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邯鄲市出口貿易方式調整的背景
我國目前已逐步形成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進料加工、來料加工)、外商投資進出口和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等貿易方式。在貿易方式結構中,加工貿易的發展較為迅速,目前加工貿易已經涉足我國絕大部分產業,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是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工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對擴大就業、穩定社會作出了顯著的貢獻。同時加工貿易是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是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加工貿易的進出口在我國外貿進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順差對促進外匯儲備增加、保持國際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說,優化貿易方式結構,加快加工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邯鄲出口貿易方式數據分析
一般貿易仍然是邯鄲市主要的貿易方式,2008年邯鄲市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94 40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4.2%,增幅比上年降低16.3%,占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由上年的97.6%提高到98.5%。其中出口99 459萬美元,增長24.3%,進口194947萬美元,增長96.4%。增幅分別比加工貿易高出30.8%和66.8%。一般貿易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96.7%,對全市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105%,拉動全市出口增長23.1%。然而,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出口增速明顯加快,2008年進出口60萬美元,比上一年增幅309.8%,其中出口48.3萬美元,增長363.6%,進口11.8萬美元,增長177.8%。
(一)發展加工貿易優勢分析
2008年,加工貿易出口僅占總出口額的3.23%, 較上年的4.26%下降了將近1個百分點。其所占比重的減少不僅表明邯鄲市的加工貿易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也表明邯鄲市發展加工貿易具有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的潛力,其比較優勢主要在廉價勞動力方面。邯鄲在工業化和經濟轉型中所釋放出來的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的供給,促進和保障了邯鄲市十幾年來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的發展。而且邯鄲市的勞動力將繼續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人口自然增長,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市內轉移等等都會形成新增勞動力。而且,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勞動力優勢在國際競爭中仍是最大的比較優勢。
(二)發展加工貿易劣勢分析
邯鄲市的加工貿易與其他省內兄弟城市和一些沿海城市相比,也存在競爭劣勢。
1.區位劣勢
對于產業輸出國而言,交通運輸費用必須足夠低廉,使得投資者在減去運輸成本后仍能獲得因勞動力成本銳減而帶來的巨大收益。因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是發展加工貿易的優越條件。邯鄲市地處內陸,缺乏臨海優勢,而且,首都北京對邯鄲市的輻射作用不大,在發展加工貿易上不得先機。
2.配套產業劣勢
配套產業的發展對邯鄲,乃至對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加工貿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加工貿易的發展,能夠提高一國(地區)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和產業的配套能力,加工貿易逐漸與本地經濟相融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邯鄲市建立了門類較齊全的產業,這些產業部門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與增長,但它們尚未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不能為加工貿易提供質量合格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而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已經形成了一個以電子、輕工、紡織為主的中間品需求市場,并且這個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最終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因此,邯鄲市應該把配套產業的發展作為加工貿易不斷深化的新內容。
3.技術與人才劣勢
在邯鄲市傳統產業的加工貿易發展中,產品設計,中間投入品和零部件生產均存在著對進口的較大依賴,這表明邯鄲市的基礎教育、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存在很大差距。
三、邯鄲市貿易方式調整的措施
邯鄲市的貿易方式結構發展不平衡,一般貿易所占比重過大,加工貿易的比重過小。邯鄲市的加工貿易相對于一般貿易而言,增值率不高,對經濟發展貢獻弱,拉動作用相對小。因此,邯鄲市在平衡貿易方式結構上應從加大加工貿易的發展力度入手,增加加工貿易在總貿易中的比重。使其真正起到拉動邯鄲市經濟增長的作用。
邯鄲市在加強和發展加工貿易方面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第一,根據邯鄲市加工貿易不發達的現狀,管理部門應適度放寬加工貿易的審批條件,減少程序,簡化審批手續,鼓勵企業開展加工貿易業務。若審批條件太過復雜,則會給企業造成一種厭煩心理,影響加工貿易項目的拓展。
第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良好的加工貿易發展環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盡快修筑交通運輸干線,加快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第三,根據邯鄲市的區位優勢,有針對性地發展出口優勢產業。培育和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建立以礦產,水利等資源開發為核心的礦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能源加工,發展旅游業和邊境貿易。增強對資源性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使資源優勢轉化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優勢。
第四,邯鄲市發展加工貿易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沿海地區的做法,必須解放思想,求實創新,因地制宜,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采取新的思想,新的模式和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第五,優化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引導加工貿易良性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大力發展并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檔次。
第六,引導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加外商的投資,拓寬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邯鄲市應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給予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項目以重點支持,提高自主開發能力,走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路子。高新技術企業應加快新技術引進的步伐,提高科學研究水平。
第七,加快經貿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加工貿易的發展,為邯鄲市整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昱.廣東省外貿競爭力評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1):61-69.
[2] 查志強,王君英.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浙江外貿發展特色與動因探析[J].國際貿易,2006(1):33-37.
[3] 程國強. 著力提高出口競爭力——中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變化與政策建議[J]. 國際貿易,2004(2):17-21.
[4] 王建軍,馬序昌.新疆外貿結構實證分析[J].新疆財經,2005(4):56-60.
[5] 龔艷萍,周維.我國出口貿易結構與外國直接投資的相關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