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單位】國家醫藥管理總局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1990-09-10
【生效日期】1991-01-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國家醫藥管理局關于國營醫藥商業企業統一會計制度
(1990年9月10日)
第一章 總則
醫藥商業會計工作是醫藥商業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國營醫藥商業會計工作,完善醫藥商業核算體系,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醫藥商業的發展需要,結合國營醫藥商業企業經營生產的特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國營醫藥商業企業統一會計制度》,各級領導和全體職工都必須嚴格遵守,認真執行。
本制度實施范圍是:各級國營醫藥商業企業(包括商辦工業、農牧企業以及其它各類企業)。已經執行《國營工業企業會計制度》的商辦工業企業,仍可繼續執行。
為了搞好醫藥商業會計工作,充分發揮會計工作職能,加強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本制度由企業經理(廠長)、總會計師負責組織實施,上級主管部門檢查監督。
一、會計工作的任務
醫藥商業會計工作,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令,遵守《會計人員工作規則》,努力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1.搞好會計核算,正確、及時、完整地記帳、算帳、報帳,做到手續完備,帳目清楚,數字準確,內容真實,日清月結,定期編報會計報表,全面反映企業經營和資金變化情況,為國家和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核算資料。并運用這些核算資料,分析經濟情況,考核經濟成果,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
2.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費用(成本)計劃,合理使用資金,管好財產,支持生產和業務經營,精打細算,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為國家積累資金。
3.做好會計分析,定期分析企業財務,費用(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考核經營成果,總結成績,找出差距,提出改進措施。
4.加強會計監督,嚴格執行國家賦予的工作職權。遵守、宣傳、維護黨和國家的財經制度、法令和法規,做好監督和稽核工作,保護國家財產的完整安全,同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作斗爭。
二、會計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制
各級醫藥商業企業主管部門和大、中型醫藥商業企業,必須單獨設置財務會計機構,根據工作需要確定人員編制,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保證完成會計工作任務,小型企業暫時不能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要在有關機構中配備專職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人員的任免要按照《會計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三、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為了完成會計工作任務,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會計人員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和法規;學習經濟理論,學習專業知識、計算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廉潔奉公,正確地行使自己的工作職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做好會計工作。
四、會計人員的權限
為了保障會計人員履行職責,賦予會計人員如下權限:
1.有權要求本單位有關部門、人員認真執行國家批準的計劃、預算,遵守國家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如有違反,會計人員應按《會計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2.有權參與本單位編制計劃、制定定額、簽定交易合同和有關的生產、經營管理會議。
3.有權監督檢查本單位有關部門的財務收支、資金使用和財產保管、收發、計量、檢驗等情況。
五、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領導
各級醫藥主管部門和大中型企業要設置總會計師,實行總會計師責任制,主管本單位的經濟核算和財務會計工作,監督、檢查經營和生產各個環節的經營管理工作,以推動經營和生產的發展,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總會計師應由具有會計師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擔任,按干部管理權限任免。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不應再設主管會計工作的副經理(副廠長)。小型企業要指定一名熟悉會計工作的副經理(副廠長),行使總會計師職權。
各級企業領導人,要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領導并應做到:
1.把會計工作列入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要健全財務會計機構,充實會計人員,組織本單位全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貫徹執行財務會計制度,經常檢查和研究解決財會工作中的問題。
2.要帶頭遵守財務會計制度,要定期研究會計核算和財務情況,有效地領導財務會計工作,不斷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
組織、支持財會部門在會計工作管理上,逐步實現標準化、規范化、電算化、科學化,不斷提高計算技術和會計工作管理水平。
3.支持會計人員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發現對正常會計工作受到阻礙、刁難或打擊報復者,要堅決制止,嚴肅處理。要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會計人員,尊重他們的勞動,保證他們的工作時間,不得隨意抽調會計人員做其他工作,力求相對穩定。對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按照《會計法》有關規定辦理。
4.要建立獎懲制度。對工作認真負責、埋頭苦干、熱愛本職、鉆研業務技術、堅持制度;完成任務好的會計人員,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工作一貫不負責任,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弄虛作假,嚴重違反制度,造成帳務混亂或使國家財產受到損失的,應分別情況給予批評教育或處分。企業領導人對出現上述情況也應負一定責任。個別企業領導人支持財會人員弄虛作假,違反財會制度,支持者要負主要責任。
5.各級領導要模范遵守財經紀律,同時要對全體職工進行增強全局觀念、政策觀念、法制觀念的教育。對于違反財經紀律的單位和有關人員,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違反財政法規的處罰規定》執行。
六、幾項重要規定
1.企業必須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和財產管理制度。一切資金收付必須有憑有據,手續完備,帳目清楚;一切財產必須堅持定期盤點和清理,做到帳帳、帳實相符。對于差錯或責任事故,以及懸帳懸案,應由責任部門和有關人員負責及時清查處理;重要問題,應由領導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清查處理。
2.企業一切資金收付和盈虧計算,除已作特殊規定者外,均采用“權責發生制”,如實反映資金運動和經營成果。
