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建立和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組成部分——財務內部控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并發展下去。文章對建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對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規范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內部控制;內部審計;預算控制
美國忠誠與保證公司曾做過一項調查,結論是:70%的公司破產是由于內控不力導致的。英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巴林銀行倒閉案、2004年中航油破產案、直到近期的國儲銅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后,人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在于被稱為現代企業穩健發展“穩定器”的財務內控制度在這些企業成了一紙空文。建立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符合內部控制的公司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
一、建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的是促進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要保證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就必須對企業財務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和調節。同時,企業財務計劃是在財務活動開展前做出的,由于財務活動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復雜、多變的,因此企業財務計劃很難做到天衣無縫,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而,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財務計劃積極、可靠的重要保證。財務內部控制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關鍵環節。根據我國國情和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在組織及財務管理方面建立適合本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需要,是企業化經營和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同時也是控制不良行為的需要。
二、我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現狀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加大政府對內部控制的推動作用。我國大多數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的時間較晚,實踐經驗較少,但財務內部控制已經引起了大多數企業的重視,在企業已實施信息系統中,大多數企業實施了會計電算化系統,有的企業實施了ERP系統。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建立了業績考核制度,成本費用、工程項目、銷售和收款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況較好,可見,企業對于重要生產經營環節比較重視。然而,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系統,但是與之相關的信息系統并不完善,可能導致內部控制的實施和監督失去有效的支撐。在已經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中,僅有少數企業存在對外擔保內部控制制度,建立了投資和籌資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對非經常性的籌投資活動不夠重視,而這些活動往往會對企業產生長期的影響。
三、財務內部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其分析
(一)計劃經濟體制下陋習的延續,使財務內部控制不受重視
受行政和大鍋飯思想的影響,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過了20多年,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實現政企分離。一方面,以各種形式改頭換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門,基于權利和利益的雙重考慮,仍把持著對企業的行政干預,客觀上企業并無真正的理財自主權。另一方面,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很多企業根本不用擔心市場競爭,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動力不足,這些都是導致財務內部控制不受重視的原因。
(二)所有權和經營權制約的失衡,使內部控制權責不清
兩權分離是現代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兩權的有機制約是現代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國有企業是以所有權取代經營權。而今天,在下放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呼聲下,國有企業中又趨向于經營權取代所有權的極端。經營權得不到應有的控制,則會產生濫用職權、經營者謀取私利、獨斷專行等后果。這樣,勢必導致企業控制環境惡化,會計信息依需而做等等。
(三)違反內部控制制度者得不到應有的監督
包括財政、稅務、銀行、審計等在內的社會監督機構,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綜合監督的合力,對企業的威懾力不夠。對審計的獨立監督、公正職能未予以充分重視,審計未形成規范化、法制化和經常化。查出問題的處罰,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輕規定,執法的剛性被扭曲。
四、財務內部控制的優化措施
巨人集團的倒下至今仍使我們記憶猶新,其崩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事長史玉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痛心疾首地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內部的管理浮躁而混亂,直接原因是缺乏財務運作和財務控制經驗,不能有效地利用財務杠桿。”那么,如何采取措施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加以改進:
(一)對企業財務實行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劃的內部控制。具體控制方法如下:
1、預算的編制。企業一般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進行財務預算的編制,編制的方法一般是自下而上,從基層單位-各分、子公司-集團公司(從基層單位-各部門-公司),再自上而下,最后綜合平衡,覆蓋全公司。然后按照總預算對主要指標加以分解,分配到各分、子公司或各部門,作為全年的目標任務。
2、預算的執行。預算的執行以審議通過的年度財務預算指標為依據,對所有的資金支出按照公司的年度、季度、月份資金計劃執行。年內嚴格執行預算,控制預算外費用的發生。為了能夠及時地掌握和控制整個企業預算執行情況,應分階段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差異,分析原因,以保證預算目標的完成。
(二)建立并強化企業內部審計
許多企業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內部審計,雖然目前不少單位都建立了具有監督職能的經管部門擔任監督工作,但經管部門僅僅針對本部門進行核算,沒有全面的整體規劃而且容易產生串通舞弊。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強化企業整體層次的內部審計。
1、保持審計的獨立性。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靈魂。只有當內部審計能保持獨立時,內部審計才能保證提供的報告更具廣度和深度,才能在公司的政策遵循、資產保護和經營監控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見圖1)。
2、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目前的內部審計大都是事后審計,但內部審計的作用將不僅限于事后監督,更多的是事前預防與事中控制,它將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因此,內部審計要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使之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從而降低企業內耗,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把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保證企業預期效益的實現。
3、加強內部審計人員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得再完善,若沒有稱職的人員來執行,也不能發揮作用。要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同時,要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內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使內審人員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使企業內審人員成為既精通財務會計、熟悉審計業務,又具備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各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三)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中的數據經常出現不準確的現象,同樣也存在操作不規范的現象。電算化系統的突出特點是數據處理的自動化、集中化,因此給數據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未經授權的計算機專業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輕易地瀏覽各種數據文件,造成機密數據的泄漏。因此,公司的經營主管和會計主管應分別負責核算公司的不同部門,相互交換審核憑證,互相監督,互相制約,加強數據的安全和穩定。
(四)盡快建立準確穩定適合本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要求企業必須細分業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糾正不合理、不規范的成本開支,改善成本管理狀況,滿足管理層對業務發展計劃做出科學的營銷決策。這樣就對成本核算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得成本接近實際,就必須對市場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還必須要有很強的推測能力。但是成本人員往往處在市場的后方,要想取得準確的信息就十分困難。因此要與前方銷售、采購等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
(五)構建有效的財務激勵與約束機制
提高職業經理人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是公司財務治理的重要內容。公司財務有效激勵的核心是使經營者對個人效用的追求轉化為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追求。
1、建立財務評價機制,促進對公司高管人員的激勵。公司可以在董事會下設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報酬委員會,該委員會可就管理高層尤其是總經理的年薪、激勵酬金、期權計劃、績效衡量等細節制定方案,及時披露并認真執行對經營者的財務評價。
2、完善公司高管人員特別是CFO的產生機制。目前,部分國有企業開始探索黨管干部原則與企業經營者配置市場化相結合的用人途徑,加快了用人制度改革。這種方式可以促使高級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把本人聲譽、利益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前景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自我和制度雙向約束,使管理者才能和企業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3、構建競爭性經理人才市場。構建競爭性經理人才市場需改變現存的經理人員行政任命體制。若企業經理人員因決策失誤或惡意損害企業利益被撤職且該信息被披露,該經理人必將受到經理人才市場約束,從而促使其努力經營企業。
總之,加強企業財務內控制度建設對提高管理效率、保護資產、保證會計信息正確具有重要作用。內部控制問題博大精深,有很強的理論研究價值,更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必須確保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只有這樣,企業經濟業務的真實性才能得到保證,財務信息才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韓英.淺談企業集團財務內部控制[J].公共事業財會,2007(5).
2、王鈺.淺議我國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現狀[J].企業論壇,2008(5).
3、邵楹楹,曹瓊.淺談企業財務的內部控制[J].財會研究,2008(3).
4、梁曉聰.企業集團內部財務控制探[J].現代商貿工業,2007(4).
5、王洋玲.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探討[J].會計之友,2008(9).
6、郭芬玉.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切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制度[J].中國科技財富,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