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已經加入WTO,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工程項目規模日趨龐大的情況下,這種造價管理模式表現出更多的不適應性。因此,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從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轉變是必然趨勢。
一、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
(一)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的基本定義。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就是從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設前期、建設期、使用期和翻新與拆除期等階段)出發去考慮造價和成本問題,運用多學科知識,采用綜合集成方法,重視投資成本、效益分析與評價,運用工程經濟學、數學模型方法,強調對工程項目建設前期、建設期、使用維護期等各階段總造價最小的一種管理理論和方法。
(二)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模式。一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實際上包含了兩部分工作內容:第一,從項目整個生命周期角度對工程建設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進行成本分析和計算,對各種方案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測算,選擇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方案;第二,根據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職能區分,對項目整個生命周期進行階段劃分,并且對各階段的工程造價進行管理和控制。這種管理模式的根本是在建設項目設計和決策階段要從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出發去考慮項目的成本和價值問題,人們需要努力通過建設項目的設計和計劃安排去尋求和做到項目全生命周期總造價的最小化和總價值的最大化。
1、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計算方法
(1)全生命周期成本(LCC):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統在一段時期內的形成、運行、維護和拆除的總的折現后的貨幣成本。主要包括兩類成本:一是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統設計、建筑、安裝直至最后竣工整個過程中的成本,我們稱之為形成成本;二是未來成本,它包括能源成本、運行成本、維護成本、資本替換成本、金融成本和任何轉售、搶救或處置成本。
(2)在進行LCC分析時主要涉及三個變量:成本、周期、折現率。具體分析如下:①成本:在LCC中,項目成本被分為兩個成本范疇,即形成成本和未來成本,形成成本是獲得設施之前所有發生的成本,未來成本是獲得設施之后所有發生的成本;②周期:研究周期的范圍可以是20~40年,依賴于所有者的意愿、使用項目的穩定性、貫穿設施全部生命周期的意圖。研究周期的長度通常是設施意愿生命周期的反映,研究周期通常比設施意愿生命期略短;③實際折現率:折現率的定義為,反映投資者貨幣時間價值的利息率。
(3)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公式分析。形成成本的時間和未來成本時間的時間周期是不同的。為簡化起見,一般假設形成成本在研究周期的0年,即基年發生。未來成本可能在一個研究周期之間任何一個時間發生。未來成本可以被分為兩個范疇:一次性成本和重復發生的成本。重復發生的成本是在研究周期范圍內每年都會發生的成本,許多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都是重復發生的成本。一次性成本不是在研究周期范圍內每年都發生的成本,許多替換成本都是一次性成本。為了簡化LCCA,所有重復發生的成本表示為每年末發生的年度支出,一次性成本發生在它們實際發生的年末。用下列公式計算未來一次性成本的現值,即:
PV=At×
式中,PV為現值;A為在t時刻一次性成本之和;d為實際折現率;t為時間(用年份的序號表示)。
一般全生命周期成本簡單的公式如下:
生命周期成本=形成成本+運行+維護+修理+能源+水+替換-折余值
2、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階段劃分以及各階段的管理。根據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具體情況,按照項目進行的時間推移順序,以職能為主要劃分標準,我們把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和運營維護階段。
(1)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主要任務是要對擬建項目進行策劃,并對其可行性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從而作出是否進行投資的決策。
(2)設計階段是工程造價的重點。僅就工程造價費用而言,進行工程造價控制就是以投資估算控制初步設計工作、以設計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工作。如果設計概算超出投資估算,應對初步設計進行調整和修改。同理,如果施工圖預算超過設計概算,應對施工圖設計進行修改或修正。要在設計階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是從組織、技術、經濟、合同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隨時糾正發生的投資偏差。
(3)建設階段。一般分為招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兩個子階段,具體的管理如下:①招投標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是以工程設計文件為依據,結合工程施工的具體情況,參與工程招標文件的制定,編制招標工程的標底,選擇合適的合同計價方式,確定工程承包合同的價格。投標時分為技術標和商務標,在進行技術標的評價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建設方案還要考慮未來的運營和維護方案,這兩者均優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技術方案。在評價商務標的時候,評價的依據應由原先的建設成本最低變為建設項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②施工階段的造價管理一般是指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并完成招標階段工作和簽訂工程承包合同以后,造價工程師在施工階段進行工程造價控制的工作。在工程項目實施階段,要在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導下綜合考慮建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評價、工程合同的總體策劃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確定等方面更加科學合理。
(4)竣工驗收階段。這是確定最終建設造價和考核項目建設效益,辦理項目資產移交,進行各階段造價對比和資料整理、分析、積累的重要階段,也是項目建設結束,運營維護階段的開始,是綜合檢驗決策、設計、施工質量的關鍵環節。
(5)在運營和維護階段,要制定合理的運營和維護方案。運營和維護方案分為長期方案和短期方案,運營和維護方案的制定要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為目標。
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
(一)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定義。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是指從項目決策階段開始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為止的各階段的工程造價進行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包括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標合同價、竣工結算、竣工決算六個階段。
(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
1、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是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利用科學管理方法和先進管理手段,合理地確定造價和有效的控制造價,以提高投資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建筑安裝企業的經營效果。而為此要從建設工程的前期工作開始,采取“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方針。其核心是采取“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方針,即:一是“造價本身要合理”是指在工程造價確定方面努力實現科學合理;二是“實際造價不超概算”是指要開展科學的工程造價控制。
2、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任務。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任務是加強工程造價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強化工程造價的約束機制,維護有關各方的經濟利益,規范規格行為,促進微觀效益和宏觀效益系統。
