煤電化產業的快速推進,對煤炭精查資源儲量的需求增大,黑龍江省現有的精查資源儲量供給不足矛盾逐漸顯現出來。目前,黑龍江省保有煤炭資源儲量218.33億噸,基礎儲量77.36億噸,直接利用的煤炭可采儲量53.92億噸,不能滿足其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對精查資源儲量97.7億噸的目標要求。但是,黑龍江省煤炭資源的預期儲量具有很大的潛力。隨著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的不斷推進,勘查資金的投入將不斷加大。只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相關資金,加大煤炭資源普查和詳查的力度,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還會出現較大的提高,黑龍江省未來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依然比較廣闊。
  
  二、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預測
  (一)黑龍江省能源生產概況
  黑龍江省能源生產以煤炭為主,生產總量居全國前列。建國以來,黑龍江省共為國家生產原煤近25億噸,為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黑龍江省“一五”時期以來,原煤產量占所有能源生產總量的90%以上。直到1967年,原煤生產量退居第二位,占41.8%,石油占54.6%。2004年,隨著大慶油田開始減產,2005年原油產量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退回到第二位。此后,原煤產量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上升到53%左右。進入“十五”以后,黑龍江省能源生產量逐漸增加,原煤產量及占能源總產量的比重穩步回升,而原油逐漸減產。黑龍江省天然氣和水電資源開發比較緩慢,在能源產量中的比重較小,并且沒有大的變化。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然是黑龍江省能源生產的重點。如表1、圖1、圖2所示。
  (二)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黑龍江省是全國的產煤大省,煤炭資源儲量曾居全國第十一位,原煤產量曾居全國第三位,現居第七位。截止到2007年年底,黑龍江省共有煤礦1 592個,主要集中在雞西、鶴崗、雙鴨山和七臺河4個主要的煤炭開采區。
  雞西煤炭重點開采區。該區已有百年產煤歷史,有榮華、永慶一區、永慶二區等大型煤礦區,并有合作、小恒山、榮華至平陽、城子河等7處中型煤礦區,2007年生產能力1 941.6萬噸,2008―2020年,礦區規模為年生產能力2 563萬噸,可均衡生產50年。雞西煤礦為全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國家級重點開采區,現已劃入煤炭國家規劃礦區。
  鶴崗煤炭重點開采區。該區煤炭開采歷史悠久。有新一、興安2個大型煤礦區,峻德、鳥山2處中型煤礦區,以及富力、大陸等9處小型煤礦區。2007年全礦區煤炭產量已達1 885.5萬噸/年,2008―2020年,礦區生產規模約為1 920萬噸/年,礦區可均衡生產25年。鶴崗礦區作為全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為國家級重點開采區,現已劃入煤炭國家規劃礦區。
  雙鴨山煤炭重點開采區。由雙鴨山、集賢、寶清、雙樺4個煤田組成,2007年煤炭產量1 487.3萬噸/年。2008―2020年,礦區生產規模為2 500萬噸/年,可均衡生產77年,為省級重點開采區。
  七臺河煤炭重點開采區。面積
  2 198平方千米,保有資源儲量16.17億噸。礦區煤層多而薄、煤種齊全,以煉焦用煤為主,約占總儲量的92%,2007年生產能力達1 480.9萬噸/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礦區生產規模分別為1 519萬噸/年、1 232萬噸/年、975萬噸/年。可均衡生產15年,是東北地區主焦煤生產基地和黑龍江省唯一的無煙煤產地,為省級重點開采區。
  (三)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預測
  2006年,中國煤炭國際工程集團沈陽設計研究院分別為黑龍江省四大煤炭礦區編制了總體規劃,對各礦區資源、勘查、總體開采規模、均衡生產年限、礦井接續、新井建設順序及產量等進行了規劃,如表2所示。
