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是高等學校為了確保教育事業活動有序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通過對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SWOT的分析,我們認為,在高等學校中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既必要又可行。為此,本文旨在建立一套符合高等學校特點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理論框架和運行模式,保證高等學校會計工作的質量,促進高等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高等學校;SWOT
隨著教育產業化的發展,我國高等學校已經從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提供資金的事業單位,轉變為事業單位獨立法人實體。同時由于各種原因的刺激,當前我國高校籌資、融資渠道非常活躍,再加上各院校的資源存量,每所高校的資源狀況都是比較可觀的。但由于各種原因,高等學校管理層對會計工作的管理意識比較淡漠,會計基礎工作也相對薄弱,高等學校在經濟管理活動中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致使被一些人鉆了空子,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使高等學校蒙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為此近幾年高等學校經濟犯罪和腐敗問題成了新聞熱點,比如武漢大學事件。因此,高等學校迫切需要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進一步重視和加強。
1 高等學校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SWOT分析
1.1 優勢
高等學校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上的主要優勢有:高等學校承擔社會受托責任,有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內在需求,應當建立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有效、規范的運營,提高社會公信力;高等學校有良好的發展態勢,但通常也會有一定的生存危機和發展壓力,學校內部在尋求一種能夠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提高競爭力的管理途徑和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實現組織內部基于制度信任的管理機制,能提高管理的理性化水平;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建立,可以堵住經濟管理中的漏洞,提高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為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創造了管理條件。
1.2 劣勢
高等學校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上的主要劣勢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高等學校為非營利組織,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意義不大;得不到學校校級管理層的支持;高等學校中沒有負責內部會計控制建立的專門機構,操作具有一定難度;缺乏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研究、設計的先例;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是一件復雜的工程,需要各部門的協作和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建立過程中會遇到阻力;內部會計控制的設計存在缺陷,成為人們攻擊內部會計控制的理由。
1.3 機會
高等學校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上的主要機會有:符合市場經濟對高等學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挖掘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潛力,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提高高等學校管理水平,順應了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潮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抑制了市場經濟下,因經濟活動多樣性和經濟利益誘惑所產生的經濟犯罪問題;內部會計控制為高等學校資金管理的科學化、效益化、規范化創造了條件,提高了學校的競爭實力。
1.4 威脅
高等學校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上的主要威脅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繼續,不斷進行的改革造成高等學校管理體系不斷的變化,這就要求內部會計控制也隨之而不斷變動。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在高等學校中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既必要又可行。
2 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建立
2.1 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目標
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是高等學校整體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應符合高等學校教學和行政管理的要求,為教學科研和其它業務工作服務。
2.2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建立措施
2.2.1 推行會計委派制
會計委派制是指由財產所有者或單位負責人向其下屬單位統一派出會計人員,并對他們的任免、調遣、考核、獎勵、工資和福利待遇進行統一管理的一種會計人員管理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學校及其二級單位經費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加快推進會計委派制的問題顯得日益緊迫,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又為加快推進會計委派制提供了技術支撐。實施會計委派制,有利于促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有利于加強對各類資金的規范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有利于高等學校加強對全校財務會計工作的統籌管理。
2.2.2 完善控制制度體系
制度控制是指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把高等學校管理的要求、有關注意事項以及流程等,制成書面文件、規章制度,下發給各級工作人員,或者懸掛在辦公室等公眾場合。其作用是明示相關人員,要求其按制度去執行,從而使制度的執行“有據可查、有據可依”。如高等學校的各種管理規章制度、流程圖等。把高等學校各種制度和組織機構建立的原則與方法,貫穿到各種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管理報告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內部稽核制度、電子監控制度、電腦化管理制度,以及各種組織機構中去,就形成一個完整的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即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凡是已經確定下來的規定、流程等必須以文件的形式確定,并發文,對文件進行編號,要有充分的文件制度體現高等學校日常經營活動。
2.2.3 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統
應盡快改革和完善現有的信息系統,建立透明的信息系統。要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確認基礎,全面、真實地反映高等學校財務活動全貌。統一基本建設經費核算與事業經費核算,確保高等學校會計信息的真實和完整,實現高等學校財務收支統一管理的目標。為便于按照資金用途歸集各項經費支出,對高等學校學生培養成本進行核算,實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制度。改變會計報告體系。改變過去以滿足財政部門和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需要為出發點的會計報告制度,要以公開性為導向,以滿足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需要為會計報告制度的出發點,切實增加信息透明度。
2.2.4實行合理的財務預算控制
高等學校預算管理是指高等學校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任務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包括財政布置的部門預算與學校內部綜合預算,學校一般需做兩次預算。部門預算是預算年度的頭一年9月開始編制,經過“兩上兩下”,最后在預算當年1月的人代會通過下發預算控制數。學校內部綜合預算,是預算當年學校財務部門于2月開始編制。前者是學校的大預算,范圍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經費的收支、專項經費的收支、預算外資金的收支、附屬單位上繳款、其他收入等,預算編制要求細化、具體化。而后者只包括全校教育正常經費的收支、專項經費的收支、附屬單位上繳款,以及預算外資金的收支和其他收入中學校可支配部分。高等學校的預算管理是高等學校財務部門的重點工作,財務部門一般都專設科室對學校的預算收入,支出進行測算。對預算支出進行分配,控制,對收入支出結構進行分析,以便為學校領導和各有關方面提供決策,參謀信息。內審部門對預算管理進行監督。
2.2.5 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
對代理人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必須建立在對代理人績效進行有效考核或評估的基礎上。沒有有效的績效考核,激勵就失去了衡量的標準,也就無從談起。績效是指既定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取得相應結果的有效性和效率。對政府公共支出進行績效考核。高等學校財務績效考核,是指將高等學校在一定時期內的經費支出與其所取得的績效目標、效果等進行的綜合性考核與評價。加強考核結果的應用。績效考核是實施激勵的基礎。但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完善高等學校財務治理體系,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高等學校經費使用效益。要將考核結果與相關代理人的晉升、薪酬、聲譽等激勵措施掛鉤,獎罰分明。從政府層面來說,還要研究績效撥款機制,引導高等學校辦學行為。
總之,完善的高等學校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不但可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而且可以不斷優化控制壞境、提高教職工的內控意識,間接地提高控制系統的目標層次,提升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紅.淺談高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7):113-114,
[2] 林錦全.運用COSO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簡要分析.中國科技信息,2005,10:1
[3] 方良珍.試談高等院校內部控制.經濟師,2004(10):96
[4] 高淑玲.完善高校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49
[5] 高三華.知識經濟下高校內部審計的思考.經濟師,2005(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