3.企業庫存商品、產成品、原材料等,除零售企業的一般商品可實行“實地盤存制”外,都應當實行“永續盤存制”(包括零售企業的貴重商品),并及時進行帳實核對,發生長短及時按規定處理,以保證帳實相符。
企業的商品、材料、產成品等明細帳,應當設在財會部門。如果設在有關業務部門的,其核算工作應當由財會部門領導,按照規定及時、正確、完整地進行記載、結算、反映和監督。各種實物明細帳,都應當歸入會計檔案,不得遺失。
4.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
5.經管財產的人員和會計人員,在調動工作或長期離職時,必須認真辦理交接手續,由財會負責人或主管負責人監交,交接不清的不得離職。
6.本制度對企業的記帳方法,不作統一規定。在保證把帳記清楚、不錯不亂的原則下,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規定;也可以由企業主管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具體情況統一規定。
7.為了保證會計核算指標的統一,本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名稱、核算范圍,會計報表項目的口徑,均不得隨意變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醫藥管理局(總公司)可根據具體情況,在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前提下,商得同級財政部門同意,可以制訂適當的補充規定或核算子目,并報國家醫藥管理局備案。但在向國家醫藥管理局編報會計報表時,應按本制度統一規定的表式項目上報。
8.會計年度自公歷每年元月1日至12月31日止;分月,分季與公歷相同。
9.會計核算的金額以人民幣“元”為單位,元以下至角分;商品單價和單位產品成本可計至元以下4位數(4位數以下四舍五入)。有關外幣業務,結算時要折合人民幣記帳,同時登記外幣金額和折合率。
10.會計檔案的保管,按照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財預字〔1984〕第85號關于印發《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辦理。
本制度自1991年元月1日起執行。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釋權歸國家醫藥管理局。
第二章 會計科目
第一節 一般規定
(一)本制度的會計科目,是根據醫藥、藥材商業企業商品流通、生產、加工、動植物養植等和其他不同的業務需要設置的。對各類企業相同的經濟業務,如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銀行存款、款項往來、利潤分配等,均設置了通用的會計科目,不同的經濟業務,如在產品、產藥動物等,則分別設置了專用科目(詳見第二節會計科目表)。各類企業可以根據本企業的業務需要,在本制度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范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科目。
(二)本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和會計科目下設置的子目、細目,是為了對各企業各種經濟業務不同內容分別歸類進行會計核算的一種方法。會計科目是設置一級帳戶(總分類帳)的依據,在設置帳戶時,必須填列會計科目全稱,不得簡化,或以編號代替。為了方便日常工作,企業可視需要,將在產品、專用撥款、專用借款等科目的子目作為科目使用。企業根據需要,除本制度規定者外,也可自行增設子、細目。
本制度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編號,是為了便于填制憑征、登記帳簿和應用電子計算機。各企業不得隨意變動編號。在某些會計科目之間留的空號,是供以后統一增設會計科目之用。
(三)為了適應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對1985年8月《國營醫藥商業企業統一會計制度》作了一些修改和補充。修改后的制度在原制度的基礎上撤銷的會計科目有:
①“商品調價差價”;②“商品調價損失”;③“商品流轉借款”;④“結算借款”;⑤“臨時借款”;⑥“預購定金借款”;⑦“其它借款”;⑧“商品調價收益”共8個科目。
新增的會計科目有:
①“應收票據”;②“改轉租企業占用資金”;③“工資增長費用”;④“教育費附加”;⑤“改轉租企業上交款項”;⑥“流動資金借款”;⑦“應付票據”;⑧“工資基金”;⑨“無形資產”共9個科目。
更改的會計科目有:
①“對外投資”改為“長期投資”;②“接受投資”改為“其他單位投入資金”;③“應付費用”改為“預提費用”共3個科目。
經過修改和補充后,本制度的會計科目分資金占用、來源和支出、收入以及表外科目5大類,共計94個科目。即資金占用類科目36個;資金來源類科目33個;支出類科目12個;收入類科目7個;表外科目6個。
(四)鑒于一些企業采用“借貸記帳法”,一些企業采用“增減記帳法”,因此,本制度在設置會計科目時,分別考慮了兩種記帳方法需要(詳見兩種記帳方法有關科目對照表)。同時列舉了借貸、增減兩種記帳方法的記帳方向。
本制度會計科目是按增減記帳法確定的。采用借貸記帳法的企業,應按《增減、借貸記帳法有關科目對照表》的科目名稱使用。
(五)本制度會計科目使用說明中引用的現行有關計劃、財務、統計等方面的規定,是為了說明會計科目設置依據和使用方法。今后這些規定,如有修改、廢止,企業應按新的規定辦理。如果會計科目需要作相應的變更時,由國家醫藥管理局統一修改。
第二節 會計科目表
(一)會計科目表
----------------------------|編號 | 科目名稱及分類 | 子目名稱 ||---|----------|-----------|| |一、資金占用及支出類| || |科目 | ||---|----------|-----------|| |(一)資金占用類科目| ||---|----------|-----------||101|固定資產 |1.經營、生產用固定資|| | |產 ||---|----------|-----------|| | |2.非經營、生產用固定|| | |資產 ||---|----------|-----------|| | |3.未使用固定資產 ||---|----------|-----------|| | |4.出租固定資產 ||---|----------|-----------|| | |5.不需用固定資產 ||---|----------|-----------|| | |6.土地 ||---|----------|-----------|| | |7.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102|待核銷基建支出 | ||---|----------|-----------||103|無形資產 | ||---|----------|-----------||104|長期投資 | ||---|----------|-----------||111|在途商品 | ||---|----------|-----------||112|庫存商品 | ||---|----------|-----------||113|特種儲備商品 | ||---|----------|-----------||114|托售商品 | ||---|----------|-----------||115|發出商品 | ||---|----------|-----------||116|加工商品及材料 | ||---|----------|-----------||121|產成品 | ||---|----------|-----------||122|在產品 |1.直接生產費用 ||---|----------|-----------|| | |2.車間經費 ||---|----------|-----------|| | |3.企業管理費 ||---|----------|-----------|| | |4.直接植養費 ||---|----------|-----------|| | |5.間接植養費 ||---|----------|-----------||123|產藥動物 | ||---|----------|-----------||124|原材料 |1.在途材料 ||---|----------|-----------|| | |2.庫存材料 ||---|----------|-----------|| | |3.