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國的新會計改革制度也隨之面臨著新的發展趨勢。新會計制度的發布標志著我國會計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國會計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對規范我國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我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高經濟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深遠的意義。下面筆者就新舊會計制度之間的主要差異及新會計制度在執行中的問題與對策做一簡要分析。
一、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比較
關于新會計制度,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在學術界,對其真正的含義仍然有爭議,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界定一下,以便研究。關于新會計制度的準確叫法應分為兩種:一種是官方叫法,即新會計制度應稱為新的“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另一種是學術界的叫法,新會計制度應稱為“新會計核算制度體系”。以下為了討論方便,我們繼續用這個簡化的名稱。新會計制度與舊會計制度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重大變化:
1. 適用范圍不同。新會計制度是一種打破行業界限和經濟成分界限的全國統一的企業行業會計核算制度,使不同行業的企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便于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經濟成分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對比分析和會總。舊制度是一種分行業和經濟成分的會計制度,導致了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會計信息口徑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2. 新會計制度補充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并強調其重要地位。在會計核算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項,例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在租期未滿之前, 從法律形式上講,所有權并沒有轉移給承租人,但是從經濟實質上講,與該項固定資產相關的收益和風險已經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實際上也能行使對該固定資產的控制權,因此承租人應該將其視同自有固定資產,一并計提折舊和大修理費用。會計核算比必須反映其經濟事實,而不是簡單的反映其經濟形勢。
3. 新會計制度擴大了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使資產價值更符合實際。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這是歷史成本原則的要求。新會計制度規定,如果各項財產發生減值,應當按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4. 新會計制度使謹慎性原則運用的更充分、更徹底。在我國,不少企業存在資產不實、利潤虛增的現象。新會計制度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對那些不符合會計要素定義、不符合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的內容進行了修改,這對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盡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業虛盈實虧、短期行為等問題,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會計制度執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 新制度實施時,四周“靜悄悄”。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培訓學習不到位。新基本制度實施,應該引起廣泛尤其是會計工作者的關注,有關部門應進行相關人員的系統培訓。但筆者的觀察是:央行大部分員工未接到基本制度即將實施的信息,大部分會計從業人員對基本制度無清晰的認識。二是新制度棚架,在基層會計部門實施滯后。
2. 新制度缺乏系統性說明?;局贫葘嫻ぷ髯龀隽舜蟮?、原則性規定,對具體工作的指導性有的并不明朗。實際工作中不同的會計對同一條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應及時編制基本制度說明,給具體工作實務明確規范,使整個會計工作系統化、一體化、科學化。
3. 新制度存在六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沒有對會計重大事項明確界定。二是對事后監督工作規范性規定欠缺。三是計息規定太簡要,不夠明細。四是個別條款操作性不強。五是相關人員風險意識不強,顧及主要崗位休假影響正常工作,忽視道德風險的防范。六是新憑證的簽章設計問題。
三、解決新會計制度執行中問題的對策
面對會計工作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壓力,我們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面對以上的問題,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
1. 觀念回歸,重新審視會計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
從口頭重視變為思想重視,從業內重視變為整體重視,從員工重視變為領導重視。落實會計人員的待遇問題。建立科學的考核獎勵機制。獎勵措施務必具體、可操作;穩定會計隊伍,吸引專業人才服務會計工作,再創央行會計工作新輝煌。
2. 搞好調研,修訂完善新制度
任何規定都是基于當時的工作生態狀況制定的,這種生態狀況是變化的,因此制度的不適用狀況是正?,F象。但是好的制度是來源于對工作生態的不斷適應。所以,我們的制度制定者要不斷地深入會計工作一線進行調查研究,以人為本,以防范風險為核心,科學修訂完善新制度,為央行會計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 盡快編制制度說明,增強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性
編制制度說明,要對舊制度的有關補充規定進行整合篩選,來一次全面清理,對部門規章與基本制度沖突的,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糾正。制度說明應涵蓋中央銀行的全部會計業務,如憑證的使用、填制、傳遞、整理等,能細則細,務必具體;同時,還要能不斷進行補充、豐富、完善,成為會計工作實務的具體指南。
4. 建立會計業務部門的協調機制
在這個機制下,會計業務部門間爭端能夠快速有效解決,相互之間和諧相處,共同完成央行會計各項核算工作,保證資金安全,不斷提升會計工作質量。
5. 對會計憑證簽章設計應慎重
事后監督在會計核算中承擔的責任與會計主管應承擔的責任不能混為一談。對簽章的設計也應有明確目標,符合成規。
6. 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
明確會計監督業務的獨立性、嚴肅性,理順監督信息上傳下達及橫向交流的渠道,從科學、效率、便利的原則出發分配會計核算業務流程,提高監督效率,改變目前事后監督是“回收站”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 張平 崔振龍 胡勝校:新會計制度設計[M].山西經濟出版社.1993
[3] 黃菊波 張漢興:新會計制度全釋[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