3、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主要內容。全過程造價管理,是按照基于活動的造價確定方法去估算和確定建設項目造價。這種方法將一個建設項目的工作分解成項目活動清單,然后使用工程測量方法確定出每項活動所消耗的資源,最終根據這些資源的市場價格信息確定出一個建設項目的造價。它注重從項目活動和活動方法的控制入手去降低和消除項目的無效和低效活動,從而減少資源消耗與占用,并最終實現對于建設項目造價的根本控制。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主要內容可分以下五大方面:決策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工程建設實施階段包括招標和工程實施兩個階段的控制、工程竣工結算、竣工決策。全過程管理就是將這五個方面進行控制和管理,力爭最少的投資,優質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設項目。
三、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與全過程造價管理優缺點比較
在工程造價管理理論發展上,主要存在三種管理模式: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和全面工程造價管理。其中,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是比較成熟、同時也是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應用比較普遍的一種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在國外已經應用比較普遍,但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
(一)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本身的優越性
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是建設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總造價最小化,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方法兼顧了工程項目建設前期的投資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同時還應用于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評價、工程合同的總體策劃及工程建設的其他階段,尤其是考慮了項目的運營與維護階段的成本管理。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研究的時域是工程項目(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決策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和運營維護階段,而不像全過程造價管理只是它的建設階段。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包括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兩個內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用來計算建設項目的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用在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階段,作為一種投資決策的分析工具;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在建設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對全生命周期成本加以控制,確保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目標的實現。
4、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不僅是一種可審計跟蹤的工程成本管理體系,而且還是可以主動控制的工程成本管理體系。
(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局限性
1、決策依據不合理。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強調建設項目的建設造價,而對工程造價管理的重要環節——設施在移交后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不予考慮或考慮得很粗略。
2、缺乏對運營階段成本范疇、成本函數的研究。我國的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時候也要對未來做出考慮,只是這種考慮太過粗糙,只給出一個非常粗略的估計值,未能給出運營和維護成本的范疇以及這些成本的計算方法。
3、造價管理模式、方法與國際不接軌。我國目前實行工程造價確定方法基本上還是以定額為基礎的靜態方法,工程造價控制仍是以工程的實施階段為重點,無法與國外動態工程造價管理接軌。
4、沒有考慮工程造價統一計算問題。我國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一個很大弊端是條塊分割,很多行業例如公路、水利、電力、石油都有自己的定額,因此,同是挖一方土,采取不同的定價會造成不同的價格。
(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較之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優越性。較之前面所闡述的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局限性而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優越性顯而易見:
1、從時間跨度的角度來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要求人們從工程生命周期出發去考慮造價和成本問題,它覆蓋了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考慮的時間范圍更長,也更合理。
2、從投資決策科學性角度來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以指導人們自覺地、全面地從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出發,綜合考慮項目的建造成本和運營與維護成本,從多個可行性方案中,按照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則,選擇最佳的投資方案,從而實現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
3、從設計方案合理性角度來看。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思想和方法可以指導設計者自覺、全面地從項目全生命周期出發,綜合考慮工程項目的建設造價和運營與維護成本,從而為科學的建筑設計和更加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以便在確保設計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標。
4、從工程項目實施的角度來看。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思想和方法可以在綜合考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評價、工程合同的總體策劃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確定等方面更加科學合理。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與我國目前流行的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相比,蘊涵的邏輯空間和工程造價涵蓋內容更寬闊,理論和觀點更優越。
四、結論
通過對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與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定義與模式分別闡述,并且對其優缺點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二者是側重面不同的建設項目造價管理思想與方法,具有各自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是從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出發,全面考慮建設項目建設期、使用期和清理期等各個時期全部造價的最小化。全過程造價管理本身存在著很多弊端,它主要針對建設工程項目整個實現過程的造價展開確定與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而未考慮建設項目運營期的運營維護成本方面的深入管理的問題。因此,我國未來的建設項目造價管理應該是去除全過程造價管理中本身的劣勢部分,吸收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中的優勢部分,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整體上應由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逐漸向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模式轉變。
(作者單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2.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國際事業部)
主要參考文獻:
[1]嚴玲,尹貽林.工程造價導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2]夏巍,趙延龍.淺析全生命周期造價管理和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對比與應用[J].基建優化,2007.28.5.
[3]張寶玲.建設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北京水利,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