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會計中心,在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同級機關事業單位的銀行賬戶、會計機構和會計崗位,由會計中心集中進行會計核算工作,實施會計監督,是會計委派制改革中融會計核算、監督、服務于一體的一種形式。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就是為了加強財政資金收支的管理和監督,規范財務管理和會計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構筑公共財政框架、實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礎,建立公開、高效、廉潔、務實的財政管理運行機制。因此,全面開展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勢在必行。
會計集中核算是中國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創新,它的實施與運作標志著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新突破,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形式,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下筆者就會計集中核算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和采取的對策,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會計集中核算的優勢
1.強化了財政監督力度,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單位自設的銀行賬戶,由會計核算中心在銀行為各單位設立分戶,并預留單位付款印鑒。預算內資金由財政撥入各單位的基本賬戶,預算外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先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再按規定撥到各單位的賬戶上,使預算內外資金由過去的分散管理變為集中管理,有效解決財政資金調度緊張的問題,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同時,通過對單位每筆資金的審核,全方位和全過程監督,保證每筆資金按預算、按項目使用,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2.優化會計機構設置,規范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會計人員的人事權、考核權、工資發放權及業績評定權等都將從單位分離出來,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會計主體,使會計人員有效地擺脫了與核算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相對獨立地工作,因而能夠嚴格按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來處理每筆核算業務,而且能夠依法大膽地抵制一些違規行為,從而有利于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秩序混亂等問題,使會計核算工作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3.核算中心的成功運行為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改革、國庫集中支付縱深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核算中心為部門預算的編制提供了準確的信息和基礎的資料,促使單位嚴格執行預算,同時為政府采購的縱深發展提供了空間,凡規定納入政府采購的物品或勞務,統管單位違規的,核算中心將予以拒付,凡部門預算中沒有納入的采購項目,單位自行辦理的,核算中心也不予報銷。核算中心使政府采購真正實現了采購權、物品使用權、資金撥付權三權分離。
二、當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主要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難以監控。原始憑證是反映經濟業務最基本的資料,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和監督是判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環節,會計中心的人員并沒參與單位的具體業務,只能根據票據來判斷,看單位報賬發票的手續是否完備、票據是否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經濟內容是否真實,都必須報銷。
2.不利于單位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是會計人員提供的財務信息,自從實施會計集中核算之后,集中核算將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進行了集中,而對實物、資產、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經濟事項分散在單位,會計人員與單位的聯系較少,組織關系脫離,會計核算工作由中心會計人員操作,這樣的制度明顯使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脫節,不易獲得及時的財務信息,降低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違反了基本的會計理論,導致資本運動不能真實的反映在財務管理工作上。
3.會計集中核算中弱化了對實物資產的管理。集中核算重視資金管理,而忽視了對實物資產的管理,從而使單位實物資產管理環節相對薄弱。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各單位購進固定資產由單位報賬員憑購貨發票等原始憑證報賬,核算中心據以登記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而大部分單位沒有建立固定資產實物賬,放松了對實物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的后續控制,核算中心人員無法了解資產的使用狀況。
4.核算中心人員少,工作量大,會計信息的時效性降低。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由很少的會計人員運用會計電算化軟件進行統一核算,并且取消了單位銀行賬戶,由財政部門在銀行開設統一核算賬戶,集中辦理資金收付,進行統一會計核算,預算單位不再設會計人員,實行報賬員報賬制度。但是由于工作人員較少,工作量較大,各單位的報賬員等候時間較長,不僅給會計人員帶來巨大的壓力,也使經濟業務的核算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會計信息的時效性明顯降低,致使各單位不能及時了解本單位的財務信息和資產運行的情況,也不能及時做出決策信息,降低了各單位的工作效率,這無疑也會帶來各單位報賬員與會計中心工作人員的矛盾。
三、完善會計集中核算的幾點建議
1.強化監督,實現從單純核算服務型向監督管理型轉變。中心會計既要向核算單位負責,認真搞好日常會計核算,及時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同時更要向政府財政和《會計法》負責。核算中心一方面要嚴格按照財經紀律辦事,關口前移,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掌握單位正常經濟活動情況,參與單位的經濟決策和預算編制,定期組織報賬員學習財經法規,聽取單位建議和意見,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業務判斷上的誤區。另一方面要更新監督觀念,建立一個有效實施會計監督的運行機制,改善監督環境。加強同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進行聯合檢查監督,重視社會監督作用,切實強化會計監督,真正發揮源頭治腐作用。
2.在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方面,需要加強報賬員隊伍建設。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并不改變單位會計責任主體,并不減少各部門財務職能,隨著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改革政策的出臺,部門財務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統管單位應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因此加強報賬員隊伍建設,提高報賬員整體素質是強化財務管理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財政部門及單位應切實抓緊報賬員的培訓和教育,開展時間短、收效高、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和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加強《會計法》等國家各項財政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提高報賬員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水平。通過一系列制度,規范報賬員的行為,保證報賬員誠信為本,愛崗敬業,堅持準則,客觀公正,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3.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需要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門要嚴格界定固定資產范圍,使會計中心能夠統一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審批制度,健全固定資產賬務審核制度,嚴格規范預算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作為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賬實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算單位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做到入賬時有驗收,領用時有登記,保證賬與實物一致,落實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制度。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主要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單位固定資產明細分類賬,嚴格規定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財政部門、會計中心通過定期全面清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
4.開通遠程報賬系統和遠程查賬系統。會計核算中心要建立一個高效的運轉機制,必須立足于電算化和網絡化,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處理日常工作。目前,中心工作人員主要的工作量在憑證的整理和摘要的輸入上,實現遠程報賬后工作人員只需花審核和修改的時間,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從事單位的財務和預算管理工作。對單位而言,報銷和憑證的輸入工作可以在幾天的時間里分散進行,到中心報賬時可以減少報賬等候時間,另外還可以根據自己單位工作的特點和需求設置一些明細科目,有利于對單位進行財務管理,開通遠程查賬系統,單位能夠及時了解預算執行、財務收支情況,增進了核算中心與單位之間的會計信息交流。
參考文獻:
[1]昝志宏,王東.山西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讀本[R],2008.
[2]楊吉芳.企業內部如何實行會計集中核算[J].財會月刊,2003,(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