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栓文]
會計信息失真已經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的正常運行,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問題。本文將就此作一探討。
一、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質量監督體系
《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第五章規定了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不建立并實施內部會計監督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第四、五條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結合部門或系統的內部會計控制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組織實施,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這些都說明了法律上規定了各單位及單位負責人有保證本單位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的責任。
因此,各個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法》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單位負責人負責的,以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為基礎,由會計人員自我檢查、會計部門內部稽核、審計部門全程審核相結合的企業內部會計信息質量監督體系。從企業內部、從會計信息生成的關鍵階段,進行質量把關,力爭把不合格的虛假的會計信息消滅在企業內部,以保證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質量,維護單位的信譽,這既是《會計法》的要求,也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
二、強化注冊會計師的監督
1.理順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體系。由于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大多由財政、審計、稅務部門及注冊會計師協會分塊管理,并與上述部門有著緊密的人財物聯系,因而形成了行業壟斷、部門壟斷,從而影響了其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堅決做到會計師事務所與所掛靠單位脫鉤,實質上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并形成全部由注冊會計師協會統一管理的民間團體。
2.改革會計師事務所的所有制形式。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大多為有限責任公司,而且注冊資本不大,缺乏承擔較大賠償責任的條件,這使個別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開展鑒證業務時缺乏壓力,從而采用出具虛假報告的方式爭取客戶。為此,我們應該借鑒發達國家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經驗,將會計師事務所盡快地由有限責任公司改組為合伙制,以增加其在維護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責任,這也是與國際慣例接軌,促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3.擴大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督的范圍。目前,我國法律尚未規定,所有經濟單位都必須接受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大多是由經濟單位自愿委托。其結果是:一方面造成因無人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門庭冷落,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虛假會計信息沒有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輕而易舉地流入社會,給社會、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應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范圍擴大到所有的經濟單位,并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這既可拓寬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空間,便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壯大,也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監督作用,更好地維護經濟秩序,不留監督死角,全面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
4.整合會計師事務所。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4 0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會計事項的鑒證、資產負債審核等,它們大小不一、業務水平不同。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注冊評估師、注冊稅務師等中介機構在從事相同業務,這種不規范的發展狀況,既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存,形成了“優不勝、劣不汰”的局面,又影響了該行業的業務質量。國家應加大對中介機構的整改力度,將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評估師進行相應合并,一方面便于政府管理,另一方面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純潔隊伍、提高質量、走向世界。
5.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是決定會計信息鑒證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由于起步較晚,我國注冊會計師的數量與水平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十分明顯。今后,應在繼續擴大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同時,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的培訓,重點培養注冊會計師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以及獨立、客觀、公正、謹慎的職業情操,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成為真正的經濟警察。
三、加大政府監督檢查力度
1.大力推進《會計法》執法檢查,充分發揮財政部門的監管職能。《會計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了財政部門對各單位實施監督的內容,第四十三條規定了財政部門對違法單位的行政處罰權和單位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財政部門應根據《會計法》的授權重點檢查各單位會計人員的任職資格、會計制度的執行問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狀況,嚴格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的頒發,加大違反《會計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為各單位提供咨詢服務,從人員和制度上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提供事前監控。
2.加強稅務執法,充分發揮稅務部門的監督作用。稅務部門由于其自身業務關系,其接觸的經濟單位最廣。稅務部門對各單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鑒別,是保證國家稅收足額、及時收繳的前提條件。反之,提高稅務人員會計信息質量鑒別水平,也是提高稅務人員執法水平的重要內容。雖然稅收形式以納稅人主動申報為主,但稅務機關可以通過抽查納稅人的會計資料來監督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只有通過對各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行鑒別,才能識別其是否有偷、漏稅行為,并對其中的違法行為進行追究,促使各單位保證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3.強化證監會等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證監會作為《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等多個法律授權的上市公司監控機構,應徹底改變工作方式,在加強上市公司事前審查的同時,也要加大對上市公司的事中、事后監控,為廣大中小股東進行預警分析,加大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單位的處罰力度,減少自身腐敗,切實履行各項法律賦予的職責,監督好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
4.強化政府審計,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提高。政府審計是政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政府審計應根據《審計法》賦予的權力,在獨立、客觀、公正鑒證各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更注重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和對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在會計信息質量鑒證工作中履行職責的檢查,從而促使注冊會計師和政府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工作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監督的有效性。
四、完善司法審計與新聞媒體披露
建立司法審計制度,加大對重大的會計信息失真、虛假案件的處罰力度,重點對指使造假者、實施造假者、出具虛假報告者、政府監管中的瀆職者、合謀者、受賄者進行打擊,在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追究其民事責任。增大會計信息造假成本,從而促使每一個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的人員不愿意、也不敢造假。
新聞媒體披露是現代社會揭露違法事件,監督人們遵守法律法規的有力武器,在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成熟,我們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完善新聞法規,對新聞單位賦予相應的報道權。通過新聞媒體披露,在全社會形成一個提供真實、客觀會計信息光榮,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可恥的氛圍,從而全面提升全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財政部2001年4月頒布的《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條“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以外,主管財政機關對企業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財務考核與評價的結果,可以一定的方式向社會發布”的規定,就是完善新聞媒體監督會計信息的一項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