  根據總體規劃,雞西礦區煤炭資源儲備量較為可觀,只要合理安排好改擴建、在建井的建設規模和時間順序,能夠在未來50年內保證2 500萬噸的年均衡產量,并能在此后25年的遞減內保持年產量在1 000萬噸以上。雙鴨山礦區煤炭資源儲備量豐富,能夠在未來45年內保證4 000萬噸的年均衡產量,并能在此后25年的遞減內保持年產量在2 000萬噸以上,只要根據豐富的后備資源,加強勘查,該地區還能并延長均衡生產年限。鶴崗礦區煤炭資源儲備量較少,只能在未來20年內保證1 750萬噸的年均衡產量,并能在此后25年的遞減內保持年產量在1 000萬噸以上,該礦區均衡生產年限過短,產量遞減期過長,接續資源不足。七臺河礦區煤炭資源儲備有限,僅能在未來15年內保證1 100萬噸的年均衡產量,但是此規模礦區經濟、社會效益好,隨深部和接續區勘查程度提高,有一定資源潛力,可延長均衡生產年限。







  隨著老礦井不斷閉坑,如果2020年以后不規劃新建井,黑龍江省四大煤炭礦區產量將大幅度下滑。2015―2025年進入快速遞減期,產量平均每年減少177萬噸。2025―2065年進入平緩遞減期,產量平均每年減少74萬噸。2065―2085年進入急速遞減期,產量平均每年減少326萬噸。2015―
  2100年黑龍江省四大煤炭礦區煤炭生產情況的相關趨勢如表3、圖3、圖4、圖5所示。
  通過圖表很容易發現雞西、雙鴨山、鶴崗、七臺河的煤炭產量呈現下降趨勢,根據現在探明的煤炭儲備量,2050年之前四大礦區煤炭年總產量可以穩定在8 000萬噸以上。但是,2065年之后,產量將出現大幅的下降。
  三、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煤炭資源回采率低
  對資源保證程度而言,資源回收率是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在煤炭生產源頭上節約資源的關鍵環節。我國平均回采率僅在40%左右。發達國家回采率已達80%以上,德國、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平均煤礦規模在100萬噸/年以上,印度32萬噸/年以上。而黑龍江省小礦數目多且分散,產量大,但所占資源量很少。根據2007年年底的數據,黑龍江省有煤礦1 592個,其中小煤礦為1 549個,大中型煤礦僅43個。小煤礦回采率遠低于大中型煤礦,如果通過加大小礦整頓力度,進行精細化管理,將煤炭回采率從40%提高到50%,黑龍江東部至2060年產量就能保持在1億噸,未來50年可少動用煤炭資源儲量近20億噸以上,至少可延長開采年限5年以上。
  (二)煤炭資源勘查滯后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勘查工作嚴重滯后,保有資源儲量逐年下降,可供建井勘探儲量不足,老礦區缺少接替、接續資源儲量,嚴重缺少中長遠勘查開發基地;煤炭資源存在著東部多、中部缺、西部少的不合理布局。煤炭資源調查工作程度低、地質基礎工作薄弱已成為我省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黑龍江省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約為273億噸,保有儲量約220億噸,其中已開發的礦井占用90億噸,尚可利用的130億噸資源中僅有89.5億噸可供規劃建設大中型礦井,其余40億噸近期不能規劃建井。東部四煤城中,七臺河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煤炭資源枯竭城市,鶴崗礦區穩產時間也不容樂觀。
  (三)煤炭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
  與煤共生和伴生的資源有金屬、非金屬及能源礦產,如煤層氣、頁巖氣、油頁巖、含煤的炭質頁巖(高灰份、低燃燒值)等。但是,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在煤炭開采過程中,許多伴生資源被棄采,即便開采綜合利用程度也不高。在煤炭開采中還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煤矸石(一般占煤炭產量12%~20%),目前黑龍江省有煤矸石堆
  4 000余座,約2~3億噸。如果今后40年每年生產原煤1億噸,則總共產生矸石約6億噸。加上現積存的則有7~8億噸。可用于制磚、水泥,回填、修路等,但是目前煤矸石的利用率僅50%左右。煤炭洗選、加工中,也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如洗矸(約洗選1噸原煤可產生0.12噸燃燒值較高的洗矸)、洗選率按50%計,40年洗矸總產約3~4億噸,可用作矸石發電。煤泥和洗水,四大煤礦區相距較近,洗煤廠相對比較集中,隨國家經濟實力增強,洗選率提高,煤泥、洗水排放量將大增。目前粗略估算,四大煤礦區年總排出煤泥500萬噸左右,如集中起來調配成水煤漿,價值可大幅度提高,也是煤代油的潔凈燃料。
