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沿海港口發展迅速,作為海洋運輸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港口企業,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其在現代物流業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日漸明顯。2006年8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這對于指導港口資源開發利用,推動港口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港口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其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推進成本精益管理,提升營運成本競爭力,擴大港口裝卸市場空間,構建行業競爭優勢。
一、精益思想的內涵
“精益思想”源于精益生產,是歐美管理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生產組織方式為基礎總結提出的。它是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經營運作理念、方法、技術、工具等集成的科學體系。在精益思想中,“精”表示精良、精確、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其核心是以整體優化的觀點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企業擁有的生產要素,深入分析企業整個價值流,確定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科學設計確定管理流程,減少消除非增值作業,降低資源浪費,以最少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達到增強企業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港口企業現行成本管理的局限
港口成本管理是以港口企業信息的產生和利用為基礎,按照成本最優化的要求有組織地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學管理活動,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港口企業精益成本管理的成本=港口收入-港口利潤。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收入決定成本,如果收入固定作為常量或收入下降,為了確保利潤必須降低成本。與精益運營模式相比,傳統的港口企業成本管理還存在很大局限性。
(一)觀念落后,成本管理過于粗糙
一般而言,港口企業根據不同的業務特點劃分收入、成本等項目。比如裝卸收入與裝卸成本、堆存收入與堆存成本等。就裝卸收入與裝卸成本而言,在會計核算上將所有與裝卸有關的成本、支出項目列入裝卸成本科目,統一歸集、統一結轉,不設明晰核算。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核算上簡單方便。存在的不足是,無法知道某一貨種甚至某一批次貨物裝卸的單位成本,在港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這將直接導致港口企業對貨主的裝卸費進行優惠的金額難以確定。換句話,就是對某一貨種貨物的保本價格不了解。
(二)港口企業責任成本薄弱
港口企業主要以貨物吞吐量為指標來衡量企業的業績,忽視了成本這一重要指標,并且現行成本控制以企業為整體劃分成本責任中心,表現在物資采購沒有相應程序詢價而導致采購成本增加、裝卸隊材(燃)料領用審批控制不嚴造成二級倉庫庫存積壓、調度室安排工藝沒有統一流程,而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隨時安排,使作業不能實現成本預控等。
(三)港口企業成本管理視角狹窄
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只局限單個港口企業,忽視了上下游客戶價值的提升。對于燃油、零部件供應和修理等上游供應商和貿易公司、進出口商、代理商等下游客戶重視不夠,沒有實現對上、下游整個價值鏈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而在精益成本管理思想下,企業的商業活動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單贏,而是要追求“雙贏”、“多贏”、“共贏”。通過客戶的持久合作謀求港口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在精益成本管理中充分考慮客戶價值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必然選擇。
(四)成本管理信息缺乏相關性、及時性和全面性
傳統成本管理系統不能有效地衡量和改善企業日常港口業務運作以及支持港口業務實現預期的成本目標,容易誤導管理者作出錯誤的管理決策,與其他管理系統也缺乏集成,導致“信息孤島”,增加了成本信息管理費用。
三、精益思想下港口企業成本管理的建議
(一)樹立全員精益成本管理意識
港口企業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使企業的成本費用最小化,實現利潤最大化,進而提高員工的待遇并用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精益成本管理要通過全體員工的自覺性及監督和被監督職能來實現,成本管理不單是會計核算部門的事情,它涉及到企業的各個環節。也就是每一個成本直接耗費的過程及其關聯過程,這就需要對成本費用發生進行全面、全員、全過程的控制。成本管理的本質是人員的管理,因為費用發生的每一個內容都是由相關的人員來控制和管理的。裝卸過程中的誤卸、時間延誤,裝車過程的車輛不足、檢查,庫場作業的臨時分配倉庫、修理等,所有相關價值鏈條上成本管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總之,通過增強企業成本管理意識,有效地降低成本,可以達到“節流”的目的,進而實現港口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二)成本管理流程再造,按照作業成本法,劃分責任中心。
港口企業的基本活動可以分為采購、組貨、生產調度、裝卸、倉儲、物流增值服務等;輔助活動可以包括計劃、財務、人事、技術和拓展等環節,將每一項活動分解為單獨的價值作業,再進行各個作業的成本與效益分析,嘗試每個作業相關成本的降低途徑。如,一個完整的裝卸過程就是一個作業接著一個作業形成的作業鏈。某港口企業雜貨碼頭在確定作業中心時,按照作業是否同質的原則,把裝卸作業單位分為:門吊隊、吊機隊、汽拖隊、鏟車隊和裝卸隊五個作業中心,在成本核算上五個作業中心就是五個責任中心,考核各責任中心的成本業績。如成本降低額等,各責任中心的作業周期、是否按時交貨、顧客的滿意度和單位時間作業率等。如此進行業績計量的最終目標是在按時交貨的基礎上,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三)精益港口企業物流成本管理
港口是遠洋運輸的起點和終點。世界貿易90%以上是通過海運方式實現的。所以物流成本在港口企業成本中占有較高比重,主要包括運輸成本、存貨成本、倉儲成本和港口業務費。在保證客戶價值需求的情況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標。精益物流成本可以通過精益物流來完成,精益物流要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從客戶的立場來確定什么創造價值,什么不創造價值,并對價值鏈中的每一環節進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費所在,且根據不間斷、不迂回、不等待的原則制定創造價值流的行動方案。一旦發現有造成浪費的環節就及時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四)精細服務成本管理
港口企業的裝卸業務具有服務性質,它提供的服務是將貨物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在空間上移位,每種貨物分類及其操作過程就是港口企業的最終產品。因此可以把分貨類、分操作過程作為其服務成本核算對象,在獲得了分貨類、分操作過程的總工時和工藝流程的固定“派工比例”后,就可以把總工時分配給各個作業中心,匯總各作業中心的作業量。
(五)推進港口企業信息化管理進程
對于精益企業來講,一個好的成本管理系統的衡量標準是該系統能夠在整個企業價值鏈中對涉及的所有費用進行較精確的估算。根據歷史成本數據作出合理的預算,并很好地對成本進行實時監控,能夠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提供高質量的成本信息。同時很好地與業績衡量系統結合,為港口企業經營管理的持續改善提供精確及時的信息。目前,港口企業已經擁有相當水平的信息化基礎。如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電子商務等技術,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企業信息集成與運作優化。但這些系統沒有與成本管理系統有效銜接,使得成本管理系統不能為企業戰略管理決策和生產作業流程改進提供高度相關、精確和及時的成本信息。因此,港口企業必須同時運用集成管理理論和信息技術把組織的核心決策、支持性決策和成本管理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由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向精益成本管理模式轉變。
總之,精益運營模式下的港口企業成本管理是一種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它突破了傳統的以利潤為導向的成本管理模式,為現代成本管理開創了嶄新的思維空間,只有更新觀念、開拓視野、不斷創新,港口企業成本管理才能控制在最佳水平上,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主要參考文獻】
[1] 陳明.港口成本核算與管理問題探討[J].交通財會,2009(1):41-45.
[2] 吳瀧.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啟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7):81-85.
[3] 李建雄.港口企業降低成本的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08(4):70-71.
[4] 陳世玲.港口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思路與運用[J].河北企業,2009(2):28-29.
[5] 陳明坤.精益會計[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