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財務管理知識日益對企業理財和個人理財起到重要作用。從專業培養角度來看,本科教育逐漸向培養綜合素質的通才為教育目標,跨學科學習成為目前大學生豐富專業知識的必要手段,而修讀與社會經濟有緊密關聯的學科成為他們學習選擇的熱門方向,由此對財務管理課程學習需求大增。財務管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有著獨特的規律, 而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目前本科教育目標的要求,需要我們認清問題并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財務管理課程 課堂 教學 思考
本科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工程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我們的課程也要放在這個目標體系中去確立我們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改革。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財務管理的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經濟活動中,能清晰地認識資金運動的特點,認識和分析財務風險,運用新專業知識獲取能力和應用能力,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一、目前我們在財務管理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心單一。課堂的主體仍然是教師,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單向交流為主,忽視教育對象的核心地位,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充分交流。使整個學習過程中,缺少對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探索能力的培養。
2.課堂教學內容形式單一。課堂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中心,以理論為核心,以公式為中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學習枯燥。教學形式上,以教師說教為主,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一一了解,無法及時答疑解惑,而學生也只能靠自行解決自己的疑惑,無法通過某種溝通渠道來解決。教學的內容也無法與實踐環節有效結合,使學生學而無味,無法認識其重要性。
3.考試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決定其考試形式,只能以閉卷考試為主的單一考核方式,期末學生以復習課堂講授內容為主,死記硬背各種公式、理論和概念,考后一一拋至腦后,學習效果不佳。
4.課堂教學對象的專業基礎層次不齊。由于目前大學的選課制,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學課程,而財務管理課程需要有扎實的專業課程基礎,但多專業背景的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自由選擇課程,使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甚至缺乏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基礎的學生同堂聽課,為了使不同專業層次的學生能聽懂專業內容,降低教學難度從而導致教學中與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1、 科學化課程設置,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并對課程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科學化設置課程體系,在專業培養目標的方向下, 科學合理設置課程,讓課程體系合理化是當前本科專業培養質量提高的有效保證。
在合理化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理清各課程之間的必要聯系,要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相互割裂,要避免學生不會融會貫通掌握專業課程。因而我們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課程的核心內容,我們應該在學生跨專業選課過程中設置必要的選課門檻,要求在其選課之前修讀先修課程——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經濟法等,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學生的認知知識基礎;針對不同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要求其掌握財務管理的深度也應有所不同:對于經濟類和管理類的本科學生要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給予一定深度的教學和思考能力的培養,而針對非經濟類的專業學生,僅從淺層角度了解財務管理,則可以在課程中以啟發其興趣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為主的生活財務管理入手進行引導和介紹。因此,在開設課程時財務管理應分設兩個專業背景的課程,一個是針對經濟類和管理類的財務管理課程,另一個是針對其他跨學科選課的本科學生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
2、 課堂教學核心多元化
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師授課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應從被動的接收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教學,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方式。《財務管理》課堂教學設計要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來進行。在課堂上,教師介紹教學的主題,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組織研討,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主動探索知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嘗試改變專業課程完全獨立,各教師分科教授的模式,把一些相互關聯的課程部分,如: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的部分內容,可以探索由教師共同協作講授;或由學生自主將相關內容進行連接和思考,通過小組共同學習的模式,達到知識結構的優化。
3、 多元化授課手段和考核方式。
授課手段在當前隨著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學生群體的計算機技術的大規模普及,使教育領域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成為教育的必要手段,這也為創設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提供技術支持,授課手段應突破僅課堂講授的單一模式,建立起以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和網絡互動等多元化的授課手段。財務管理的教學中,課堂時間非常有限,而大量的學習可以通過課下的閱讀思考,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一個課下的溝通平臺,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答疑解惑,指導學生個體和學生學習小組的課下學期和討論,達到課堂的授課延伸的作用。通過網絡平臺,可以通過平等的方式與學生共享信息資源,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針對課程本身教學的特點,當我們運用多元化授課手段時,我們的考核方式就可以改革原有的單一書本考試的方式,將學生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進行分析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考核的核心進行多元化的考核。
4、 注重課程實踐和團體學習。
在財務管理的教學中,案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工具,它可以將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環境真實地模擬反映出來。案例分析過程中,有兩種模式可以采用:模式一,案例來源于教師,這種模式下可以采用教師引導并啟發學生學習,通過教師理清頭緒、解析難點、啟發思考,學生個人研究和小組集體研討,以口頭表述或者是分析報告等多種形式反映分析結果;模式二,案例來源于學生自發尋找,這種模式下可以采用教師提出尋找案例的框架要求,由學生自發尋找,并按教師指導要求加以分析。這樣,可以充分培養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多渠道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教學中與實踐環節加強聯系,邀請資深從業人員座談、開辦講座,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理解其學習到的理論知識。
總之,培養具有自我學習、善于思考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出發點,這需要我們專業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并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提高才能達到新時期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長城 案例研究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會計之友2007(15)
[2]姚正海,梁棟楨,關于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第6期 20O2年12月
[3]吳樹暢,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3期
[4]李秉成,唐國平.財務管理案例課程本科教學問題研究-.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