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曉燕 李愛亮]
近幾年來,隨著榆林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基層銀行如何運用現代電子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建立現代支付結算體系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筆者對榆林市部分基層銀行作了調查,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清算手段相對落后,影響了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益
1.人民銀行支付結算(清算)手段落后,制約了銀行業的發展。一是人民銀行系統雖已有電子聯行、衛星小站等技術設備,但結算環節多,資金周轉速度慢,從商業銀行發出一筆資金,經過人民銀行電子聯行系統轉匯需要2 ~ 3天方才到賬。二是雖然有些地區實現了同城票據交換業務的銀行間聯網和實時處理,并與人民銀行電子聯行衛星網絡聯接,但各商業銀行系統內仍實行手工交換票據,從而增加了結算環節,人為地延長了同城票據資金的在途時間。而且,同城電子支付系統功能上有局限性,如有的只開通貸記業務,未開通借記業務。
2.商業銀行電子結算手段上的盲目發展,削弱了其有效競爭的后續之力。一是各商業銀行都建成了自己的電子匯兌系統,造成了銀行間、地區間設備的重復購置和系統的重復開發,導致了資源浪費。二是系統資源分割,作用有限。各商業銀行電子匯兌系統自成體系,不能解決跨行清算問題,只能局部發揮作用。
3.城鄉信用社支付結算系統建設嚴重滯后。大多數地區城市信用合作社仍采用落后的手工記賬方式,其同城、異地結算業務全部由人民銀行代理,增加了結算環節,延長了資金在途時間。農村信用聯社雖然根據業務需要開通了特約匯兌系統及省轄特約聯行,但結算種類單一(只能辦理匯兌、委托收款等貸記業務),技術手段和資金清算機制落后,而且點少面窄,限制了其業務競爭能力。
二、結算方式落后,結算種類單一
1.商品交易票據化程度低,傳統結算方式仍占主要地位。同城結算中以傳統的支票轉賬結算為主,約占80%,本票業務未開辦。據對榆林市神木縣商業銀行異地結算方式的統計,匯兌結算方式占比例較大,達80%以上;建設銀行系統信用卡業務比較多,也只占到10%。造成如此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銀行方面對結算市場的開發力度不夠,如有的銀行對銀行匯票只受理解付業務,不辦理匯票簽發業務,致使匯票業務一律改為電匯結算。二是對于新興的結算方式缺乏嚴密的管理,支付風險較大,致使在各種結算方式中,客戶看中的仍然是電匯業務。
2.商業匯票業務在基層銀行的發展舉步維艱,利用率極低。銀行、企業對使用商業匯票均缺乏積極性,神木縣國有商業銀行2002年一季度銀行承兌匯票僅辦理22筆,金額922萬元,商業匯票業務未開辦。主要原因是:①利用商業匯票進行詐騙的案件不斷發生,致使企業與銀行望而卻步,企業拒收,銀行拒辦。②銀行辦理匯票承兌與貼現的條件越來越嚴,使得大批的中小企業與銀行承兌匯票無緣。③銀行對票據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不夠,造成票據行為不規范,影響了票據權利的實現,進而影響到票據的流通和使用。
3.創新不多,限制了銀行結算功能的充分發揮。現代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工具不斷創新,金融技術不斷現代化,而目前的現狀是金融產品創新少,金融技術革新慢。如神木縣工商銀行經批準開辦網上銀行,但長期以來由于觀念、設備落后等原因一直沒有付諸實施,使其失去了增強競爭力的良好契機。
三、防范系統建設滯后,存在風險隱患
1.結算證管理未落實到位。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客戶還是銀行,辦理結算證過程顯得不夠積極主動,使此項工作難以落到實處。以神木縣為例,工商銀行開戶企業有184戶,結算證發放僅53戶,占不到開戶數的1/3;中國銀行開立賬戶205戶,辦理結算證36戶,只占到開戶數的1/6。另據柜臺調查,即使發了結算證的企事業單位在辦理結算時,也并不出示結算證,使此項工作流于形式。
2.未建設使用支付密碼系統。雖然人民銀行一直倡導商業銀行建設使用支付密碼系統,而且使用支付密碼對于銀行來說可以提高票據的安全性、加快處理票據的速度、減少票據流通的費用,但這種方法需要使用票據的客戶配置支付密碼器,增加了客戶的負擔,而且還不能解決匯票的交換、清算等問題,同時在票據遺失后的補救方面也有其局限性,所以客戶寧愿使用票據而不是密碼,基層銀行大多也未建設使用支付密碼系統。神木縣只有工商銀行系統在兩個分理處建設使用了支付密碼系統,其他銀行均未使用。
3.各銀行缺乏綜合型科技人才。金融系統(尤其是基層銀行)嚴重缺乏既懂會計核算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使得計算機操作與管理相脫節,形成了一定的支付風險。
四、支付結算制度和法規建設滯后
隨著我國加入WTO,銀行結算電子化、網絡化、自動化已成為趨勢,規范網絡支付、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已迫在眉睫。而我國先后出臺的《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在網絡方面尚屬空白,如對電子印鑒的認定問題、密碼更改的手續及其確認問題等均無規定。