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資源環境與人類的矛盾日益尖銳,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綠色經濟等先進的發展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作為企業核心管理之一的財務管理更要與時俱進,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財務管理理論中,因此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應運而生。
■一、綠色財務管理的概念
所謂綠色財務管理是將資源的有限性、社會的效益性、環境的保護性以及企業的盈利性綜合考慮的一種財務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態資源環境的情況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企業與社會的協調和發展。綠色財務管理的發生基礎是綠色管理,而綠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決企業與社會的生態環境問題。它是從資金運動的角度考慮企業的目標與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問題的一種財務管理。
■二、綠色財務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綠色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1.綠色管理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發達國家的“綠色思想”的開始萌芽,到綠色消費意識大大增強,到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興起了一股綠色思潮,綠色管理思想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綠色管理思想已經慢慢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必然也在打破舊的管理模式,引入綠色財務管理觀念,在改進中得以全面發展。綠色財務管理是綠色思想在企業微觀管理中的具體體現,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綠色財務”的內涵,綠色財務管理理念是企業進行資金運作和資金管理的一種導向、一種觀念。
2.企業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在人類進入環保時代的背景下,企業不得不正視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和困擾。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必然要在減少環境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能消耗等方面進行變革,實行綠色管理,進而推行綠色財務管理。也就是說企業在資金的籌措、使用、耗費、回收及分配全過程中,將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念融入,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各管理環節重視環境資源成本和環境資源收益,制定綠色財務預算,建立綠色評估和考核體系,加強內部綠色審計,尋求綠色投資機會。自從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公布及實施以來,促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其成本———效益的分析中,把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損失代價考慮進來,越來越重視本企業產品的綠色化和無公害化,注重企業的綠色形象,以期逾越世界貿易壁壘,在進一步的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
(二)綠色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1.適應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開始考慮如何避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企業要想獲得市場,取得社會的支持只有應用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來分析產品成本費用和利潤,才能使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因此,應用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使企業產品“綠”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是一種兼顧眼前與長遠利益的有效措施。
2.使企業獲得政府支持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在于變革傳統的經濟模式,而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能使變革后的經濟模式獲得政府的支持。在現如今的法律環境下,任何一種活動要想持續下去,除了要得到社會的理解外,還要獲得政府的承認。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既是資源的利用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企業只有在獲得政府的鼓勵和支持的前提下,通過采取措施,才能使其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而又不破壞生態平衡。綠色財務管理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正確方法。
3.與企業的長遠利益相統一
當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人口資源和環境等方面都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都要求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需要根據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的目標制定出長遠的綠色目標,統籌兼顧企業自身眼前利益與未來長遠利益,也就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既要考慮企業、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還要結合環境資源和社會效益等問題,制定長遠目標,尋求實現的途徑和所要采取的措施。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綠色戰略目標的前提也是企業盈利。這里的盈利是廣義的盈利,不單指短期的利潤,而是指對所有企業都有利的盈利。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畢竟是以企業為主體的財務管理,因此,在考慮企業盈利性的前提下,考慮企業的環境資源問題。倘若財務管理方案中利潤較小但對環境有利,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形象,從而在長久競爭中獲勝,也是值得考慮的方案。
■三、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的實踐應用
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是適應全人類資源環境保護潮流的理論,是對傳統財務管理理論的一種挑戰和發展。為使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能盡快應用于企業實際經濟活動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統籌兼顧企業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企業在制定經營目標時,要兼顧到資源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問題。現今市場,由于綠色消費的興起,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朝著綠色商品邁進,并且日漸激烈,這要求企業必須將資源環境問題納入議事日程,以綠色財務管理理論為指導,盡量開展綠色經營,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關注企業文化建設,大力提高員工素質
企業治理層應創造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有機的企業文化環境。同時注重對企業員工素質的培養。對于企業員工,尤其是財務人員,應充分認實其認識社會生態資源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態環境對全人類的重要影響,增強資源環境意識,加快從傳統財務管理理論向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轉變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態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三)大力倡導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是指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主要以價值形式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
首先,應該新增一些會計科目,使綠色財務管理在應用時對一些要素有案可稽;
其次,會計報表以及會計報表分析應該設置一些指標用以考察企業對于資源保護、環境改善等方面所作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業能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和改進工作。
■四、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單純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沒有考慮環境資源限制的條件(或僅考慮排污費、綠化費等簡單因素)。在環境問題日益威脅人類生存、可持續發展深入人心的今天,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已經愈來愈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注入新鮮血液,于是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應運而生。
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把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財務管理,形成綠色財務管理觀念,在保護環境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合理組織資金運動和協調企業與有關方面的財務關系,以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要求企業的資金管理活動不僅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而且還必須遵循生態環境規律,自覺協調企業資金運動與環境的發展關系,使企業、社會資源、生態諸方面協調發展,實現“多贏”。其實質就是要求企業管理者當局及企業全體員工,樹立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思想,兼顧與企業相關的各利益集團包括國家、投資者、債權人、關聯單位、顧客的利益,折中各方的責權利關系,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追求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和企業總價值的不斷增值。
參考文獻:
[1]王建明.“綠色財務管理探討”[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3,08
[2]劉淑華.“關于綠色財務管理理念的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0,03
[3]吳向東。芻議綠色財務管理[J].北方經貿,2003,(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