材料成本差異 ||---|----------|-----------||131|包裝物 | ||---|----------|-----------||132|物料用品 | ||---|----------|-----------||135|低值易耗品 | ||---|----------|-----------||141|待攤費用 | ||---|----------|-----------||145|現金 | ||---|----------|-----------||146|銀行存款 | ||---|----------|-----------||151|委托銀行收款 | ||---|----------|-----------||155|業務周轉金 | ||---|----------|-----------||161|預購定金 | ||---|----------|-----------||171|應收貨款 | ||---|----------|-----------||172|應收票據 | ||---|----------|-----------||173|其它應收款 | ||---|----------|-----------||174|待決應收款 | ||---|----------|-----------||175|待處理財產損失 | ||---|----------|-----------||184|改轉租企業占用資金 |1.改轉租企業占用固定|| | |資金 ||---|----------|-----------|| | |2.改轉租企業占用流動|| | |資金 ||---|----------|-----------|| | |3.改轉租企業占用專用|| | |資金 ||---|----------|-----------||186|應彌補虧損 |1.應由以后年度利潤彌|| | |補虧損 ||---|----------|-----------|| | |2.應由財政彌補虧損 ||---|----------|-----------|| | |3.應由醫藥商業自補虧|| | |損 ||---|----------|-----------||188|專項存款 | ||---|----------|-----------||191|專項物資 |1.在途專項物資 ||---|----------|-----------|| | |2.庫存專項物資 ||---|----------|-----------|| | |3.委托加工專項物資 ||---|----------|-----------|| | |4.待處理專項物資損失||---|----------|-----------||192|專項工程支出 | ||---|----------|-----------||193|專項應收款 |1.扶持生產資金應收款||---|----------|-----------|| | |2.中藥材開發基金應收|| | |款 ||---|----------|-----------|| | |3.其它專項應收款 ||---|----------|-----------||194|有價證券 | ||---|----------|-----------||196|利潤分配 |1.其它單位轉來利潤 ||---|----------|-----------|| | |2.分給其它單位利潤 ||---|----------|-----------|| | |3.歸還基建借款 ||---|----------|-----------|| | |4.歸還專項借款 ||---|----------|-----------|| | |5.應交所得稅 ||---|----------|-----------|| | |6.應交調節稅 ||---|----------|-----------|| | |7.應交承包費 ||---|----------|-----------|| | |8.應交利潤 ||---|----------|-----------|| | |9.應補交的承包利潤 ||---|----------|-----------|| | |10.應由財政退庫的超|| | |承包利潤 ||---|----------|-----------|| | |11.應由抵押金抵補的|| | |承包利潤 ||---|----------|-----------|| | |12.企業留利 ||---|----------|-----------|| | |13.應由以后年度利潤|| | |彌補虧損 ||---|----------|-----------|| | |14.應由醫藥商業自補|| | |虧損 ||---|----------|-----------|| | |15.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 |16.應交上級利潤 ||---|----------|-----------|| | |17.所屬交來利潤 ||---|----------|-----------|| | |18.應由上級彌補虧損||---|----------|-----------|| | |19.應彌補所屬虧損 ||---|----------|-----------|| | |20.應由財政彌補虧損||---|----------|-----------|| | |21.支付融資租憑的利|| | |潤 ||---|----------|-----------|| |二、資金來源及收入類| || |科目 | ||---|----------|-----------|| |(二)資金來源類科目| ||---|----------|-----------||201|固定資金 | ||---|----------|-----------||202|折舊 | ||---|----------|-----------||203|其他單位投入資金 | ||---|----------|-----------||211|基建借款 |1.固定資產借款 ||---|----------|-----------|| | |2.流動資產借款 ||---|----------|-----------|| | |3.其它支出借款 ||---|----------|-----------||215|流動資金 |1.國家流動資金 ||---|----------|-----------|| | |2.企業流動資金 ||---|----------|-----------|| | |3.其它流動資金 ||---|----------|-----------||221|特種儲備資金 | ||---|----------|-----------||231|改轉租企業上交款項 |1.承包費 ||---|----------|-----------|| | |2.折舊基金 ||---|----------|-----------|| | |3.償還金 ||---|----------|-----------|| | |4.租賃費 ||---|----------|-----------|| | |5.退休基金 ||---|----------|-----------|| | |6.管理費 ||---|----------|-----------|| | |7.稅后留利 ||---|----------|-----------||235|流動資金借款 |1.商品周轉借款 ||---|----------|-----------|| | |2.結算借款 ||---|----------|-----------|| | |3.預購定金借款 ||---|----------|-----------|| | |4.其它借款 ||---|----------|-----------|| | |5.臨時借款 ||---|----------|-----------||241|商品進銷差價 | ||---|----------|-----------||245|應付貨款 | ||---|----------|-----------||246|應付票據 | ||---|----------|-----------||247|應付債券 |1.流動資金債券 ||---|----------|-----------|| | |2.專用資金債券 ||---|----------|-----------||251|其它應付款 | ||---|----------|-----------||252|應付工資 |1.計時工資 ||---|----------|-----------|| | |2.計件工資 ||---|----------|-----------|| | |3.獎金 ||---|----------|-----------|| | |4.津貼和補貼 ||---|----------|-----------|| | |5.加班加點工資 ||---|----------|-----------|| | |6.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 | |資 ||---|----------|-----------||255|預提費用 | ||---|----------|-----------||261|待處理財產收益 | ||---|----------|-----------||263|商品削價準備金 |1.批發商品削價準備金||---|----------|-----------|| | |2.零售商品削價準備金||---|----------|-----------||265|待扣稅金 | ||---|----------|-----------||271|應交稅金 |1.營業稅 ||---|----------|-----------|| | |2.產品稅 ||---|----------|-----------|| | |3.增值稅 ||---|----------|-----------|| | |4.