  (四)煤炭開采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煤炭開采主要造成地面塌陷、裂縫、矸石堆放、地下水疏干、受不同程度污染的礦井水、煤炭洗選廢水排放等,對環境和生態造成嚴重破壞。據統計每采1噸煤需1.6噸水,將排放0.12~0.13噸矸石,并排放4~5m3瓦斯,當前黑龍江省煤礦區的環境治理率還很低,四大煤礦區國有重點煤礦治理率僅50%左右,歷史欠賬很大。四大礦區范圍環境總體承載力較低。從露采區看,每產萬噸煤,平均挖損0.16~0.2公頃土地,只有12%可復墾。
  
  四、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折耗測算
  由于傳統觀念將自然資本排除在財富的范圍之外,否認其自身價值的存在,導致在開發中煤炭資源的無償使用,以及成本與價格的背離,煤炭資源的價值無法通過出售實現其自身價值的補償。而對于煤炭等耗竭性資源而言,一經開采就就意味著永久性損耗,如果要實現資源利用的代際公平和可持續利用,必須對資源的自身價值進行補償用于后備資源和替代資源的開發。作為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黑龍江省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在計劃經濟時期煤炭價格過低,有時甚至不能彌補其開發成本,煤炭資源自身價值無法得到補償,嚴重影響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測算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的折耗對于相關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煤炭資源自身價值折耗的測算方法
  我國煤炭資源賦存量大,并且種煤類齊全。但是各種煤的賦存量及其地理分布差異非常大。我國煤炭資源分布面積達80多萬平方公里,分布區域達30多個省區。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各異,其開發利用的成本差異也很大(如運輸成本)。即便是相鄰區域的煤炭資源,由于形成時期不同,當地地質環境不同,煤炭埋藏的深度不同,其開采的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煤炭資源的價值。因此,要精確的測算煤炭資源自身價值的折耗,在測算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些影響因素一一考慮進來。但是,由于在煤炭資源勘探以及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并沒有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導致在實際測算過程中無法將相關的影響因素加以細化,反映到煤炭資源價值的折耗中。
  本研究在測算煤炭資源自身價值折耗時選擇前文已經從理論角度介紹過的使用者成本法。該方法是El Serafy于1981年提出的,他假設將耗竭性資源的部分租金收入用于投資,從而使得在無限期跨度內維持一個特定的消費水平,用于投資的這部分租金就是資源的使用者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Dt= (公式1)
  其中:
  Dt是第t期的使用者成本;R為預期各年開采資源所帶來的租金收入,通常以每年的毛收入進行衡量,毛收入是指扣除掉中間成本之后剩余的利潤;r為年折現率;T為資源的預期開采年限。
  李國平和吳迪(2004)將R改寫成PtQt,用nt代替T后,將公式1改寫為:
  Dt= (公式2)
  其中:Dt是第t期的使用者成本;R=PtQt,Pt指第t期的期望單位租金,Qt指第t期的期望開采量;r為年折現率;nt表示第t期資源期望可持續開采年數。
  當折現率r大于零時,資產現值高于未來等量資產價值。對于資源的使用者成本而言,當折現率r大于零,其使用者成本較小,使得前一代的資產折舊對下一代人不利,因此為了維護代際公平,一般采用較低的折現率。
  當r=0時,公式2可以寫為:
  Dt=PtQt=TRt-NRt (公式3)
  其中:TRt是第t期資源開發獲得的總利潤;NRt是第t期資源開發的正常資本回報,為當期固定資產凈值與正常資本回報率的乘積。
  在國民經濟統計中:
  NGPt=GOPt-CMCt (公式4)
  NGPt=Wt+SFt+TRt (公式5)
  其中:NGPt是第t期資源開采的凈產值;GOPt是第t期資源開采的總產值;CMCt是第t期資源開采的中間成本支出,但不包括正常資本回報、工資和社會福利開支,是資源開采總產值與增加值的差額;Wt是第t期勞動投入的回報,即工資;SFt是第t期社會福利支出;TRt是第t期資源開采所獲得的總利潤。







  由公式4和公式5得
  TRt=GOPt-CMCt-Wt-SFt
   (公式6)
  將公式6代入公式3可得
  Dt=GOPt-CMCt-Wt-SFt-NRt
   (公式7)
  由于我國社會福利往往計入中間成本,所以公式7可以簡化為:
  Dt=GOPt-CMCt-Wt-NRt(公式8)
