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財會2001.9
“剛”、“柔”相濟規范會計行為——兼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趙福山 鄭彩鳳
規范會計行為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會計法律規范,二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前者是以剛為主。后者是以柔為主。剛是基礎、是前提,柔是更高層次的行為規范。剛柔相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在闡述二者差異的基礎上,著重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做點粗淺分析:
一、認清剛柔的差異,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
首先,二者產生的時間不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要比會計法律規范產生得早。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產生就出現了,并貫穿于會計的發展始終,隨會計職業的發展而發展。而會計行為法律規范,只是在階級出現以后才產生,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制定的。在階級社會里,只能有一種會計法律規范,即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但卻可能有多種會計職業道德并存,體現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整體利益,使社會行為規范化和有序化。
其次,二者依靠的力量不同。會計法律規范是由統治階級制定,并使用國家機器強制執行,是強加于會計人員之外的規范,具有較強的他律性和異己性,無論會計人員是否愿意都必須無條件地執行,如果不執行將受到法律制裁。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則是會計職業界長期進行會計實踐活動自發形成的,具有自發性,是一種約定俗成。再次,二者作用的范圍不同。會計法律規范只干涉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明確規定會計人員的職權和責任與義務,只對違法行為進行制裁,對于合法但不合情理的會計行為則規范不了。因而會計法律規范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滲入到會計行為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會計人員的心理方面,時時刻刻都在規范著會計行為,約束著會計行為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會計行為優化。即便不違法,但違反情理的行為,也要受到輿論的譴責,良心的責備。
可見,會計法律規范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在作用上取長補短,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才能更好地規范會計行為。
二、會計職業道德是更在層次的行為規范
會計職業道德是高層次的行為規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會計職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特殊職業,要求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凡是專業性較強的職業的工作質量,外行人是難以判斷、評價和監督的。這就要求從事本職業的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般都缺少足夠的專業知識來評價和監督會計人員,除了執業的會計師對會計行為進行監督以外,主要靠會計人員的良心,良知和職業道德來自覺地規范其行為。
第二,會計職業規范是會計法律規范的延伸和補充。會計法律是以強制的手段對會計行為進行外部的顯性規范,為會計行為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法律規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責任心、技能、心理素質等深層次的隱性行為,會計法律規范是無能為力的。一般地說,一個會計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是不會違反會計法律的;違反會計法律的人,總是從違反會計職業道德開始,再發展到觸犯會計法律。從這個意義上說,會計職業規范是會計法律規范的延伸和補充。
第三,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關系的基本尺度。調整會計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會計人員與企業外部委托人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會計人員與企業內部的關系,會計人員只有在職業道德的規范下,才能擺脫各種關系的不正當的干預,才能限制私欲和自利,才能客觀、公正、真實地提供企業財務信息。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會計人員的良好職業道德,應當是具有良好的職業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嚴格的工作紀律,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將會計職業道德自覺地轉化為個人內心的覺悟和堅定的信念,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鍛煉,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目前,要從以下四條途徑來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會計職業道德。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會計人員使命感。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還要依靠社會教育來強化。具體措施是:1.各類設有會計專業的學校,應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2.在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中應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并且擺在突出位置;3.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資格考試內容中應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內容;4.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宣傳正反面典型,加以輿論引導;5.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進行政治思想、法制、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教育。通過各種教育,使會計人員能夠自覺地根據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進行自我反省、檢查、剖析,提高自己對會計工作地位的認識,增強會計人員使命感。
(二)加強業務素質訓練,提高會計人員執業能力。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增強責任感。其次,努力鉆研業務,重視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學習內容上要不斷地更新,在學習方法上要不斷地突破,提高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訓練自己的文明、規范的言談、舉止和儀表,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同時,還必須熟悉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管理情況,運用掌握的會計信息和會計方法,為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三)健全職業道德評價系統,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會計職業道德的監測評價系統是會計職業道德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建立健全監測評價系統。(1)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跟蹤監測系統,及時發現會計職業道德狀況的新動向;(2)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系統,成立道德委員會。其次,制定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和恰當的評價方法。
對道德評價結果應使用獎罰手段、示范道德榜樣。(1)大眾傳播媒介等方式、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置于各單位內部和社會公眾的督導之下,充分顯示出“道德法庭”的強大威力;(2)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執行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業職務、提職、晉級結合起來;(3)建立健全選拔機制,選拔政治品質好、事業心強、工作認真負責、講道德、守紀律、具有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并定期對其進行培訓。要把精神與物質獎勵結合起來。
(四)深化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營造一種良好的會計環境。會計人員不僅工作在會計領域,更是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例如,單位負責人為了升遷,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等。營造一種良好的會計環境,不是光靠會計職業界的努力,還要依托于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要與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同步,才能搞好會計職業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