城市維護建設稅 ||---|----------|-----------|| | |5.所得稅 ||---|----------|-----------|| | |6.調節稅 ||---|----------|-----------|| | |7.房產稅 ||---|----------|-----------|| | |8.車船使用稅 ||---|----------|-----------|| | |9.土地使用稅 ||---|----------|-----------|| | |10.代收營業稅 ||---|----------|-----------||273|應交承包費 | ||---|----------|-----------||275|應交利潤 | ||---|----------|-----------||281|應交教育費附加 | ||---|----------|-----------||283|更新改造基金 | ||---|----------|-----------||284|大修理基金 | ||---|----------|-----------||285|福利基金 | ||---|----------|-----------||287|企業留利基金 |1.企業發展基金 ||---|----------|-----------|| | |2.職工獎勵基金 ||---|----------|-----------|| | |3.調劑和后備基金 ||---|----------|-----------|| | |4.職工集體福利基金 ||---|----------|-----------|| | |5.承包風險基金 ||---|----------|-----------||289|工資基金 |1.應付工資 ||---|----------|-----------|| | |2.工資及工資增長基金||---|----------|-----------||291|中藥材開發基金 | ||---|----------|-----------||293|專用撥款 |1.挖潛革新改造撥款 ||---|----------|-----------|| | |2.科技三項費用撥款 ||---|----------|-----------|| | |3.扶持生產撥款 ||---|----------|-----------|| | |4.其它撥款 ||---|----------|-----------||294|專用借款 |1.更新改造借款 ||---|----------|-----------|| | |2.大修理借款 ||---|----------|-----------|| | |3.小型技措借款 ||---|----------|-----------|| | |4.中短期設備借款 ||---|----------|-----------|| | |5.出口產品專項借款 ||---|----------|-----------|| | |6.商業網點設施借款 ||---|----------|-----------|| | |7.其它借款 ||---|----------|-----------||295|專項應付款 | ||---|----------|-----------||296|專項應交款 |1.能源交通建設基金 ||---|----------|-----------|| | |2.預算調節基金 ||---|----------|-----------||298|利潤 | ||---|----------|-----------|| |(三)支出類科目 | ||---|----------|-----------||301|商品銷售成本 |1.批發商品銷售成本 ||---|----------|-----------|| | |2.零售商品銷售成本 ||---|----------|-----------||302|產品銷售成本 | ||---|----------|-----------||303|其它業務成本 | ||---|----------|-----------||311|附營業務成本 | ||---|----------|-----------||315|商品流通費 |1.運雜費 ||---|----------|-----------|| | |2.保管費 ||---|----------|-----------|| | |3.挑選整理費 ||---|----------|-----------|| | |4.包裝費 ||---|----------|-----------|| | |5.商品損耗 ||---|----------|-----------|| | |6.檢驗簽證及手續費 ||---|----------|-----------|| | |7.廣告樣品費 ||---|----------|-----------|| | |8.利息 ||---|----------|-----------|| | |9.保險費 ||---|----------|-----------|| | |10.工資 ||---|----------|-----------|| | |11.福利費 ||---|----------|-----------|| | |12.工會經費 ||---|----------|-----------|| | |13.勞動保護費 ||---|----------|-----------|| | |14.職工教育經費 ||---|----------|-----------|| | |15.折舊費 ||---|----------|-----------|| | |16.低值易耗品攤銷 ||---|----------|-----------|| | |17.修理費 ||---|----------|-----------|| | |18.差旅費 ||---|----------|-----------|| | |19.租賃費 ||---|----------|-----------|| | |20.其它稅金 ||---|----------|-----------|| | |21.其它費用 ||---|----------|-----------||321|工資增長費用 | ||---|----------|-----------||325|銷售稅金 |1.營業稅 ||---|----------|-----------|| | |2.產品稅 ||---|----------|-----------|| | |3.增值稅 ||---|----------|-----------|| | |4.城市維護建設稅 ||---|----------|-----------||331|教育費附加 | ||---|----------|-----------||335|商品削價損失 | ||---|----------|-----------||341|財產損失 |1.自然災害損失 ||---|----------|-----------|| | |2.火災損失 ||---|----------|-----------|| | |3.殘損變質損失 ||---|----------|-----------|| | |4.過期失效損失 ||---|----------|-----------|| | |5.偽藥損失 ||---|----------|-----------|| | |6.動植物養植損失 ||---|----------|-----------|| | |7.短缺損失 ||---|----------|-----------|| | |8.壞帳損失 ||---|----------|-----------|| | |9.其它損失 ||---|----------|-----------||345|上交企業管理費 | ||---|----------|-----------||351|營業外支出 |1.離退休人員支出 ||---|----------|-----------|| | |2.長期病假及編外人員|| | |工資福利金支出 ||---|----------|-----------|| | |3.交納的合同制職工退|| | |休養老金 ||---|----------|-----------|| | |4.其它支出 ||---|----------|-----------|| | | ||---|----------|-----------|| |表外科目 | ||---|----------|-----------||011|代管商品及物資 | ||---|----------|-----------||012|代售商品 | ||---|----------|-----------||013|代購商品 | ||---|----------|-----------|| | | ||---|----------|-----------|| |表外科目 | ||---|----------|-----------||021|托管單位款 | ||---|----------|-----------||022|托售單位款 | ||---|----------|-----------||023|托購單位款 | ||---|----------|-----------|| | | |----------------------------
增減
(二) 記帳法有關科目對照表
借貸