  公式8就是本研究測算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折耗的基本公式。
  (二)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折耗的實際測算
  本研究對2000―2009年間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的折耗進行測算。根據公式8所涉及的基本變量,計算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的折耗,需要使用以下數據:煤炭價格、煤炭產量、煤炭開采的中間成本、煤炭行業員工工資總額、煤炭行業正常資本回報。
  使用者成本法計算所需要的煤炭價格應該是有完全競爭市場決定的價格,由于我國煤炭市場價格受國家管制比較嚴格,因此國內煤炭價格不能反映真實的供求關系。于是,根據研究慣例,用國際煤炭價格來測算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中自身價值的折耗。選用西北歐原煤基準市場價格,數據來源于《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0》,其中2000年的價格是每月均價的平均值,2001―2009年的價格是每周均價的平均值。2000―2009年的原煤價格走勢如圖6所示。由于采用國際市場原煤價格,所以在計算黑龍江省煤炭行業總產值時需要用每年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匯率進行折算。
  原煤產量來源于《黑龍江統計年鑒2001―2010》。煤炭采選業工業總產值、增加值、煤炭采選業從業人數、煤炭采選業職工平均工資來源于《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01―2010》。正常資本回報率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減通貨膨脹率的方式獲取。由于煤炭工業總產值、增加值、職工平均工資的原始數據均為當年價,為了使測算結果具有可比性,使用2000年為基期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進行平減處理。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0》和《黑龍江統計年鑒2001―2010》。詳細數據如表4所示。
  在現有數據的基礎上,只要確定黑龍江省煤炭資源的開采年數和折現率r即可確定其使用者成本。目前黑龍江省煤炭資源探明儲量在253億噸左右,根據目前的開采計劃能夠持續開采100年左右。由于開采年數太長,當折現率r大于0時,(1+r)的數值非常大,導致計算的使用者成本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使得研究失去意義,因此在計算時采用的折現率r等于0。測算的結果如表5和圖7所示。
  
  五、結論
  根據使用者成本的測算結果,當折現率為0時,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的自身價值折耗非常大,并且隨著資源的進一步稀缺和價格的上漲,未來該數值還將繼續增長。
  2000―2009年10年間,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自身價值的折耗總額為
  1 821.72億元,占此期間黑龍江省GDP累計值34 942.61億元的5.21%。其中,2008年受國際煤炭價格走高的影響,當年的折耗值最大,達到472.78億元,占當年GDP 3 873.40億元的12.21%。2000―2009年10年間,黑龍江省累計開采煤炭資源62 584.57萬噸,單位煤炭資源自身價值的折耗值為291.08元/噸。
  長期以來,對于煤炭資源自身價值折耗的補償遠遠不足。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對煤炭資源稅率進行了調整。新條例和1994年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相比,其將焦煤的資源稅稅率上調至每噸8~20元,其他煤炭未作調整,仍按每噸0.3~5元收取。
  另外,由于煤炭資源從量計稅,稅收不與煤炭價格掛鉤,所以黑龍江省并不能從當前煤炭價格的上漲中獲得更多的稅收。
  總之,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所造成的資源價值折耗的損失非常巨大。并且這種損失長期得不到補償,給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對黑龍江省煤炭資源開發的價值折耗進行補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