-------------------------| 增減記帳法科目 | ||---------------|借貸記帳法科目|| 占用及支出 | 來源及收入 | ||-------|-------|-------||應收貨款 |應付貨款 |貨款往來 ||-------|-------|-------||應收票據 |應付票據 |待結算承兌票據||-------|-------|-------||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付款 |其他往來 ||-------|-------|-------||待決應收款 | |待決帳款 ||-------|-------|-------||待處理財產損失|待處理財產收益|待處理財產損益||-------|-------|-------||專項應收款 |專項應付款 |專項帳款往來 ||-------|-------|-------||商品銷售成本 |商品銷售收入 |商品銷售 ||-------|-------|-------||產品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 ||-------|-------|-------||其它業務成本 |其它業務收入 |其它業務經營 ||-------|-------|-------||附營業務成本 |附營業務收入 |附營業務經營 ||-------|-------|-------||上繳企業管理費|收取企業管理費|企業管理費收支||-------|-------|-------||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損益 |-------------------------
(三)新舊科目對照表
-----------------------------------| 新制度科目 | 原制度科目 ||----------------|----------------||編號 | 科目名稱及分類 |編號 | 科目名稱及分類 ||---|------------|----|-----------|| |一、資金占用及支出類科目| | ||---|------------|----|-----------|| |(一)資金占用類科目 | |(一)資金占用類科目 ||---|------------|----|-----------||101|固定資產 |101 |固定資產 ||---|------------|----|-----------||102|待核銷基建支出 |102 |待核銷基建支出 ||---|------------|----|-----------||103|無形資產Δ | | ||---|------------|----|-----------||104|長期投資● |171 |對外投資● ||---|------------|----|-----------||111|在途商品 |111 |在途商品 ||---|------------|----|-----------||112|庫存商品 |112 |庫存商品 ||---|------------|----|-----------||113|特種儲備商品 |113 |特種儲備商品 ||---|------------|----|-----------||114|托售商品 |114 |托售商品 ||---|------------|----|-----------||115|發出商品 |115 |發出商品 ||---|------------|----|-----------|| | |116 |商品調價差價 ||---|------------|----|-----------||116|加工商品及材料 |125 |加工商品及材料 ||---|------------|----|-----------||121|產成品 |121 |產成品 ||---|------------|----|-----------||122|在產品 |122 |在產品 ||---|------------|----|-----------||123|產藥動物 |123 |產藥動物 ||---|------------|----|-----------||124|原材料 |124 |原材料 ||---|------------|----|-----------||131|包裝物 |131 |包裝物 ||---|------------|----|-----------||132|物料用品 |132 |物料用品 ||---|------------|----|-----------||135|低值易耗品 |133 |低值及易耗品 ||---|------------|----|-----------||141|待攤費用 |134 |待攤費用 ||---|------------|----|-----------||145|現金 |141 |現金 ||---|------------|----|-----------||146|銀行存款 |142 |銀行存款 ||---|------------|----|-----------||151|委托銀行收款 |143 |委托銀行收款 ||---|------------|----|-----------||155|業務周轉金 |144 |業務周轉金 ||---|------------|----|-----------||161|預購定金 |145 |預購定金 ||---|------------|----|-----------||171|應收貨款 |146 |應收貨款 ||---|------------|----|-----------||172|應收票據Δ | | ||---|------------|----|-----------||173|其它應收款 |147 |其它應收款 ||---|------------|----|-----------||174|待決應收款 |148 |待決應收款 ||---|------------|----|-----------||175|待處理財產損失 |149 |待處理損失 ||---|------------|----|-----------||184|改轉租企業占用資金Δ | | ||---|------------|----|-----------||186|應彌補虧損 |151 |應彌補虧損 ||---|------------|----|-----------||188|專項存款 |161 |專項存款 ||---|------------|----|-----------||191|專項物資 |162 |專項物資 ||---|------------|----|-----------||192|專項工程支出 |163 |專項工程支出 ||---|------------|----|-----------||193|專項應收款 |164 |專項應收款 ||---|------------|----|-----------||194|有價證券 |172 |國庫券● ||---|------------|----|-----------||196|利潤分配 |181 |利潤分配 ||---|------------|----|-----------|| |(三)支出類科目 | |(三)支出類科目 ||---|------------|----|-----------||301|商品銷售成本 |301 |商品銷售成本 ||---|------------|----|-----------||302|產品銷售成本 |302 |產品銷售成本 ||---|------------|----|-----------||303|其它業務成本 |303 |其它業務成本 ||---|------------|----|-----------||311|附營業務成本 |304 |附營業務成本 ||---|------------|----|-----------||315|商品流通費 |305 |商品流通費 ||---|------------|----|-----------||321|工資增長費用Δ | | ||---|------------|----|-----------||325|銷售稅金 |306 |銷售稅金 ||---|------------|----|-----------||331|教育費附加Δ | | ||---|------------|----|-----------|| | |311 |商品調價損失★ ||---|------------|----|-----------||335|商品削價損失 |310 |商品削價損失 ||---|------------|----|-----------||341|財產損失 |312 |財產損失 ||---|------------|----|-----------||345|上繳企業管理費 |313 |上繳企業管理費 ||---|------------|----|-----------||351|營業外支出 |314 |營業外支出 ||---|------------|----|-----------|| |表外科目 |表外科目| ||---|------------|----|-----------||011|代管商品及物資 |011 |代管商品及物資 ||---|------------|----|-----------||012|代售商品 |012 |代售商品 ||---|------------|----|-----------||013|代購商品 |013 |代購商品 ||---|------------|----|-----------|| |二、資金來源及收入類科目| | ||---|------------|----|-----------|| |(二)資金來源類科目 | |(二)資金來源類科目 ||---|------------|----|-----------||201|固定資金 |201 |固定資金 ||---|------------|----|-----------||202|折舊 |202 |折舊 ||---|------------|----|-----------||203|其他單位投入資金● |213 |接受投資● ||---|------------|----|-----------||211|基建借款 |203 |基建借款 ||---|------------|----|-----------||215|流動資金 |211 |流動資金 ||---|------------|----|-----------||221|特種儲備資金 |212 |特種儲備資金 ||---|------------|----|-----------||231|改轉租企業上交款項Δ | | ||---|------------|----|-----------||235|流動資金借款Δ | | ||---|------------|----|-----------|| | |221 |商品周轉借款★ ||---|------------|----|-----------|| | |222 |結算借款★ ||---|------------|----|-----------|| | |224 |預購定金借款★ ||---|------------|----|-----------|| | |225 |其它借款★ ||---|------------|----|-----------|| | |223 |臨時借款 ||---|------------|----|-----------||241|商品進銷差價 |231 |商品進銷差價 ||---|------------|----|-----------||245|應付貨款 |241 |應付貨款 ||---|------------|----|-----------||246|應付票據Δ | | ||---|------------|----|-----------||247|應付債券 |270 |應付債券 ||---|------------|----|-----------||251|其它應付款 |244 |其它應付款 ||---|------------|----|-----------||252|應付工資 |242 |應付工資 ||---|------------|----|-----------||255|預提費用● |243 |應付費用● ||---|------------|----|-----------||261|待處理財產收益 |245 |待處理收益 ||---|------------|----|-----------||263|商品削價準備金Δ | | ||---|------------|----|-----------||265|待扣稅金 |246 |待扣稅金 ||---|------------|----|-----------||271|應交稅金 |251 |應交稅金 ||---|------------|----|-----------||273|應交承包費 |252 |應交承包費 ||---|------------|----|-----------||275|應交利潤 |253 |應交利潤 ||---|------------|----|-----------||281|應交教育費附加 |247 |應交教育費附加 ||---|------------|----|-----------||283|更新改造基金 |261 |更新改造基金 ||---|------------|----|-----------||284|大修理基金 |262 |大修理基金 ||---|------------|----|-----------||285|福利基金 |263 |福利基金 ||---|------------|----|-----------||287|企業留利基金 |264 |企業留利基金 ||---|------------|----|-----------||289|工資基金Δ | | ||---|------------|----|-----------||291|中藥材開發基金 |265 |中藥材開發基金 ||---|------------|----|-----------||293|專用撥款 |266 |專用撥款 ||---|------------|----|-----------||294|專用借款 |267 |專用借款 ||---|------------|----|-----------||295|專項應付款 |268 |專項應付款 ||---|------------|----|-----------||296|專項應交款 |269 |專項應交款 ||---|------------|----|-----------||298|利潤 |271 |利潤 ||---|------------|----|-----------|| |(四)收入類科目 | |(四)收入類科目 ||---|------------|----|-----------||401|商品銷售收入 |401 |商品銷售收入 ||---|------------|----|-----------||402|產品銷售收入 |402 |產品銷售收入 ||---|------------|----|-----------||403|其它業務收入 |403 |其它業務收入 ||---|------------|----|-----------||404|附營業務收入 |404 |附營業務收入 ||---|------------|----|-----------|| | |411 |商品調價收益★ ||---|------------|----|-----------||411|財產溢余 |412 |財產溢余 ||---|------------|----|-----------||415|收取企業管理費 |413 |收取企業管理費 ||---|------------|----|-----------||421|營業外收入 |414 |營業外收入 ||---|------------|----|-----------|| | | | ||---|------------|----|-----------|| | | | ||---|------------|----|-----------|| |表外科目 | |表外科目 ||---|------------|----|-----------||021|托管單位款 |012 |托管單位款 ||---|------------|----|-----------||022|托售單位款 |022 |托售單位款 ||---|------------|----|-----------||023|托購單位款 |023 |托購單位款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明:本表內注有★符號的為撤銷科目;注有Δ符號的為新增加科目;注有●符號的為改變科目名稱。
第三節 會計科目使用說明
101.固定資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的原值。
(二)企業擁有的各種勞動資料,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的為固定資產:
1.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2.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含800元)。
不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的,或者雖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但更換頻繁,容易損壞,經財政部門批準后,不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均為低值易耗品。
(三)固定資產的購置、修建、調撥、報廢、變賣等都必須按規定程序報經批準,辦好會計手續,及時登帳。
(四)本科目按固定資產分類,設以下子目:
1.經營生產用固定資產:核算企業用于經營、生產方面的房屋、倉庫、冷庫、車間、營業室、貨場、各種機器設備、運輸設備以及為經營生產服務的行政管理部門所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和管理用具等固定資產。
2.非經營生產用固定資產:核算職工宿舍、招待所、食堂和其它非經營、生產方面的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
3.未使用固定資產:核算企業尚未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調入尚未安裝的固定資產;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以及經批準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
由于季節性經營、生產及大修理等原因而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在倉庫、營業室、車間內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仍作為在用固定資產。
4.出租固定資產:核算企業出租給外單位的固定資產。
5.不需用固定資產:核算企業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6.土地:核算企業過去已經估價單獨入帳的土地。因征用土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的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帳。
7.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指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機器設備。運輸工具。在租賃期內應視同國家固定資產進行管理。
(五)固定資產的增加按以下規定處理:
1.用基建撥款或基建借款購建的固定資產,應根據建設單位交付使用財產明細表所確定的價值,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固定資金”或“基建借款-固定資產借款”科目。
固定資產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移交手續,可先按估計價值入帳,待建設單位確定實際價值后再行調整。
2.用專用基金、專用撥款和專項借款(包括各種專用借款、應付引進設備款、應付債券等,下同)等自行購建的固定資產,按實際發生的全部成本(包括購進價加支付的包裝費、運雜費、安裝成本的總額、購置汽車的購置附加費以及按規定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其它費用)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
3.無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調出單位的帳面原值,減去原來的安裝成本,加上調入后新的安裝成本,借(增)記本科目;按調出單位已提折舊,貸(增)記“折舊”科目;差額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
調入時支付的包裝費、運雜費,在企業的專用基金列支,不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如果調出、調入雙方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準不同,調入方按照規定作低值易耗品入帳時,以固定資產原值的50%借(增)記“低值易耗品”科目,貸(增)記“流動資金”科目有關子目。所支付的包裝費、運雜費等在有關費用中列支。
4.有償調入的固定資產,按現行調撥價或協議價加包裝費、運雜費、安裝成本費、借(增)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的價款和包裝費、運雜費、安裝成本費,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現行調撥價與實際支付價款的差額,貸(增)記“折舊”科目。
5.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固定資產,按原固定資產價值減去改建、擴建過程中發生的變價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擴建而增加的支出記帳,將增加的凈額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
6.固定資產大修理工程一般不增加固定資產的價值。但在大修理的同時以專用基金或專用撥款、專用借款進行技術改造開支的部份,應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
7.盤盈的固定資產,以重置完全價值入帳,借(增)記本科目;按新舊程度估計的折舊額,貸(增)記“折舊”科目;其凈值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
8.接受其他單位投入的固定資產,見“其他單位投入資金”科目的有關規定處理。
9.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租入設備的價款、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安裝測試費,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租賃期滿,如按合同規定,將固定資產所有權轉歸承租企業時,應進行轉帳,將其從本子目轉到“經營生產用固定資產”子目。
10.企業為開發研制新產品、新技術所購置的單臺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試驗裝置、試制用關鍵設備、微型電子計算機,以及經批準購置用于會計電算化的單個系統在5萬元以下的微型電子計算機,按規定可以一次或分次攤入費用(成本),不再提取折舊。購入時,按其原值,借(增)記本科目;按估計殘值減去估計清理費用后的差額作為固定資產的凈值,貸(增)記“固定資金”科目;按原值減去凈值后的差額作為已提折舊,貸(增)記“折舊”科目。同時,按實際支付的價款減去凈值后的差額,借(增)記“待攤費用”等科目;按固定資產凈值,借(減)記“企業留利基金”等專用基金科目;按支付的價款,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
11.按國家規定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如建筑稅、大修理工程等應通過“專項工程支出”科目列支后,轉銷專用基金有關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按規定應當計入“待核銷基建支出”的開支,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六)固定資產的減少按以下規定處理:
1.經批準調出(包括有償或無償調出)、變賣、報廢、盤虧和其它原因減少固定資產時,按原值減少固定資產,同時減少已提折舊和固定資金。
2.固定資產變賣、有償調出所得價款和廢棄固定資產的變價收入及其清理費用,均在“更新改造基金”科目核算。
3.以固定資產對外單位投資的帳務處理見“長期投資”科目有關規定。
(七)固定資產經領導批準在企業內部各部門、各車間各類固定資產之間的轉移;以及將經營生產用固定資產轉為非經營生產用固定資產;將在用固定資產轉為未使用固定資產等,在本科目的子目間進行調整。
(八)各種重要的技術資料,不論是否包括在固定資產價值之內,也不論資金來源如何,都應分類編號,以備查簿登記,妥善保管。
(九)本科目的明細帳,應按子目和每一獨立固定資產項目記載。也可在明細帳下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或“固定資產帳卡”詳細記載固定資產的編號、名稱、規格、技術特征、技術資料編號、附屬物、使用單位、所在地點、建造年份、開始使用日期、中間停用日期、原價、預計使用年限、購建的資金來源、折舊率、大修理基金的提取率、大修理次數和日期、轉移調撥情況、報廢清理情況等詳細資料。固定資產明細帳(卡)可長期使用,不需逐年更換。
102.待核銷基建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實行基本建設貸款的企業由建設單位轉來不應計入財產價值的各項支出,包括應核銷的投資支出(如生產職工培訓費、樣品、樣機購置費等)和應核銷的其它支出(如基建器材處理虧損等)。
(二)企業根據建設單位轉來的各種應核銷支出,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基建借款”科目。
基建借款項目建成投產后的利息支出,在規定還款期限內支付的,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基建借款”科目;超過規定還款期限應由企業專用基金支付的逾期借款利息和加收的利息,借(減)記“企業留利基金”等科目,貸(增)記“基建借款”科目,均不通過本科目核算。
(三)企業接到建設單位通知已用應交財政的基建收入,基建投資包干節余分成等償還基建借款時,借(減)記“基建借款”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四)企業用利潤償還借款時,借(減)記“基建借款”科目,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增)記“利潤分配-歸還基建借款的利潤”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五)按規定用專用基金償還這部份基建借款時,借(減)記“基建借款”科目,貸(減)記“專項存款”科目,同時借(減)記“企業留利基金”等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六)本科目的明細帳,應按建設單位轉來的建設項目分戶記載。
103.無形資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專有技術及專利權、商標權、特許權等各種無形資產的價值。
(二)各種無形資產應按規定的使用期限,分期攤銷。
(三)企業購入或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各種無形資產,應按實際支出數,借(增)記本科目,貸(減)“銀行存款”等科目。其他單位作為投資投入的各種無形資產,應按聯營雙方確定的價值,借(增)記本科目,貸(增)記“其他單位投入資金”科目。企業按規定的使用期限攤銷無形資產時,借(增)記“商品流通費—其它費用”,或“在產品—企業管理費”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應按專有技術及專利權、商標權、特許權等各種無形資產的類別設置明細科目核算。
104.長期投資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其它單位聯合經營而投出的資產。對中外合資企業的投資,可在本科目內設“對中外合資企業投資”專戶核算。
(二)本科目按投資的資金來源性質設以下三個專戶核算:
1.固定資金投資:核算企業投出的固定資產。企業將固定資產向其它單位投資,按投出固定資產的帳面凈值,借(增)記本科目本子目;按已提折舊借(減)記“折舊”科目;按投出固定資產的帳面原值,貸(減)記“固定資產”科目。
2.流動資金投資:核算企業投出的流動資產。企業將材料、物資等流動資產向其它單位投資,按投出流動資產的帳面價值,借(增)記本科目本子目,貸(減)記“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如流動資產的帳面價值為計劃成本時,還應將有關的材料成本差異調整轉帳。
3.專用基金投資:核算企業投出的專用資產。企業將更新改造基金、企業留利基金等專用基金(包括專需物資)向其它單位投資,按投資轉出的專用資產數額,借(增)記本科目本子目,貸(減)記“專項存款”、“專項物資”等有關科目。
(三)企業投出的各項資產,按重估確定的價值與帳面價值有差額時,按確定的價值,借(增)記本科目;差額部分屬于固定資產的,調整有關的“固定資金”科目;屬于專項資產的,調整有關的“專用基金”科目;屬于流動資產的,應調整流動資金等科目。
(四)企業投出的資金數額與收到發還的投資有差額時,差額部分報經批準后作為增減“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和有關的“專用基金”處理。
(五)本科目的明細帳應按子目和對外投資的對象分戶記載。
111.在途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商業企業購進的運入在途商品、到庫待點驗商品和貨到未付款的商品。需要核算本企業購入商品總額的,可將本科目改為“商品購入”科目進行核算。
(二)購進商品分別按以下情況處理:
1.貨款已付,商品尚未運到,或雖已運到但尚未驗收入庫的,借(增)記本科目,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商品運到驗收入庫時,借(增)記“庫存商品”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2.商品已經到達并驗收入庫,但尚未支付貨款的,分別按以下情況處理:
(1)采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的,借(增)記“庫存商品”科目,貸(減)記本科目,支付貨款時,借(增)記本科目,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
(2)按照協議延期或分期支付貨款,又不需通過本科目核算商品購進總額的,不論采用何種結算方式,貨到驗收后,均可借(增)記“庫存商品”科目,貸(增)記“應付貨款”科目,不再通過本科目核算。
3.直運商品的處理:
(1)向供貨方支付貨款時,借(增)記本科目,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
(2)向購貨方托收貨款時,借(增)記“委托銀行收款”科目,貸(增)記“商品銷售收入”科目,同時結轉銷售成本,借(增)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貸(減)記本科目。
(3)收妥貨款時,借(增)記“銀行存款”科目,貸(減)記“委托銀行收款”科目。
4.商品的進貨退出和退價、補價的處理:
(1)進貨退出收到退回價款時,借(增)記“銀行存款”科目,貸(減)記“庫存商品”科目。需要通過本科目核算商品購進總額的,借(增)記“商品購入”科目(紅字),貸(減)記“商品購入”科目(紅字)。
(2)購進的商品收到退價時,借(增)記“銀行存款”科目,貸(減)記“庫存商品”或本科目。需要通過本科目核算購進總額的,同時借(增)記“商品購入”科目(紅字),貸(減)記“商品購入”科目(紅字)。
退價的商品已銷售并已結轉銷售成本時,除作上述分錄外,還應用紅字沖減銷售成本,借(增)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紅字),貸(減)記“庫存商品”科目(紅字)。
(3)購進的商品補付價款時,借(增)記“庫存商品”或本科目,貸(減)記“銀行存款”科目。
補價的商品已銷售并已結轉銷售成本時,除作上述分錄外,還應補記銷售成本,借(增)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貸(減)記“庫存商品”科目。
(三)編制《資金平衡表》時,應將“在途商品”(商品購入)明細帳各戶借(增)方余額填入《資金平衡表》占用方“在途商品”項目。明細帳各戶貸(減)方余額填入《資金平衡表》來源方“貨到未付款”項目。
售價核算的企業的在途商品入庫時,按售價進入商品庫存,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進入“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四)本科目按供貨方名稱分戶進行明細核算。
112.庫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的自有庫存商品。包括存放在倉庫、門市部和寄存在外庫的商品;業務經營中陳列的樣品;隨商品購進又隨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附屬不獨立核算生產單位的產品、副產品;出租商品;以及已經出庫待辦委托銀行收款手續的商品。
(二)自行加工和委托外單位加工的商品,由本科目轉入“加工商品及材料”科目核算加工成本。完工收回后再轉回本科目。
(三)委托外單位代銷商品從本科目轉入“托售商品”科目核算。
(四)采用購貨方驗收后才能作為銷售的發出商品,在商品發出后由本科目轉入“發出商品”科目核算。
(五)挑選整理中的商品,可在本科目設專戶核算。經挑選整理而發生的商品品種、等級、規格和數量的變化,如實調整商品明細帳,但不變動帳面總金額。
(六)商品購進入庫后和商品銷售成本結轉后退、補價款的會計分錄見“在途商品”科目有關規定。
(七)實行進價數量金額核算的企業,商品銷售后,可根據商品前后進價相差幅度大小不同情況,分別采用加權平均法、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適用于前后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分批實際進價法(適用于銷售時分得清進貨批次的商品)、最后進價法(適用于前后進價相差幅度較小的商品)結轉銷售成本。為了簡化季度內第一、二兩個月的成本計算手續,可采用毛利率計算法,但季末應按上述方法中的一種進行調整。
在按照確定的成本單價計算結轉銷售成本時,其庫存數量必須在帳帳、帳實相符的基礎上,才能據以計算銷售成本或庫存價值。帳帳、帳實不符的,應查明更正后才能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依據。
(八)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其有關銷售成本計算方法見“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規定;其庫存商品的核算可按實物負責人或柜組分設售價金額帳戶,但對貴重商品仍應設置數量收付存明細帳(卡),以防止差錯事故。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